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边郡制度点苍山会盟西南夷澶渊之盟 二.简答题(20分) 1.试述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族格局。 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文件格式: DOC大小: 31KB页数: 3
本课程为云南大学历史学专业和民族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是云南大学最具特色的课程之一。本 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各个民族(包括今天中国境内的56个民族和历史上曾经生存、活动于中国境内的古代 民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历史;同时 简要介绍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0KB页数: 20
一、课程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 (一)地位 本课程是贸易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二)作用 经济法是一门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和经济法部门法的一门独立的法律科学。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文件格式: DOC大小: 93.12KB页数: 6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 (一)、地位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职业能力主干课,必 修课。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一切有识之士都明白,只有认真研习历史,才 能真正懂得天下兴亡的规律。同样,为要真正懂得新闻事业,也必须研习它的历 史。只有这样,纵观古今,审视中外,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规 律,并以此指导当今的新闻实践。新闻事业的发生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3KB页数: 3
进入大学,是青年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要求大学 生尽快适应,并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为大学期间健康成长,也为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 础。但有的同学由于适应不良,引发了许多矛盾与冲突,乃至违反校规校纪,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5KB页数: 1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 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本门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实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 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内容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4.5KB页数: 10
第一章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 第三章 心理素质的优化 第四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五章 宏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六章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七章 做坚定的爱国者 第八章 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71KB页数: 48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产生和形成的理论条件是什么?(P4-5、7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 原则和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准备了理论条件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46.8KB页数: 6
1、国情—一这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2、中国的国情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切3、入点 1840年后,4、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主义虽受到冲击 仍占明显优势,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未成为主要经济形式;帝国主义是封建主义 的后台,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傀儡,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人民极端贫困, 这些就是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主要依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 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 要求。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但是近代中国国情仍 然对我们的建设事业产生着影响,如经济落后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0.5KB页数: 10
毛泽东人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和评价毛泽东的人学思 想,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晚年的迷误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围绕中国人民的 自由解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问题,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 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出对劳苦大 众、社会底层命运的特别关注;对社会公平的执着追求;对主体观念的改造和重建的高度重 视;对个性解放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大力推崇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哲学人本主义传统和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精神,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8.5KB页数: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