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B》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B 课程名称 Agrometeorology B 课程代码 11213780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植物学、地理学 学分/学时 2.5/40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8 适用专业植物生产类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贵人姜艳 审定日期 2022年9月 一、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植物生产类相 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大气科学和农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并运用气象学基础知识对植物生产专业领域有关问题进行一定分析判断的能力。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学基本原理,介绍天气及气象灾害、气 候与农业气候的理论及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等基本知识。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验,通过学 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具备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熟记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天气、灾害性天气、气候、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标2:具备运用农业气象学课程知识,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和气候资源,调控农业生产环境、抗御气象 灾害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意识。 目标3:具各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
17 《农业气象学 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农业气象学 B Agrometeorology B 课程代码 11213780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植物学、地理学 学分/学时 2.5/40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8 适用专业 植物生产类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姜艳 审定日期 2022 年 9 月 一、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植物生产类相 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大气科学和农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并运用气象学基础知识对植物生产专业领域有关问题进行一定分析判断的能力。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学基本原理,介绍天气及气象灾害、气 候与农业气候的理论及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等基本知识。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验,通过学 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具备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 3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 1:熟记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天气、灾害性天气、气候、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标2:具备运用农业气象学课程知识,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和气候资源,调控农业生产环境、抗御气象 灾害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意识。 目标 3:具备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植保、种科、园艺、设施、农学) 课程目标毕业要求 申中业要求指标点 (植保)2,理学素 程目标1 种科}4专业素 (设施)4.专业素养 专业其础知识 (农学)4.专业秦养 生物传学、士壤影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物 指标点5.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发现、辨析农业领城的相 (植保)5.审辨创新 白的学时中的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的 能力,并提出解决方案: 果程目标2 如能用分基和方法对艺产业领线的 指标点53: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本领域内实际问愿的能力 命和指导生产,具有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以及作物遮传育种工作的基 (拍保)2.理学素养 指标点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瑞理论与夫验技 标占42,堂 种科)4.专业索养 种业科 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程目标3 标点4:具有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能九: (农学)4.专业素养 指标点41:掌提生物学、遗传学、士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植物 保护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
18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植保、种科、园艺、设施、农学)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植保)2. 理学素养 (种科)4. 专业素养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4. 专业素养 (农学)4.专业素养 指标点 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指标点 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园艺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知识;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农业工程学、园艺植物保护学等 专业基础知识;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植物 保护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2 (植保)5. 审辨创新 (种科)5. 审辩创新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5. 审辩创新 (农学)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5.