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撰写人:石燕 2006.10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撰写人:石 燕 2006.10
第一章现实代精神的凝练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与时 代的密切关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能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间:7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与时代的关系 第一节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哲学与智慧:人们从事哲学,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哲学”( Philosophia)一词,起源 于古希腊。据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造了哲学( philosophos)这个词。古希腊 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神话、史诗、寓言、哲学、艺术……凡是丰富我们精神生活,使 人类活得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大多滥觞于古希腊。“ philo”为“热爱”,“ Sophia”为“智 能”。哲学即是爱智能。"哲学"原本是"爱智",是对"智能"的一种热爱和追求。这就是说, 做哲学的有一种”爱好",他"追求"的"目标"不是金钱、名誉、地位,而是"智能"。古希腊 智能博大精深,是全世界的精神养料。在希腊化的世界里雅典娜作为智能本身受到希腊人 广泛的热爱。希腊精神中爱智能甚于爱一切的特质,而这一特质使得希腊人早在两千多年 前便能看透智能的本质,从而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深邃、影响深远的智者。希腊人将世 界展现为可用理性来把握的东西,古希腊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这种理性精神之 中。在这种理性精神的支配下,古希腊人的各门知识得到了发展。因而现代西方人的种种 科学,如哲学、历史、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诗学等等都可 以在古希腊找到其源头。希腊这样的神邦之国,这样沉淀的历史之中,女神的勇敢与智能 萦绕于这样的民族已经4000多年。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用汉语“哲学”两个字来表述西 方哲学学说;1896年前后,中国学者黄遵宪将这一表述引入中国。 (1)智慧。在《圣经》“创世纪”中有一则尽人皆知的伊甸园神话,说的是上帝在创造 世界之后感到有些孤单,便用泥土照着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亚当,后来又用亚当的一条肋骨 创造了夏娃。上帝在东方辟了一个园子叫做伊甸园给亚当和夏娃居住,那里简直就是天堂 在伊甸园里有许多树,其中有两棵树最特别,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智慧之树。据说吃 了生命之树的果子可以长生不老,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便有了智慧。上帝告诚亚当和夏娃, 伊甸园中唯有智慧之树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就会死。但是后来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 终于偷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于是悲剧发生了:他们因此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子孙万代 都不得不为这个“原罪”付出代价。由此可见,智慧与原罪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智慧就 是人的原罪。 从宗教的角度看,可以有一种合理的解释:人是上帝所创造的最高级的产物,它的“高 级”就体现在自由上,因为创造一个完全被上帝所支配的造物不可能真正显示上帝的荣耀。 所以,不是人凭他自己就可以违背上帝的意志,而是上帝赋予了人违背他的意志的自由。 为什么哲学的本义不是“智慧”或“有智慧”而是“爱智慧”呢?因为“智慧”之为 智慧”并不是“小聪明”,也不是一般所说的“明智”,它指示着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
2 第一章 现实代精神的凝练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与时 代的密切关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能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间:7 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哲学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与时代的关系 第一节 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哲学与智慧:人们从事哲学,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哲学”(Philosophia)一词,起源 于古希腊。据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造了哲学(philosophos)这个词。古希腊 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神话、史诗、寓言、哲学、艺术……凡是丰富我们精神生活,使 人类活得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大多滥觞于古希腊。“philo”为“热爱”,“Sophia”为“智 能”。哲学即是爱智能。"哲学"原本是"爱智",是对"智能"的一种热爱和追求。这就是说, 做哲学的有一种"爱好",他"追求"的"目标"不是金钱、名誉、地位,而是"智能"。古希腊 智能博大精深,是全世界的精神养料。在希腊化的世界里雅典娜作为智能本身受到希腊人 广泛的热爱。希腊精神中爱智能甚于爱一切的特质,而这一特质使得希腊人早在两千多年 前便能看透智能的本质,从而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深邃、影响深远的智者。希腊人将世 界展现为可用理性来把握的东西,古希腊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这种理性精神之 中。在这种理性精神的支配下,古希腊人的各门知识得到了发展。因而现代西方人的种种 科学,如哲学、历史、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诗学等等都可 以在古希腊找到其源头。希腊这样的神邦之国,这样沉淀的历史之中,女神的勇敢与智能 萦绕于这样的民族已经 4000 多年。19 世纪日本学者西周用汉语“哲学”两个字来表述西 方哲学学说;1896 年前后,中国学者黄遵宪将这一表述引入中国。 (1)智慧。 在《圣经》“创世纪”中有一则尽人皆知的伊甸园神话,说的是上帝在创造 世界之后感到有些孤单,便用泥土照着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亚当,后来又用亚当的一条肋骨 创造了夏娃。上帝在东方辟了一个园子叫做伊甸园给亚当和夏娃居住,那里简直就是天堂。 在伊甸园里有许多树,其中有两棵树最特别,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智慧之树。据说吃 了生命之树的果子可以长生不老,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便有了智慧。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 伊甸园中唯有智慧之树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就会死。但是后来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 终于偷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于是悲剧发生了:他们因此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子孙万代 都不得不为这个“原罪”付出代价。由此可见,智慧与原罪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智慧就 是人的原罪。 从宗教的角度看,可以有一种合理的解释:人是上帝所创造的最高级的产物,它的“高 级”就体现在自由上,因为创造一个完全被上帝所支配的造物不可能真正显示上帝的荣耀。 所以,不是人凭他自己就可以违背上帝的意志,而是上帝赋予了人违背他的意志的自由。 为什么哲学的本义不是“智慧”或“有智慧”而是“爱智慧”呢?因为“智慧”之为 “智慧”并不是“小聪明”,也不是一般所说的“明智”,它指示着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
