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二节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体现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动 均与蛋白质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在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 动物体各种组织器官如肌肉、皮肤、内脏、血液、神经和骨骼等,均是由蛋白质作为结 构物质而形成,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除水分外含量最高的物质,通常可占到50%左右。某些 组织器官如肌肉、肝脏、脾脏等蛋白质含量可高达80%。各种组织器官之所以具有特异性 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因组成该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种类和存在形成不同所致。如球蛋白是构成 体组织的主要组分,白蛋白是构成体液的主要组分,角蛋白与胶质蛋白则是构成筋腱、韧带 毛发和蹄角等的主要组分。因此,动物体的妊娠、生长、泌乳、产毛、产蛋等过程均是以特 定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的 (二)、蛋白质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组织细胞通过蛋白质的不断分解与合成而更新,这种更新过程 正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即使成年动物在其体蛋白含量基本恒定的情况下亦需要不断摄入蛋 白质以补充体组织蛋白合成之需,这是因为组织蛋白质在更新过程中分解生成的氨基酸并不 能全部用于再合成蛋白质,其中有一小部分氨基酸经一系列变化而分解为尿素、尿酸及其他 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据实验测定,动物体蛋白总量中每天约有025-0.30%进行更新,若按 比计算则每经12-14个月体组织蛋白质即全部更新一次 (三)、蛋白质是机体的调节物质 蛋白质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生命的组成成分,更重要的是为机体提供了多 种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例如,催化和调节代谢过程的酶和激素,增强防御机能和提 高抗病力的免疫球蛋白,运输脂溶性维生素和其他脂肪代谢产物的脂蛋白,运载O2的血红 蛋白,遗传信息的传递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等都与蛋白质有关。 (四)、蛋白质可氧化供能 蛋白质的主要营养作用不是氧化供能,但在分解过程中,可氧化产生部分能量,尤其是 当食入蛋白质过量或蛋白质品质不佳时,多余的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后,不含N的部分a 酮酸可以氧化供能或转化为体脂肪贮存起来,以备能量不足时动用。 第1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1 页 共 13 页 第二节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体现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动 均与蛋白质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在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一、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 动物体各种组织器官如肌肉、皮肤、内脏、血液、神经和骨骼等,均是由蛋白质作为结 构物质而形成,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除水分外含量最高的物质,通常可占到 50%左右。某些 组织器官如肌肉、肝脏、脾脏等蛋白质含量可高达 80%。各种组织器官之所以具有特异性 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因组成该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种类和存在形成不同所致。如球蛋白是构成 体组织的主要组分,白蛋白是构成体液的主要组分,角蛋白与胶质蛋白则是构成筋腱、韧带、 毛发和蹄角等的主要组分。因此,动物体的妊娠、生长、泌乳、产毛、产蛋等过程均是以特 定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的。 (二)、蛋白质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组织细胞通过蛋白质的不断分解与合成而更新,这种更新过程 正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即使成年动物在其体蛋白含量基本恒定的情况下亦需要不断摄入蛋 白质以补充体组织蛋白合成之需,这是因为组织蛋白质在更新过程中分解生成的氨基酸并不 能全部用于再合成蛋白质,其中有一小部分氨基酸经一系列变化而分解为尿素、尿酸及其他 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据实验测定,动物体蛋白总量中每天约有 0.25-0.30%进行更新,若按 比计算则每经 12-14 个月体组织蛋白质即全部更新一次。 (三)、蛋白质是机体的调节物质 蛋白质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生命的组成成分,更重要的是为机体提供了多 种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例如,催化和调节代谢过程的酶和激素,增强防御机能和提 高抗病力的免疫球蛋白,运输脂溶性维生素和其他脂肪代谢产物的脂蛋白,运载 O2 的血红 蛋白,遗传信息的传递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等都与蛋白质有关。 (四)、蛋白质可氧化供能 蛋白质的主要营养作用不是氧化供能,但在分解过程中,可氧化产生部分能量,尤其是 当食入蛋白质过量或蛋白质品质不佳时,多余的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后,不含 N 的部分α- 酮酸可以氧化供能或转化为体脂肪贮存起来,以备能量不足时动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一)、蛋白质缺乏对动物的影响 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对于动物的健康、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动物体储 备蛋白质的能力极其有限,在最良好的营养条件下,动物体储备量亦不超过体蛋白的 5%-6%,当进食蛋白质减少时,储备蛋白质将很快被动物消耗殆尽。所以必须经常内日粮供 给动物适宜数量和品质的蛋白质,否则很快即会出现N的负平衡,从而危害动物健康和降 低生产性能,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消化机能紊乱 日粮蛋白质缺乏会首先影响胃肠粘膜及其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组织蛋白的更新,从而影响 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此外,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的正常发酵过程亦 需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如蛋白质缺乏则会导致微生物发酵作用减弱,瘤胃消化功能减退,所 以当日粮缺乏蛋白质时,动物将会出现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吸收不良及慢性腹泻等 异常现象 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 日粮中如果缺乏蛋白质幼龄动物将会因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而使体蛋白质沉积减 少甚至停滞,因而生长速率明显减缓,甚至停止生长。