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发现、辨析农业领域的相 关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应对措施; 指标点 5.1:具有对农业生产和种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的 能力,并提出解决方案; 指标点 4.4:能够应用园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园艺产业领域的 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指标点 5.3: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本领域内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标点 4.3: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农业领域现象,能够运用理论与技术开展 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具有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以及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基本 能力。 课程目标 3 (植保)2. 理学素养 (种科)4. 专业素养 (园艺)4. 专业素养 (设施)4. 专业素养 (农学)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指标点 4.2:掌握种业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指标点 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指标点 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指标点 4.1:掌握生物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植物 保护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日标 单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日标达或方式 单时分配 教学活动:堂讲 课程目标1 度 素基本理论知识 学习任务:课程作 2学时 本理论知证 气要 象要素理论知识在衣业生上的应用 课程目标2 计算出 分析我国农业气 业 资源潜力分布 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1复述并示范各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原理、步骤及注意 课堂讲 课程目标3 任务: 实验折 9
19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农业气象 要素的基本 理论 课程目标 1 1.牢记学习目的和自主学习方法;了解本课程内容体系; 2.描述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要素基 本理论知识。 1.农业气象学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 2.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要 素基本理论知识 1.教学活动:课堂讲 授、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程作 业。 理论 22 学时 2. 气 象 要 素、天气学、 灾 害 性 天 气、气候学 知识的应用 课程目标 2 1.概括和解释各气象要素、天气、气候及各自气象灾害的 基本理论知识,列举农业气象学知识对认识“两山”理论的 作用,列举中国传统文化对气象环境与农耕社会发展的关 系所做出的阐述及重要贡献; 2.区别和叙述我国主要天气系统在生产上的应用; 3.了解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和危害;掌握灾 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4.计算出气象要素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5.归纳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具体表现; 6.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知识; 7.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在气象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世 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1.气象要素理论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天气学基本知识和我国主要天气系统实际应用 3.主要天气系统的概念及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 4.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5.我国气候特征,并举例说明 6.农业气候资源定义、特征、分析我国农业气候 资源潜力分布 1.教学活动:课堂讲 授、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程作 业。 理论 10 学时 3.气象要素 观测 课程目标 3 1.复述并示范各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原理、步骤及注意 事项等内容,测定当时的气象要素值; 2.牢记气象要素的观测规范。 1.介绍并示范光照强度、辐射、日照时间、气温、 土温、空气湿度、降水、蒸发和风的观测仪器、 工作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1.教学活动:课堂讲 授、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实验报 告。 实验 8 学时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评价方式及比例(%)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20 35 55 课程目标2 10 25 35 课程目标3 10 10 合计 30 6 60 100 注: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无故旷课1次者,扣除平时成绩5-10分,依次累加,旷课3次及以上者, 取消本门课程考试资格:迟到或早退1次者,扣除平时成绩3分。 课程期末卷面成绩低于学校规定的“达标线”50分,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总评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计算 (二)评价标准 1.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权重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考查对农业气象要 课程目标1: 素基础知识的掌握 描述80%以上内 描述60%以上内 描述40%以上内 熟记各种基 描术40%以下内容 程度。作业:描述的 容正确且完整: 容正确且完整: 容正确且完整: 本气象要素 内容正确性和完整 归纳总结条理清 归纳总结条理较 归纳条理不清 正确且完整:叙述 天气、灾害性 洁晰,语言流 条理不洁晰,归纳 天气、气候 性:归纳总结的条理 晰:语言流畅和 畅和表述较准 字迹 老部分准 总结差,表述不完 20 农业气候资 生 语言流畅 准 表述准确 字迹 源的基本理 确性, 字迹的工整 认真:及时或提 字迹认真 字迹难认:补 及时或提前上交 及时或延迟上交 交作 前上交作业。 作业。 论知识。 性:上交作业的及时 性 作业。 课程目标2:具 考查农业气象学知 备运用衣业 识的应用能力。作 分析和解释80% 分析和解释60% 气象学果程 指定的案例或现 以上内容正确、 以上内容正确、 分析和解释40% 知识,合理利 分析和解释40%以 用气象条 分析和解释的内 完整和深入:条 入: 下内容正确、完整 和气候资源 是否正确 理清晰: 语言流 理较清晰: 深入:条理是否清 较流畅和表述较 理不清晰:表述 条理不清 杨和表述确, % 调控农业生 晰:语言是否流畅和 字迹认真:及时 准确,字迹认直: 部分准确,字迹 不完整,字迹难认: 产环境、抗组 可认:及时或证 气象灾害的 准确,字迹是否工 或提前上交作 及时或提前上交 补交作业。 整:作业上交是否及 基木能力和 迟上交作业。 作业。 专业意识。 20
