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主要包括密切相关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晢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理论(胡锦涛的七一讲话马克 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和应用。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 大发现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使社会主义 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结论。 2.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后人对它的发展,现在作为中国共 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 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 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简要的说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江 泽民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胡锦涛说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中共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共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我们青年知识分子作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接班人,需要自觉的学习和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同时掌握四个观点 1.实践的观点 2.唯物观点 3.辩证观点 4.群众观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复习提示:本章属于绪论性质,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重 点是划清两个界限:①唯物主义于唯心主义的界限,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 思主义晢学,突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晢学的精髓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什么叫哲学 晢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 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 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1)哲学世界观」齿法论的关系√ 方法论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哲学于世界观即相区别又相联系,世界观对于成人来说,可说是人人皆有 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因为哲学是经过思想家、哲学家概括和总结的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界观,只有通过学习,才有可能掌握;哲学离不开世界观,要讲世界观, 哲学的世界观对人们的世界观的确立和成熟具有指导与促进作用。任何哲学的世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创立的标志是 1848 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主要包括密切相关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理论(胡锦涛的七一讲话马克 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和应用。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 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使社会主义 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结论。 2.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后人对它的发展,现在作为中国共 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 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 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简要的说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江 泽民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胡锦涛说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中共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共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我们青年知识分子作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接班人,需要自觉的学习和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同时掌握四个观点 1. 实践的观点 2. 唯物观点 3. 辩证观点 4. 群众观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复习提示:本章属于绪论性质,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重 点是划清两个界限:①唯物主义于唯心主义的界限,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 思主义哲学,突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一、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什么叫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 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 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方法论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哲学于世界观即相区别又相联系,世界观对于成人来说,可说是人人皆有, 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因为哲学是经过思想家、哲学家概括和总结的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界观,只有通过学习,才有可能掌握;哲学离不开世界观,要讲世界观, 哲学的世界观对人们的世界观的确立和成熟具有指导与促进作用。任何哲学的世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界观和方法论都是统一的,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运 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反之亦然。因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学问。 (2)哲学与其它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的学问;而其它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边缘科学、交叉科 学、综合科学等则是研究一定的领域、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所以哲学 和其它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即相互区别,研究的对象也不同; 又相互联系,哲学以其它科学(相对哲学而言之为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其它 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并可给予其它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使之 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哲学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 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观点的总和,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 学等意识形态形式。哲学同其它意识形态形式一样,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 映并为之服务,都含有一定的阶级性,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不同点在于哲学离 开经济基础最远,是属于恩格斯所说的“更髙的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也就 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从古至今哲学中的问题即矛盾很多,那么,贯穿哲学演变的发展史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问题,任何哲学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支配其它哲学问题的问题是什 么?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他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精神和自然界的 关系、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意识和存在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即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问题,谁先谁后,谁产生谁,谁离不开谁(谁依赖谁)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 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恩格斯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 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 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 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科 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在这两个方面内容中主要是第一方面的内容。因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 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 史上的基本派别,它们的对立和斗争是最根本的斗争,是哲学党性的识别标准问 题。哲学的党性的哲学的派别倾向,是哲学家和哲学体系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和唯 心主义阵营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2 界观和方法论都是统一的,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运 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反之亦然。因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学问。 (2)哲学与其它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的学问;而其它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边缘科学、交叉科 学、综合科学等则是研究一定的领域、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所以哲学 和其它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即相互区别,研究的对象也不同; 又相互联系,哲学以其它科学(相对哲学而言之为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其它 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并可给予其它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使之 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哲学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 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观点的总和,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 学等意识形态形式。哲学同其它意识形态形式一样,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 映并为之服务,都含有一定的阶级性,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不同点在于哲学离 开经济基础最远,是属于恩格斯所说的“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也就 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从古至今哲学中的问题即矛盾很多,那么,贯穿哲学演变的发展史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问题,任何哲学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支配其它哲学问题的问题是什 么?