成年动物则会因体组织器官尤其是肌 肉和脏器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不足,而使体重大幅度减轻,并且这种损害很难恢复正常。 3、影响繁殖功能 日粮中若缺乏蛋白质会影响控制和调节生殖机能的重要内分泌腺一一脑垂体的作用,抑 制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其有害影响对于公畜表现为睾丸的精子生成作用异常,精子数量和 品质降低,对于母畜则表现为影响正常的发情、排卵、受精和妊娠过程,导致难孕、流产、 弱胎和死胎等 4、生产性能下降 各种畜产品如乳、肉、蛋和毛等其基本组分均为蛋白质,故当日粮缺乏蛋白质时,将严 重影响动物潜在生产性能的发挥,产品的生产将骤然减少,产品品质也明显降低 (二)、蛋白质过量的危害 日粮中蛋白质过剩一般不致对动物机体造成持久的不良影响,因为机体具有N代谢平 衡的调节机制。当日粮蛋白质含量超过机体实际需要时,过剩的蛋白质分子中的含N部分, 可通过一系列变化而转变为尿素或尿酸由尿排出体外,无N部分则作为能源而被利用。然 第2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2 页 共 13 页 二、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一)、蛋白质缺乏对动物的影响 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对于动物的健康、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动物体储 备蛋白质的能力极其有限,在最良好的营养条件下,动物体储备量亦不超过体蛋白的 5%-6%,当进食蛋白质减少时,储备蛋白质将很快被动物消耗殆尽。所以必须经常内日粮供 给动物适宜数量和品质的蛋白质,否则很快即会出现 N 的负平衡,从而危害动物健康和降 低生产性能,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消化机能紊乱 日粮蛋白质缺乏会首先影响胃肠粘膜及其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组织蛋白的更新,从而影响 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此外,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的正常发酵过程亦 需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如蛋白质缺乏则会导致微生物发酵作用减弱,瘤胃消化功能减退,所 以当日粮缺乏蛋白质时,动物将会出现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吸收不良及慢性腹泻等 异常现象。 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 日粮中如果缺乏蛋白质幼龄动物将会因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而使体蛋白质沉积减 少甚至停滞,因而生长速率明显减缓,甚至停止生长。成年动物则会因体组织器官尤其是肌 肉和脏器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不足,而使体重大幅度减轻,并且这种损害很难恢复正常。 3、影响繁殖功能 日粮中若缺乏蛋白质会影响控制和调节生殖机能的重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的作用,抑 制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其有害影响对于公畜表现为睾丸的精子生成作用异常,精子数量和 品质降低,对于母畜则表现为影响正常的发情、排卵、受精和妊娠过程,导致难孕、流产、 弱胎和死胎等。 4、生产性能下降 各种畜产品如乳、肉、蛋和毛等其基本组分均为蛋白质,故当日粮缺乏蛋白质时,将严 重影响动物潜在生产性能的发挥,产品的生产将骤然减少,产品品质也明显降低。 (二)、 蛋白质过量的危害 日粮中蛋白质过剩一般不致对动物机体造成持久的不良影响,因为机体具有 N 代谢平 衡的调节机制。当日粮蛋白质含量超过机体实际需要时,过剩的蛋白质分子中的含 N 部分, 可通过一系列变化而转变为尿素或尿酸由尿排出体外,无 N 部分则作为能源而被利用。然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而这种调节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当蛋白质大量过剩以致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会造 成有害的后果,主要表现为代谢机能紊乱,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加重肾负担,严重时引起 肝肾的病患 三、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作用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1、猪对饲料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 饲料 蛋白质 氨化物 际肽 肝脏 蛋白质 合成肝蛋白 小肠 参加体循环 身体各组织 蛋自质胨际一多肽氨基酸 合成新氨基酸 大肠 氨酮酸 蛋白质 尿 细菌体蛋白 未消化軍白质未吸收氨基酸 以尿由肾排出 由肛门排出 (1)、消化 动物进食的饲料蛋白质进入胃,在胃酸和胃蛋白质酶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分 子较少的胨与际,然后随同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一同进入小肠继续进行消化,蛋白质和大分子 肽在小肠中经胰蛋白质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消化分解而生成大量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寡 肽),在胃和小肠未被消化的饲料蛋白质经由大肠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中部分蛋白质可 降解为吲哚、粪臭素、酚、H2S、NH3和氨基酸,细菌虽可利用NH3和氨基酸合成菌体蛋白 质,但最终还是随粪便排出 对于马、驴、骡等草食动物的盲肠结构较为发达,不仅可以消化饲料中蛋白质,还可以 第3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3 页 共 13 页 而这种调节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当蛋白质大量过剩以致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会造 成有害的后果,主要表现为代谢机能紊乱,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加重肾负担,严重时引起 肝肾的病患。 三、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作用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1、猪对饲料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 饲料 胃 肝脏 小肠 大肠 未消化蛋白质 未吸收氨基酸 以尿由肾排出 由肛门排出 (1)、消化: 动物进食的饲料蛋白质进入胃,在胃酸和胃蛋白质酶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分 子较少的胨与眎,然后随同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一同进入小肠继续进行消化,蛋白质和大分子 肽在小肠中经胰蛋白质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消化分解而生成大量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寡 肽),在胃和小肠未被消化的饲料蛋白质经由大肠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中部分蛋白质可 降解为吲哚、粪臭素、酚、H2S、NH3 和氨基酸,细菌虽可利用 NH3 和氨基酸合成菌体蛋白 质,但最终还是随粪便排出。 