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4)叶片形状对理论压头的影响 当泵转速n、叶轮直径D2、叶轮出口处叶片宽度b2、流量9,一定时, H随叶片形状P2而变。 ①径向叶片,B,=90,ctB,=0,H-=么与q,无关。 ②后弯叶片,B<90,ctg4,>0,H,< 8 ③前弯叶片,月>90,cgB,<0,H1> 8 由此可见,前弯叶片产生的,最大,似乎前弯叶片最有利,实际 情况是否果真如此呢?
2.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4)叶片形状对理论压头的影响 当泵转速n、叶轮直径 、叶轮出口处叶片宽度 、流量 一定时, 随叶片形状 而变。 D2 2 b v q HT 2 ①径向叶片, = 90 , ctg2 =0, HT = 与 无关。 2 2 u g 2 v q ②后弯叶片, 2 2 2 2 T 90 ,ctg 0, u H g ③前弯叶片, 2 2 2 2 T 90 ,ctg 0, u H g 由此可见,前弯叶片产生的 最大,似乎前弯叶片最有利,实际 情况是否果真如此呢? HT
2.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我们分析如下: 位头G)+静压头(名+动压头(2守 pg 而阝,>90°的前弯叶片流体出口的绝对速度C,很大,此时增加的压 头主要是动压头,静压头反而比后弯叶片小。动压头虽然可以通过蜗壳 部分地转化为静压头,但由于℃,大,液体在泵壳内产生的冲击剧烈得多, 转换时的能量损失大为增加,效率低。故为获得较多的能量利用率,离 心泵总是采用后弯叶片( B2≈259s30°
2.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我们分析如下: HT =位头( z )+静压头( )+动压头( ) p g 2 2 u g 而 的前弯叶片流体出口的绝对速度 很大,此时增加的压 头主要是动压头,静压头反而比后弯叶片小。动压头虽然可以通过蜗壳 部分地转化为静压头,但由于 大,液体在泵壳内产生的冲击剧烈得多, 转换时的能量损失大为增加,效率低。故为获得较多的能量利用率,离 心泵总是采用后弯叶片( )。 2 90 2 c 2 c o o 2 25 ~ 30
2.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5)液体密度P对理论压头的影响 H与P无关,也就是说被输送液体P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H 不变。可以这样解释: 万=mrop,p-车cpH,=卫与p无关 pg 气缚现象(前一节己解释)
2.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5)液体密度 对理论压头的影响 与 无关,也就是说被输送液体 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不变。可以这样解释: HT HT 2 c c T 2 , , F p F mr p H A g = = = 与 无关. 气缚现象(前一节已解释)
2.2.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1)泵的有效功率P和效率n 液体从泵中实际得到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 P。=qyHepg 电动机给予泵轴的功率称为轴功率P,。泵在运转过程中由于 存在种种原因导致机械能损失,使得P<P,P.与P之比称为泵的 效率刀 n2p。 轴功率 H(KW) 7 102n
(1)泵的有效功率 和效率 2.2.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Pe 液体从泵中实际得到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 Pe P q H g e v e = 电动机给予泵轴的功率称为轴功率 。泵在运转过程中由于 存在种种原因导致机械能损失,使得 , 之比称为泵的 效率 P a P P e a P P e与 a e a P P = 轴功率 e V e V e KW 102 a P q H g q H P = = (W)= ( )
2.2.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由于离心泵的种类很多,前述各种泵内损失难以估计, 使得离心泵的实际特性曲线关系H-Q、N-Q、n-Q只能 靠实验测定,在泵出厂时列于产品样本中以供参考。 实验测出的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有三条曲线,在图 左上角应标明泵的型号(如4B20)及转速n,说明该图特性 曲线是指该型号泵在指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若泵的型号或 转速不同,则特性曲线将不同。借助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可以 较完整地了解一台离心泵的性能,供合理选用和指导操作
2.2.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由于离心泵的种类很多,前述各种泵内损失难以估计, 使得离心泵的实际特性曲线关系 、 、 只能 靠实验测定,在泵出厂时列于产品样本中以供参考。 实验测出的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有三条曲线,在图 左上角应标明泵的型号(如4B20)及转速 ,说明该图特性 曲线是指该型号泵在指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若泵的型号或 转速不同,则特性曲线将不同。借助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可以 较完整地了解一台离心泵的性能,供合理选用和指导操作。 H − Q N − Q − Q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