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他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可以说是精神和自然界的 关系、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意识和存在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即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问题,谁先谁后,谁产生谁,谁离不开谁(谁依赖谁)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 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2)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恩格斯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 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 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 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科 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在这两个方面内容中主要是第一方面的内容。因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 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 史上的基本派别,它们的对立和斗争是最根本的斗争,是哲学党性的识别标准问 题。哲学的党性的哲学的派别倾向,是哲学家和哲学体系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和唯 心主义阵营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唯物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2)△唯物主义的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 意志、思维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 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 说物质决定意识。这些表述严格的说都是等同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无 神论者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可以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三种不同表达法: 1.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思维意识是第二性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3.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3)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主要有至种意识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王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级现代辩证唯物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 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 特关于万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的最高成就。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并同朴 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具有直 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法国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同 时代的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和论证, 在反对现存政治制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上 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机械性,用机 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如认为原子和电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电子的特性 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原子或电子的运动,都是外力推动的机械 运动,甚至认为“人是机器”;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的发展着的过程;三是 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坚持的是唯心主义 的历史观。 2.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1)根源:最初产生于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和梦中景象的不正确的解释, 得出“神灵存在”,“灵活不灭”的观念。但作为哲学派别的唯心主义则有其社会 的、阶级的、认识的根源。 ①社会根源:是指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充分局限了人们的认识, 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自然、社会、思维的事物和现象。 ②阶级根源:是指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或阶级的偏见不能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 ③认识论根源:是指把认识过程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这是唯心主 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列宁指出:“直线化和片面化,死板和僵化,主观 性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 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 长在活生生、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 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2)唯心主义的本观点:同唯物主相反,认为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一性的, 而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二性的,或者说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精神的,精神是 万事万物的本原,自然界、物质不过是精神、意识的产物,或者说意识决定物质, 意识不依赖于物质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3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 意志、思维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 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 说物质决定意识。这些表述严格的说都是等同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无 神论者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可以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三种不同表达法: 1. 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思维意识是第二性;= 2.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3.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3)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主要有三种意识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 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 特关于万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的最高成就。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并同朴 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具有直 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 17 世纪、18 世纪的英国、法国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同 时代的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和论证, 在反对现存政治制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上 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机械性,用机 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如认为原子和电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电子的特性 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原子或电子的运动,都是外力推动的机械 运动,甚至认为“人是机器”;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的发展着的过程;三是 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坚持的是唯心主义 的历史观。 2.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1)根源:最初产生于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和梦中景象的不正确的解释, 得出“神灵存在”,“灵活不灭”的观念。但作为哲学派别的唯心主义则有其社会 的、阶级的、认识的根源。 ①社会根源:是指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充分局限了人们的认识, 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自然、社会、思维的事物和现象。 ②阶级根源:是指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或阶级的偏见不能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 ③认识论根源:是指把认识过程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这是唯心主 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列宁指出:“直线化和片面化,死板和僵化,主观 性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 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 长在活生生、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 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⑵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同唯物主义相反,认为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一性的, 而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二性的,或者说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精神的,精神是 万事万物的本原,自然界、物质不过是精神、意识的产物,或者说意识决定物质, 意识不依赖于物质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3唯心主义的要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厶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 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 精神 (新增)(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实践证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人类最初、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即劳动或生产 劳动。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世界,使人最终从自然界中从动物中分离出来, 并同时产生了人的意识。人和人的意识都是实践的产物,它使在人类出现以前的 统一的或单一物质世界一分为二,分解为物质和意识的矛盾双方,无论是人类最 初的实践还是发展了的实践都证明在人和人的意识出现以前存在着不以人和人 的意识转移的物质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始终要以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为条件,正 如马克思所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 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创造。”“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 识到的存在”。因此,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就能正确说明物质是本原的,意识 是派生的 2.实践证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世界的可 知性,但堆以驳倒不可知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才能使思维和存在的同 性得到科学的说明.实践不仅使统一的物质世界一分为二为物质和意识的矛盾 双方,而且也使物质和意识双方的矛盾达到统一,意识能反映物质并正确地反映 物质.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 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 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呈正确的,那末摩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当时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发 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哲学成 果基础上创立的.