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相生物转化又称轭合反应( Conjugation),是在酶的催化下将内源性的极性 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谷胱甘肽等结合到药物分子中或第Ⅰ相的药 物代谢产物中。通过结合使药物去活化以及产生水溶性的代谢物,有利于从尿和胆 汁中排泄 轭合反应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内源性的小分子物质被活化成活性形式,然 后经转移酶的催化与药物或药物在第Ⅰ相的代谢产物结合形成代谢结合物。药物或 其代谢物中被结合的基团通常是羟基、氨基、羧基、杂环氮原子及巯基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51.5KB页数: 14
人们研究药物的中心问题是揭示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内在 联系。19世纪中叶就有人提出了它们的定量关系式: d=F(C)(式2—12) 式中Φ和C分别表示化合物的生物效应和结构性质。后来, Me yer和 Overton的研究表 明,一些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与麻醉作用呈线性关系 直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3个QSAR模型,即 Hansch分析( Hansch analysis)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3.5KB页数: 8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人们 直在探索的重要问题。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是一个非常复杂 的过程,随着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和阐明,人们逐步认识到, 试图跨越复杂的过程,建立药物化学结构与活性之间的直接联 系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把这个复杂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探索 在各个阶段中的构效关系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0KB页数: 11
第一节 引 言 ( Introduction) 第二节 先 导 化 合 物 的 产 生 ( L e a d d i s c o v e r y ) 第三节 先 导 物 的 优 化 ( L e a d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57.5KB页数: 26
药物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和结构特异性药物( Structurely nonspecific and specific drugs)。前者产生某种药效并不是由于药物与特定受体的相互 作用。较典型的有全身吸人麻醉药,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其麻醉强度与分配系数 成正比。还有抗酸药,它们中和胃肠道的盐酸产生治疗作用。机理较为复杂的药物也可发生非 受体作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04KB页数: 8
含氧化合物的氧化主要是醚类药物在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0—脱烷基化反 应。其0—脱烷基化反应的机制和N—脱烷基化的机制一样,首先在氧原子的α—碳原子上进行 氧化羟基化反应,然后C—0键断裂,脱烃基生成醇或酚,以及羰基化合物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03.5KB页数: 8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任务、发展特点和发展概况。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基础之上,设 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发现、发展 和鉴定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及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此外,药 物化学还涉及药物及有关化合物代谢产物的研究、鉴定与合成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8KB页数: 3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第一节药物动力相的构效关系 一、药物一受体的相互作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7.49KB页数: 2
前已述及,当先导化合物的结构确定以后,需要进行结构和活性的优化, 这是由于先导化合物只提供一种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新结构类型,作为线 索物质,往往由于在药学、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的缺点或不足,存在不良 反应而不能临床使用,需要对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优化上述性 质。迄今所用的优化方法大都是经验性的操作,通过这样的化学操作和生 物评价,既可能发现出决定药理作用的药效团,也会得到在药效的特异性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45.5KB页数: 54
武汉大学:《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药物研究概论 Outline Of Drug Research(4.1-4.2)第一节 引 言 Introduction 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的产生 Lead compound discovery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58.5KB页数: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