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所以柏拉图才会说,智慧这个 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 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 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 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 问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朋友曾经到德尔菲神庙请示神喻,询问苏格拉底是不是 希腊最聪明的人,神喻的回答是肯定的。苏格拉底知道后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一向谦虚 地以无知自居。于是他到处寻找聪明人与他们对话,以求证明他们都比自己聪明因而神喻 错了。然而到头来他却发现,那些据说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实在是虚有其表。由此,苏格拉 底终于悟出了神喻的含义:他之所以被神说成是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有智慧 而是因为他自知自己无知。一个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智慧,而一个明知自己无知 的人则一定会尽力去追求智慧。由此可见,所谓哲学的智慧指的是知道自己没有智慧的那 种智慧 智慧虽然不可企及,但作为人生在世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却是可以追求和热爱的。在 哲学家们追求和热爱智慧的过程中,他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尽管没有一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没有一条道路通达了彼岸,然而这些方法和道路作为人类 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不仅开阔了视野,锻炼了理论思维,而且深化了思想的维度,提高 了人生的境界。人类千百年来对于永恒的智慧之谜所作的探索、热爱和追求,反映并且塑 造着文明的精神。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称之为“智慧”的。换言之,哲学或西方哲学并 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不过这追求和热爱乃是一种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最高 但是,既然智慧不可拥有而只能热爱,我们为什么非要追求和热爱智慧呢?这个问 题与哲学的本性有关。看来,我们必须首先追问这个问题:什么是哲学? (2)哲学。通常我们所说的问题其实可以进一步区别为“问题”和“难题”两类。所谓 “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样的问题有答案而且大多只有一个答案,例 如1+1=2之类。难题就不同了。我们所说的“难题”一般是没有答案的,准确地说是没 有唯一的答案,只能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由于这些解答方式没有一个可以最终解 决问题,因而都是“平等的”或等值的。如果我们细心地想一想就一定会发现,人世间的 事情实际上是难题多于问题的。哲学问题就是这样的难题。 我们说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可以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根据。从理论上讲 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 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等。当然,哲学也有比较具体和现实的问题 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最基本 的问题,因而同样没有确定的答案。即使后现代主义者们放弃了“宏大叙事话语”,他们 强调多元化和异质性的目的亦恰恰是为了消解问题的统一答案。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 尽管2500多年来,哲学家们费尽千辛万苦企图使哲学成为科学乃至科学之科学,竭尽其 所能来证明哲学是科学,但是他们的愿望无一不是落了空,哲学家们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上 都是争论不休,从来就没有达到过一种科学知识应该具备的普遍必然性 因为哲学问题乃是永恒无解因而万古常新的难题,故而一切答案都不具有终极的意 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都具有“平等的”的价值。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不能掩 盖柏拉图的光辉,黑格尔也不可能动摇康德的历史地位,由于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某种方式 发挥到了极致,便成了不可替代的“典型”,在哲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座“里程碑”。这有点 儿象文学的历史,例如“唐诗”和“宋词”:唐代是律诗的典范,后人写诗绝超不过李杜;
3 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所以柏拉图才会说,智慧这个 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 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 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 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 问。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朋友曾经到德尔菲神庙请示神喻,询问苏格拉底是不是 希腊最聪明的人,神喻的回答是肯定的。苏格拉底知道后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一向谦虚 地以无知自居。于是他到处寻找聪明人与他们对话,以求证明他们都比自己聪明因而神喻 错了。然而到头来他却发现,那些据说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实在是虚有其表。由此,苏格拉 底终于悟出了神喻的含义:他之所以被神说成是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有智慧, 而是因为他自知自己无知。一个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智慧,而一个明知自己无知 的人则一定会尽力去追求智慧。由此可见,所谓哲学的智慧指的是知道自己没有智慧的那 种智慧。 智慧虽然不可企及,但作为人生在世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却是可以追求和热爱的。在 哲学家们追求和热爱智慧的过程中,他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尽管没有一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没有一条道路通达了彼岸,然而这些方法和道路作为人类 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不仅开阔了视野,锻炼了理论思维,而且深化了思想的维度,提高 了人生的境界。人类千百年来对于永恒的智慧之谜所作的探索、热爱和追求,反映并且塑 造着文明的精神。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称之为“智慧”的。换言之,哲学或西方哲学并 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不过这追求和热爱乃是一种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最高 体现。 但是,既然智慧不可拥有而只能热爱,我们为什么非要追求和热爱智慧呢?这个问 题与哲学的本性有关。看来,我们必须首先追问这个问题:什么是哲学? (2)哲学。通常我们所说的问题其实可以进一步区别为“问题”和“难题”两类。所谓 “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样的问题有答案而且大多只有一个答案,例 如 1+1=2 之类。难题就不同了。我们所说的“难题”一般是没有答案的,准确地说是没 有唯一的答案,只能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由于这些解答方式没有一个可以最终解 决问题,因而都是“平等的”或等值的。如果我们细心地想一想就一定会发现,人世间的 事情实际上是难题多于问题的。哲学问题就是这样的难题。 我们说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可以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根据。从理论上讲, 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 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等。当然,哲学也有比较具体和现实的问题, 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最基本 的问题,因而同样没有确定的答案。即使后现代主义者们放弃了“宏大叙事话语”,他们 强调多元化和异质性的目的亦恰恰是为了消解问题的统一答案。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 尽管 2500 多年来,哲学家们费尽千辛万苦企图使哲学成为科学乃至科学之科学,竭尽其 所能来证明哲学是科学,但是他们的愿望无一不是落了空,哲学家们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上 都是争论不休,从来就没有达到过一种科学知识应该具备的普遍必然性。 因为哲学问题乃是永恒无解因而万古常新的难题,故而一切答案都不具有终极的意 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都具有“平等的”的价值。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不能掩 盖柏拉图的光辉,黑格尔也不可能动摇康德的历史地位,由于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某种方式 发挥到了极致,便成了不可替代的“典型”,在哲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座“里程碑”。这有点 儿象文学的历史,例如“唐诗”和“宋词”:唐代是律诗的典范,后人写诗绝超不过李杜;