德国古典哲学(即德国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 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更要表现在 1、发现和创立于唯物史观,从经济和发展的关系中解释政治及其历史,结束了 唯心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独据的统治地位。 2、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的被动的形而 上学缺陷 3、以实践为墓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一一彻底唯物主义 从古至今,对哲学研究对象都有不同的观点。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4 ⑶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 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 精神 (新增)(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 实践证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人类最初、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即劳动或生产 劳动。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世界,使人最终从自然界中从动物中分离出来, 并同时产生了人的意识。人和人的意识都是实践的产物,它使在人类出现以前的 统一的或单一物质世界一分为二,分解为物质和意识的矛盾双方,无论是人类最 初的实践还是发展了的实践都证明在人和人的意识出现以前存在着不以人和人 的意识转移的物质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始终要以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为条件,正 如马克思所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 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创造。”“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 识到的存在”。因此,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就能正确说明物质是本原的,意识 是派生的 2. 实践证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世界的可 知性,但堆以驳倒不可知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才能使思维和存在的同 一性得到科学的说明.实践不仅使统一的物质世界一分为二为物质和意识的矛盾 双方,而且也使物质和意识双方的矛盾达到统一,意识能反映物质并正确地反映 物质.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 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 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呈正确的,那末摩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l9 世纪 40 年代的欧洲,是当时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发 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哲学成 果基础上创立的.德国古典哲学(即德国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 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主要表现在: 1、发现和创立于唯物史观,从经济和发展的关系中解释政治及其历史,结束了 唯心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独据的统治地位。 2、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的被动的形而 上学缺陷。 3、以实践为墓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彻底唯物主义 从古至今,对哲学研究对象都有不同的观点。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以科学实践 观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的积极成果, 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 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克服了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把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割裂对立的缺陷,尤其是克服了以往一切哲学都呈历史唯心 主义的缺陷。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 成果,它第一次使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认 识工具。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三)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1.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哲学,宣告唯心主义的破产.列宁指出 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的认识推广到 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呈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 果。恩格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 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迈出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自然观、 历史观的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2.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一唯 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 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3.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来指导。马克思的唯物 史观是马克思给人类特别是给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可以使, 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的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 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列宁语 Δ(四)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呈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是以往哲学的又一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还表现在它的本质特征和 社会作用上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 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 的:再一个就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 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雇本质上是革命 的和批判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 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十五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它来自实践 付诸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开放的体系, 不可能一成不变,必定随着时代、科学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它是科 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Δ(新增)(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 法论来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呈马克思主义晢学的精髓 重复内容 P56~P57:认识路线和党的思想路线 P247~P250: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P267~P270:党的思想路线 一个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其实质呈一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如汾) 5 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以科学实践 观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的积极成果, 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 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克服了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把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割裂对立的缺陷,尤其是克服了以往一切哲学都呈历史唯心 主义的缺陷。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 成果,它第一次使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认 识工具。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三)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1. 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哲学,宣告唯心主义的破产.列宁指出, 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的认识推广到 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呈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 果。恩格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 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迈出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自然观、 历史观的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2. 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一唯 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 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3. 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来指导。马克思的唯物 史观是马克思给人类特别是给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可以使, 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的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 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列宁语)。 (四)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呈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是以往哲学的又一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还表现在它的本质特征和 社会作用上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 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 的:再一个就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 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雇本质上是革命 的和批判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 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它来自实践, 付诸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开放的体系, 不可能一成不变,必定随着时代、科学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它是科 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新增)(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 法论来集 中体现和根本要求,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重复内容 P56~P57:认识路线和党的思想路线 P247~P250: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P267~P270:党的思想路线 一个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其实质呈一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认识世界、 十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