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群落的演替 四、群落的命名 五、群落研究的意义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6.5KB页数: 11
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是指地球生态系统在自 然和人为影响下出现的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 全球环境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环境 污染、生态退化等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上提出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列出全球变化 项目除全球气候变化外,还包括全球人口增长、土地 利用和覆盖的变化、大气成分变化、营养物质生物地 化循环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这些变化是相 互作用的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6.5KB页数: 7
一、pH值(氢离子浓度) 天然水的pH值大多数在4~10之间,特殊情况 可达到0.9~12之间。海水的pH最稳定,一 般在8~8.5之间。内陆水体的pH变化辐度就大 得多,沼泽水由于含多量古敏酸,有时还有硫 酸或其他强酸的存在,可使pH降到3~4以下, 有些盐碱性湖,由于含有大量碳酸钠,pH可达 9~11但是一般淡水水体由于二氧化碳平衡体 系的缓冲作用,pH多在6~9之间变化,有时由 于浮游植物的强烈光合作用,pH在午后一段时 间可达9~10以上
文件格式: PPT大小: 78.5KB页数: 10
光和热是从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辐 射能的形态,生物圈内的光主要包含5 种基本类型的电磁波。即: 微波和无线电波:波长1m以上; 热红外线:波长4×106-7600A; 可见光:波长7600-3800A 紫外线:波长3800-40.3A; X射线和y射线:波长40.3-0.01A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4KB页数: 10
河流本身有一定渔业价值,同时又是许多湖泊、水 库、池沼的水源,对后者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 都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河流众多,江河总面积约占内陆水域总面积 的45%。其中内流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湖泊为 尾闾最后消失在陆地上,外流河系多分布于东部地 区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5.5KB页数: 10
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 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 即为次级产量。 在水体生物生产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的次级产量是细菌、浮游动物、底栖动 物和鱼类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21KB页数: 20
一、生态学的内容、对象和目的 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三、生态学的分科 四、生态学发展简史 五、生态学发展趋势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9.5KB页数: 9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以超出自然灭绝率1000倍的速度丧失, 因此生物多样性研究特别重要,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一般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是生物 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 的总和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0KB页数: 12
形态和功能 水生昆虫可分为两类,一类成虫和和幼虫都在水中生 活,另一类仅幼虫为水生的。在水中生活的成虫种类不多 ,也少有饵料意义。水生昆虫幼虫,特别是摇蚊科幼虫, 是淡水水域主要的饵料底栖动物。一些昆虫的成虫和幼虫 是鱼类的敌害如龙虱和牙虫等,这里一并加以介绍。 昆虫全身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外披复几 丁质的外骨骼。在生长过程中,一生要蜕换几次皮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2.16MB页数: 87
一、水产饵料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水产饵料生物学是究作为经济水生动物 饵料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水生 大型植物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水产饵料生物 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及其主 要类群的增殖(培养)利用。任务是在学习各 类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 ,着重了解重要饵料生物的饵料价值和个体生 态,并初步掌握其培养(增殖)、利用的理论 与方法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5KB页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