宋代是词的绝顶,后人很难觅得苏辛佳句。哲学家通常思想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 们思得也很“根本”,于是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了极端,后人若要解决问题就不 可能再走老路,因为那条路已经被走“绝”了,他只好换一条路走。所以,哲学并不只有 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 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哲学图画。换言之,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 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2.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生活在世界中,首 先就要同自然界打交道,进行变革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以解决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衣 食住行问题。还要进行政治、思想等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必然逐步形成 定的认识和看法。比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规律?等等,这些都属于 世界观问题。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 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这时,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也就有了各自对世界的不同理解,比如说: 天上下着小雨时你正在街上走,你把雨伞打开就够了,犯不着说:“真见鬼,又下雨 了。”你这样说,对于雨滴、云和风都不起作用,只会搞坏自己的心情 一个平凡人 的感悟 做人就像买股票一样,任何巅峰都是暂时的,它也许是下一个深渊的起点,因此任何对深 渊的得意和眷恋都是极端危险的 个成功人士的感悟 远处的风景为什么很美丽?是因为远远地看过去,那里只有一片葱郁的树木,一块碧绿的 草地和一条晶亮的小河。然而,倘若你走进了那个风景,你的观感就将立即大变,因为你 会发现那里还有泥沼,还有湿热,还有蚊子、蚂蟥,甚至蛇。距离产生美,却也产生错觉 吴若增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的、最有权势的,但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在于 懂得人生的真谛: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一一现代人对于快乐的人的理解 世界观是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 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 世界观包括人生观。何为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 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 包括: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微观体现宏观,同时人生观会影响到 世界观 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讨论:你在路边看到有人在欺负弱者你会怎么办? 哲学与具体科学 从历史上看,哲学和具体科学最初是在一起的,西方统称为哲学,中国称为道术。后 来才分开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已研究 的对象,它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研究对象不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 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于自己的特殊需 要。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知识,最具有
4 宋代是词的绝顶,后人很难觅得苏辛佳句。哲学家通常思想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 们思得也很“根本”,于是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了极端,后人若要解决问题就不 可能再走老路,因为那条路已经被走“绝”了,他只好换一条路走。所以,哲学并不只有 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 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哲学图画。换言之,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 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2.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生活在世界中,首 先就要同自然界打交道,进行变革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以解决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衣 食住行问题。还要进行政治、思想等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必然逐步形成一 定的认识和看法。比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规律?等等,这些都属于 世界观问题。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 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这时,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也就有了各自对世界的不同理解,比如说: 天上下着小雨时你正在街上走,你把雨伞打开就够了,犯不着说:“真见鬼,又下雨 了。”你这样说,对于雨滴、云和风都不起作用,只会搞坏自己的心情。——一个平凡人 的感悟 做人就像买股票一样,任何巅峰都是暂时的,它也许是下一个深渊的起点,因此任何对深 渊的得意和眷恋都是极端危险的。——一个成功人士的感悟 远处的风景为什么很美丽?是因为远远地看过去,那里只有一片葱郁的树木,一块碧绿的 草地和一条晶亮的小河。然而,倘若你走进了那个风景,你的观感就将立即大变,因为你 会发现那里还有泥沼,还有湿热,还有蚊子、蚂蟥,甚至蛇。距离产生美,却也产生错觉。 ——吴若增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的、最有权势的,但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在于 懂得人生的真谛: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现代人对于快乐的人的理解 世界观是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 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 世界观包括人生观。何为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 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 包括: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微观体现宏观,同时人生观会影响到 世界观。 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讨论:你在路边看到有人在欺负弱者你会怎么办? 3.哲学与具体科学 从历史上看,哲学和具体科学最初是在一起的,西方统称为哲学,中国称为道术。后 来才分开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已研究 的对象,它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研究对象不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 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于自己的特殊需 要。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知识,最具有