20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 3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1 20 35 55 课程目标 2 10 25 35 课程目标 3 10 10 合计 30 10 60 100 注: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无故旷课 1 次者,扣除平时成绩 5-10 分,依次累加,旷课 3 次及以上者, 取消本门课程考试资格;迟到或早退 1 次者,扣除平时成绩 3 分。 课程期末卷面成绩低于学校规定的“达标线”50 分,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总评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计算。 (二)评价标准 1. 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1: 熟记各种基 本气象要素、 天气、灾害性 天气、气候、 农业气候资 源的基本理 论知识。 考查对农业气象要 素基础知识的掌握 程度。作业:描述的 内容正确性和完整 性;归纳总结的条理 性;语言流畅性和准 确性,字迹的工整 性;上交作业的及时 性。 描述 80%以上内 容正确且完整; 归纳总结条理清 晰;语言流畅和 表述准确,字迹 认真;及时或提 前上交作业。 描述 60%以上内 容正确且完整; 归纳总结条理较 清晰;语言较流 畅 和 表 述 较 准 确,字迹认真; 及时或提前上交 作业。 描述 40%以上内 容正确且完整; 归 纳 条 理 不 清 晰;表述部分准 确,字迹可认; 及时或延迟上交 作业。 描述 40%以下内容 正确且完整;叙述 条理不清晰,归纳 总结差;表述不完 整,字迹难认;补 交作业。 20 课程目标2:具 备运用农业 气象学课程 知识,合理利 用气象条件 和气候资源, 调控农业生 产环境、抗御 气象灾害的 基本能力和 专业意识。 考查农业气象学知 识的应用能力。作 业:指定的案例或现 象,分析和解释的内 容是否正确、全面和 深入;条理是否清 晰;语言是否流畅和 准确,字迹是否工 整;作业上交是否及 时。 分析和解释 80% 以上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清晰;语言流 畅和表述准确, 字迹认真;及时 或 提 前 上 交 作 业。 分析和解释 60% 以上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较清晰;语言 较流畅和表述较 准确,字迹认真; 及时或提前上交 作业。 分析和解释 40% 以上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不清晰;表述 部分准确,字迹 可认;及时或延 迟上交作业。 分析和解释 40%以 下内容正确、完整 和深入;条理不清 晰,总结差;表述 不完整,字迹难认; 补交作业。 10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日标 考楼依据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气象要素观测的 验技能的训练 80%以上内容 50%以上内容正 果界目标3: 风和 40%以下内容正确 具备气象要 构合理: 条 洁 构较合理:条理 全面:条理不清 不够认 木结能 香正确全面 作图认真、 作图认真 图很差和不规范 验操作技能 及时或延迟上 补交报告。 交报告。 报告上交是否及时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 良(75-89分)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课程目标 能清楚描述大 天气 素杏农业气象摸 气压与 概念及基本知识的 象要素基本理 论知识 2素 述不够 对各知识 掌操 等 正耐 源的基本理 速完整正确。 论知识, 能概括和解释各 能概括和解释 部分解释 不能正确解释 象学课君 理论 气候 气 候的 部分归钠我 的应用能力 特征, 不 算的解 折能力和专 对气象要素 路混乱 业意识 的解题 题步 算的解题不完整。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姜会飞,段若溪.农业气象学(第3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肖金香.农业气象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姚渝丽.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李江风.新疆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陈家豪.农业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中国大学MOOC网站.农业气象学线上课程. 21
21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3: 具备气象要 素观测的基 本技能和实 验操作技能。 气象要素观测的实 验技能的训练。报 告:指定光、温、湿、 降水、蒸发、风和气 压等要素观测,报告 结构是否合理;内容 是否正确全面;条理 是否清晰;作图是否 认真、规范和准确; 报告上交是否及时。 80%以上内容正 确全面;报告结 构合理;条理清 晰;字迹认真; 作图认真、规范 和准确;及时上 交报告。 60%以上内容正 确全面;报告结 构较合理;条理 较清晰;字迹认 真;作图认真、 规范和准确;及 时上交报告。 40%以上内容正 确全面;条理不清 晰;字迹可认;作 图不够认真和规 范;及时或延迟上 交报告。 40%以下内容正确 全面;条理不清 晰;字迹难认;作 图很差和不规范; 补交报告。 10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 程 目 标 1: 熟 记 各 种 基 本气象要素、 天气、灾害性 天气、气候、 农 业 气 候 资 源 的 基 本 理 论知识。 考查农业气象要素 概念及基本知识的 掌握 能 清 楚 描 述 大 气、辐射、温度、 水分、气压与风 等气象要素基本 理论知识,并叙 述完整正确。 能 描 述 各 气 象 要 素 基 本 理 论 知识,并叙述基 本完整正确。 能描述大部分气 象要素基本理论 知识,并叙述不够 完整正确。 只能描述一部分 气象要素基本理 论知识,对各知识 点不能进行正确 选择和识别。 35 课程目标 2:具 备运用农业 气象学课程 知识,合理利 用气象条件 和调控小气 候环境的分 析能力和专 业意识。 考查农业气象学知 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应用能力 能概括和解释各 气象要素、天气、 灾害性天气、气 候的理论知识及 其应用,能完整 归纳和概括出我 国气候特征、灾 害性天气特征及 防御,对气象要 素计算的解题思 路清晰。 能 概 括 和 解 释 各气象要素、天 气 、 灾 害 性 天 气、气候的理论 知识及其应用, 能 较 完 整 归 纳 我国气候特征、 各小气候特征, 对 气 象 要 素 计 算 的 解 题 步 骤 较完整。 能部分解释气象 要素、天气、灾害 性天气、气候的理 论知识及其应用, 能部分归纳我国 气候特征、各小气 候特征,条理不 清,对气象要素计 算的解题不完整。 不能正确解释天 气、灾害性天气、 气候的理论知识 及其应用,阐述条 理不清,对气象要 素计算的解题思 路混乱。 25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 姜会飞,段若溪. 农业气象学(第 3 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 肖金香. 农业气象学(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姚渝丽. 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气象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李江风. 新疆气候.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 陈家豪. 农业气象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 中国大学 MOOC 网站. 农业气象学线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