对于马、驴、骡等草食动物的盲肠结构较为发达,不仅可以消化饲料中蛋白质,还可以 蛋白质 氨化物 胨眎肽 蛋白质 蛋白质 胨眎 多肽 氨基酸 蛋白质 肽 氨基酸 氨化物 细菌体蛋白 氨 合成肝蛋白 参加体循环 合成新氨基酸 脱氨 酮酸 氨 尿素 身 体 各 组 织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消化氨化物,主要方式是微生物发酵。 (2)、吸收 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利用蛋白质,其吸收部位在小肠,而且主要在十二指 肠部位,亦可吸收少量寡肽 (3)、利用 蛋白质在体内不断发生分解和合成,由于蛋白质无论是外源性蛋白质或是内源性蛋白 质,均是首先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进行代谢,因此,蛋白质代谢实质上乃是氨基酸的代谢 通常将饲料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称“外源性氨基酸”,而将体组织 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非蛋白质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内源性氨 基酸”,二者联合构成氨基酸代谢池,共同进行代谢,二者均经血液循环,而达到全身各个 器官,并进入各种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供机 体组织的更新,生长,形成动物产品的需要,还可用于合成各种活性物质,未用于合成组织 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氨基酸则在细胞内分解,经脱氨基作用生成的NH3,哺乳动物将其 转化为尿素,鸟类转化为尿酸排出体外;非含N部分则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或转化为脂肪和糖原作为能源贮备 2、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猪: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并在酶的作用下,最终以大量氨基酸和少量寡 肽的形式被机体吸收、利用,而大肠的细菌虽然可利用少量氨化物合成菌体蛋白质,但最终 绝大部分还是随粪便排出,因此,猪能大量利用饲料中蛋白质,而不能大量利用氨化物。 禽:腺骨容积小,饲料停留时间短,消化作用不大,而肌胃又是磨碎饲料的器官,因此, 家禽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小肠,其特点大致与猪相同 马属动物和兔等单胃草食动物,盲肠与结肠相当发达,它们在蛋白质消化过程起着重要 作用,这一部位消化蛋白质过程类似反刍动物,而胃的小肠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与猪类似,因 此草食动物不仅能利用饲料中蛋白质还能利用饲料中氨化物。 (二)、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品质的要求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就是氨基酸营养,饲料 蛋白质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它所含各种氨基酸的平衡状况。 1、必需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对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都需由饲料直接提 供。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慢,数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第4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4 页 共 13 页 消化氨化物,主要方式是微生物发酵。 (2)、吸收 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利用蛋白质,其吸收部位在小肠,而且主要在十二指 肠部位,亦可吸收少量寡肽。 (3)、利用 蛋白质在体内不断发生分解和合成,由于蛋白质无论是外源性蛋白质或是内源性蛋白 质,均是首先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进行代谢,因此,蛋白质代谢实质上乃是氨基酸的代谢。 通常将饲料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称“外源性氨基酸”,而将体组织 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非蛋白质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内源性氨 基酸”,二者联合构成氨基酸代谢池,共同进行代谢,二者均经血液循环,而达到全身各个 器官,并进入各种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供机 体组织的更新,生长,形成动物产品的需要,还可用于合成各种活性物质,未用于合成组织 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氨基酸则在细胞内分解,经脱氨基作用生成的 NH3,哺乳动物将其 转化为尿素,鸟类转化为尿酸排出体外;非含 N 部分则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 并释放能量 或转化为脂肪和糖原作为能源贮备。 2、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猪: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并在酶的作用下,最终以大量氨基酸和少量寡 肽的形式被机体吸收、利用,而大肠的细菌虽然可利用少量氨化物合成菌体蛋白质,但最终 绝大部分还是随粪便排出,因此,猪能大量利用饲料中蛋白质,而不能大量利用氨化物。 禽:腺骨容积小,饲料停留时间短,消化作用不大,而肌胃又是磨碎饲料的器官,因此, 家禽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小肠,其特点大致与猪相同。 马属动物和兔等单胃草食动物,盲肠与结肠相当发达,它们在蛋白质消化过程起着重要 作用,这一部位消化蛋白质过程类似反刍动物,而胃的小肠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与猪类似,因 此草食动物不仅能利用饲料中蛋白质还能利用饲料中氨化物。 (二)、 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品质的要求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就是氨基酸营养,饲料 蛋白质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它所含各种氨基酸的平衡状况。 1、必需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多种对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都需由饲料直接提 供。