广泛性、普遍性、和指导性。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材料,通过各门科学硏究成果去总结世界 观方法论方面的认识,又以所得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去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则受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相互联系 第一,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比如:物理学的 发展中相对论的发现,微观粒子的发现等。 第二,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晢学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科学家总是用自己的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研究 二、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 问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凡是认 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意识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所谓 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哲学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揭开了文明时代的帷幕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 哲学领域出现的哲学派别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但从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斗争看,最 基本的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他们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 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象中国的金木水火土,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确立场,其中某 些思想也具有辨证性(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八卦、、阴阳、易经学 说,电视剧《神雕侠侣》中情花毒的解药),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测的性质。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18世纪法国 革命是一次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 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战斗的唯物主义”,它的传播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 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达到了资产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度。特别是认为是人产生了 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为什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特征的神族概念,如观音、上帝等) 这些成就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有很大关系。(解剖学、牛顿物理学等)因此哲学 也具有了如下特点 机械性(把人和动物都比做机械)二、形而上学性(部分同整体 分开研究)三、不彻底性(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认 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具体说是以下理由。首先,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其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 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最后,更为重要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 动的核心内容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则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 基本形式
5 广泛性、普遍性、和指导性。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材料,通过各门科学研究成果去总结世界 观方法论方面的认识,又以所得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去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则受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相互联系: 第一,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比如:物理学的 发展中相对论的发现,微观粒子的发现等。 第二,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科学家总是用自己的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研究。 二、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 问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凡是认 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意识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所谓 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哲学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揭开了文明时代的帷幕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 哲学领域出现的哲学派别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但从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斗争看,最 基本的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他们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 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象中国的金木水火土,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确立场,其中某 些思想也具有辨证性(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八卦、、阴阳、易经学 说,电视剧《神雕侠侣》中情花毒的解药),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测的性质。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18 世纪法国 革命是一次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 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战斗的唯物主义”,它的传播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 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达到了资产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度。特别是认为是人产生了 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为什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特征的神族概念,如观音、上帝等) 这些成就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有很大关系。(解剖学、牛顿物理学等)因此哲学 也具有了如下特点:一、机械性(把人和动物都比做机械)二、形而上学性(部分同整体 分开研究)三、不彻底性(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认 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具体说是以下理由。首先,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其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 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最后,更为重要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 动的核心内容。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则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 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