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慢,数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对成年动物必需氨基酸有8种,赖氨酸、蛋 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对生长动物有10种, 种+精氨酸、组氨酸:对雏鸡有13种,10种+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 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可以合成,或者可由其他种类氨基酸转变而成,无需饲料提 供即可满足需要,这类氨基酸称非必需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 从饲料供应角度,氨基酸有必需与非必需之分,但从营养角度考虑,二者都是动物合成 体蛋白和合成产品所必需,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某些必需氨基酸是合成某些特定非必需 氨基酸的前体,如果饲粮中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不足时则会动用必需氨基酸来转化代替。这点 在饲养实践中不可忽视,研究表明蛋氨酸脱甲基后可转变为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猪和鸡对胱 氨酸需要量的30%可由蛋氨酸来满足。若给猪和鸡充分提供胱氨酸即可节省蛋氨酸:提供 充足的酪氨酸可节省苯丙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在吡鸣醇的参与下可相互转化 3、限制性氨基酸 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一定的比例,但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等情况下所 需要的比例不同,饲料或日粮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时,就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致使整个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故称它们为该日粮的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供 给量与需要量相差越多,则缺乏程度越大,限制作用越强。根据饲料或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 酸缺乏程度的大小,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根据饲料氨基酸分析结 果与动物需要量的对比,即可推断出饲料中哪种必需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这种推断方法 是根据氨基酸化学评分法进行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某和 必需氨基 种小 酸的含量 氨基酸化学评分动物对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100 氨基酸化学评分越低,则氨基酸缺乏程度越大 饲料种类不同,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显著差别。动物则由于种类和生产性能 等不同,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同一种饲料对不同动物或不同种饲料 对同一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粪和顺序不同。谷实类饲料中赖氨酸均为猪和肉鸡的第一 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饲料中一般蛋氨酸比较缺乏。大多数玉米一豆饼型日粮,蛋氨酸和赖 氨酸分别是家禽和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三)、理想蛋白质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l、理想蛋白质 第5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5 页 共 13 页 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对成年动物必需氨基酸有 8 种,赖氨酸、蛋 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对生长动物有 10 种,8 种+精氨酸、组氨酸;对雏鸡有 13 种,10 种+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 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可以合成,或者可由其他种类氨基酸转变而成,无需饲料提 供即可满足需要,这类氨基酸称非必需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 从饲料供应角度,氨基酸有必需与非必需之分,但从营养角度考虑,二者都是动物合成 体蛋白和合成产品所必需,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某些必需氨基酸是合成某些特定非必需 氨基酸的前体,如果饲粮中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不足时则会动用必需氨基酸来转化代替。这点 在饲养实践中不可忽视,研究表明蛋氨酸脱甲基后可转变为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猪和鸡对胱 氨酸需要量的 30%可由蛋氨酸来满足。若给猪和鸡充分提供胱氨酸即可节省蛋氨酸;提供 充足的酪氨酸可节省苯丙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在吡鸣醇的参与下可相互转化。 3、限制性氨基酸 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一定的比例,但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等情况下所 需要的比例不同,饲料或日粮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时,就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致使整个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故称它们为该日粮的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供 给量与需要量相差越多,则缺乏程度越大,限制作用越强。根据饲料或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 酸缺乏程度的大小,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根据饲料氨基酸分析结 果与动物需要量的对比,即可推断出饲料中哪种必需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这种推断方法 是根据氨基酸化学评分法进行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氨基酸化学评分= 动物对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饲料中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100% 氨基酸化学评分越低,则氨基酸缺乏程度越大。 饲料种类不同,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显著差别。动物则由于种类和生产性能 等不同,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同一种饲料对不同动物或不同种饲料 对同一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粪和顺序不同。谷实类饲料中赖氨酸均为猪和肉鸡的第一 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饲料中一般蛋氨酸比较缺乏。大多数玉米一豆饼型日粮,蛋氨酸和赖 氨酸分别是家禽和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三)、 理想蛋白质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1、理想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