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八)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座号填写在右下角的座号栏内。 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比肩继踵( zhong)如法炮制(pao)联袂(mei)沮丧(sang) B.以儆效尤(jing)专横跋扈(ba)订正(ding)作坊(zuo C.桀骛不驯(xn)封妻荫子(yin)翘首(qido)嗔怪(chen) D.自怨自艾(yi) 审时度势(duo)镂空(1ou)浮靡(m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下半阙好像仍然接着上半阙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 不免平板了。 任何艺术的创作往往是藏峰不露的,“用意三分,下语三分”。因此,对小说主题的理性评 判并不意味着就完成了鉴赏 C.一个穷困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 到目的,后来想改斜归正,警察却逮捕了他。 D.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在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演出过精彩的节目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南方地区各部落打消了反叛之心,彻底 了蜀汉 ②诸葛亮_ 盂获的故事,流传千古,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交流融合的过程。 ③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 和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A.降伏降服关注关心 B.降伏降服关心关注 C.降服降伏关注关心 D.降服降伏关心关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台湾明山书局出版的《中国儿童大百科全书》很有意思,有一种新思路,通过讲故事带 出百科知识,令人面目一新
1 A 滨 州 市 201 5 年 初 中 学 业 考 试 语 文 模 拟 试 题 (八)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座号填写在右下角的座号栏内。 一、 积累与运用(共 3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2 分) A.比肩继踵(zhǒng) 如法炮制(páo) 联袂(mèi) 沮丧(sàng) B.以儆效尤(jìng) 专横跋扈(bá) 订正(dīng) 作坊(zuò) C.桀骛不驯(xùn) 封妻荫子(yìn) 翘首(qiáo) 嗔怪(chēn) D.自怨自艾(yì) 审时度势(duó) 镂空(1òu) 浮靡(m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下半阙好像仍然接着上半阙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 不免平板了。 B.任何艺术的创作往往是藏峰不露的,“用意三分,下语三分”。因此,对小说主题的理性评 判并不意味着就完成了鉴赏。 C.一个穷困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 到目的,后来想改斜归正,警察却逮捕了他。 D.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在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演出过精彩的节目。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①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南方地区各部落打消了反叛之心,彻底 了蜀汉 ②诸葛亮 盂获的故事,流传千古,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交流融合的过程。 ③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 ④ 和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A.降伏 降服 关注 关心 B.降伏 降服 关心 关注 C.降服 降伏 关注 关心 D.降服 降伏 关心 关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2 分) A.台湾明山书局出版的《中国儿童大百科全书》很有意思,有一种新思路,通过讲故事带 出百科知识,令人面目一新。 .....
B.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 C,市委大力做好公务员队伍的组织建设,使全市公务员队伍近年来存在的良莠不齐的状况 有了根本性改变。 D.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莫衷一是。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部电视剧没有不足之处,例如某些话显然是过长了 B.校园一些偏僻的地方,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C.“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D.今天的国画家长于书法的不多,这无疑是个缺点。在艺术教育方面,书法训练恐怕是值得提倡 下的。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 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 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 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7、默写。(11分) ①.陶渊明的《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 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1分) ②《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1分) ③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 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1分) ④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1分) ⑤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何处无诗意?何处不醉人?“待到重阳日, ”,是孟浩然 沉醉在诗意的田园;“造化钟神秀, ,是杜甫陶醉在诗意的青山:“忽如一夜春风 来 ”,是岑参心醉在诗意的塞外;(2分) 、名著阅读。(3分) 阅读名著,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比 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 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第一组:林冲(《水浒》)与武松(《水浒》) 第二组:诸葛亮(《三国演义》)与周瑜(《三国演义》) 第三组: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鲁滨孙(《鲁滨孙漂流记》) 答
2 B.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 ....。 C,市委大力做好公务员队伍的组织建设,使全市公务员队伍近年来存在的良莠不齐 ....的状况 有了根本性改变。 D.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莫衷一是 ....。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 分) A.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部电视剧没有不足之处,例如某些话显然是过长了些。 B.校园一些偏僻的地方,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C.“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D.今天的国画家长于书法的不多,这无疑是个缺点。在艺术教育方面,书法训练恐怕是值得提倡 一下的。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 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 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 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7、默写。(11 分) ①.陶渊明的《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 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1 分) ②《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1 分) ③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 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1 分) ④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1 分) , 。 ⑤ 中国是一 个诗的国度,何处无诗意?何处不醉人?“待到重阳日, ”,是孟浩然 沉醉在诗意的田园;“造化钟神秀, ”,是杜甫陶醉在诗意的青山;“忽如一夜春风 来, ”,是岑参心醉在诗意的塞外;(2 分) 8、名著阅读。(3 分) 阅读名著,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比 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从所提供的 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第一组: 林冲 (《水浒》)与武松(《水浒》) 第二组: 诸葛亮 (《三国演义》)与周瑜(《三国演义》) 第三组: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鲁滨孙(《鲁滨孙漂流记》) 答:
1)所选内容:第 组(1分) (2)相同点 (1分) 不同点 (1分)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6分) 材料一:“背黑族”来源于“背黑锅”一词,指的是代人受委屈,替人受冤屈并以此获利的族群。 你乱说,我替你背黑锅”,一些博主在其微博内打出了“为名人不当言论背黑锅”的广告。近来越 来越多的名人“微博危机”让一些人产生了借此赚钱的“灵感”。至于价格,这些“背黑族”都表示 没有统一标准,要看事件的影响来定。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背黑”一族的市场可能并不大。 材料二:看到一名年迈的老太太倒地受伤,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驾驶员殷红彬将车停稳后,下 车将老人扶起。结果老人的儿子和这位老人硬说“肯定是大巴车撞的”。大巴司机到底是肇事者还是 见义勇为者?通过调阅车载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是一辆三轮车把老人撞倒的。随后,记者辗转联系 到二位当时就在车上的乘客,他也证实了殷红彬是下车救人。而同在车上的乘务员反映,搀扶起那位 老人后,老人还感谢他们做了好事 (1)结合两则材料;解释“背黑锅”一词的含义。(1分) )联系材料二的内容,给老人的儿子说几句话。(2分) (3)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古诗词鉴赏。(4分) 欣赏下面的古诗,完成10-11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11、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2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2--15题
3 ( 1 ) 所选内容:第______组(1分) ( 2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 6 分) 材料一:“背黑族”来源于“背黑锅”一词,指的是代人受委屈,替人受冤屈并以此获利的族群。 “你乱说,我替你背黑锅”,一些博主在其微博内打出了“为名人不当言论背黑锅”的广告。近来越 来越多的名人“微博危机”让一些人产生了借此赚钱的“灵感”。至于价格,这些“背黑族”都表示 没有统一标准,要看事件的影响来定。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背黑”一族的市场可能并不大。 材料二:看到一名年迈的老太太倒地受伤,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驾驶员殷红彬将车停稳后,下 车将老人扶起。结果老人的儿子和这位老人硬说“肯定是大巴车撞的”。大巴司机到底是肇事者还是 见义勇为者?通过调阅车载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是一辆三轮车把老人撞倒的。随后,记者辗转联系 到二位当时就在车上的乘客,他也证实了殷红彬是下车救人。而同在车上的乘务员反映,搀扶起那位 老人后,老人还感谢他们做了好事。 ( l )结合两则材料;解释“背黑锅”一词的含义。( 1 分) ( 2 )联系材料二的内容,给老人的儿子说几句话。( 2 分) ( 3 )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 3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古诗词鉴赏。(4 分) 欣赏下面的古诗,完成 10—11 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11、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2 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1 分) 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2---15 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 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 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月色入户 (2)盖竹柏影也。 盖 (3)止午、未、申三时。止: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2)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 14.【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1)写月语句 (2)描写方法 15.【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说明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 郭耕 ①马,是一种哺乳动物,分类上属于奇蹄目马科。马科约十种,即亚洲野马、欧洲野马、亚洲野驴(蒙、 藏两种)、非洲野驴(索马里、努比亚两种,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斑马(包括细纹、格氏、査 氏及山斑马)和一种1860年才灭绝的马科动物:斑驴
4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 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 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 14.【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 分) ⑴写月语句 : ⑵描写方法 15.【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 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 23 分 (一)说明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 郭耕 ①马,是一种哺乳动物,分类上属于奇蹄目马科。马科约十种,即亚洲野马、欧洲野马、亚洲野驴(蒙、 藏两种)、非洲野驴(索马里、努比亚两种,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斑马(包括细纹、格氏、查 氏及山斑马)和一种 1860 年才灭绝的马科动物:斑驴
②马的起源是在六千万年前恐龙消失的新生代,最早化石记录现于美洲,那时的马叫始祖马,身高不 足30厘米,大小如狗,出没于灌丛,这不禁令人想起一个词“犬马之劳”。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 成为体态渐高的中新马。又经几百万年进化为上新马,这是因1200万年前的上新世得名,这时的马 已经有100厘米高,并从三趾变为单趾。又经约五百万年的进化,上新马继续长个,发达的中趾成为 蹄子,身高达到140厘米,成为现代马的直系祖先:真马。 ③由于气候的异常,特別是地球的冰川活动,原始的马科动物逐渐从白令陆桥西移至东半球的欧亚大 陆,西半球的马却绝迹了。真成了“马挪活,树挪死”。活跃于欧亚大陆的野马,开始在欧亚大陆发 展并与古人类相伴。据考古学记录,地球上曾生存过的马达百种之多。到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它们 就剩最后的两个种类:灰色的欧洲野马和黄色的亚洲野马。 ④古人为果腹而猎马,马肉、马乳、马皮,都可维持生命,甚至“马革裹尸”。他们凭智慧而捕马 或集体驱赶轰下山崖,或制作陷阱及假人诱捕。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才开始对欧洲 野马进行驯化,世界上最早的驯化马见于俄罗斯基辅的旧石器遗址,中国最早的驯化马记录出土于龙 山遗址。之所以对马进行驯化,是由于猎杀的压力,自然界的马越来越少,约公元前6000年,世界 上不同地区的人开始不约而同地控制马这种动物,当然,驯化之初,人类的目的主要是吃肉。大约公 元前1000年,即3000年前,人类才跨上了马背。“马力”对人类外力的强化和弥补,使人类突破了 自身行动的界限,改写了人类的时空概念。在西方,马匹开辟了一个时代:骑士时代:在东方,成就 了一个帝国: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骑手纵横欧亚,在马背上打下一个帝国。 ⑤驯化的成功,还取决于马这种动物自身的特殊性。马的食物是草,与人无争,随遇而安;繁殖、配 种、选育都容易,全球的驯化马的品系达300种之多。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是动物 驯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说:“人类对马的驯服,不愧是最高贵的征服。” (选文有改动) 16.本文说了马儿们的哪些“事”?请分条概括。(3分) 17.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18.为什么说“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2分) 19.本文语言准确周密,请以具体词语为例加以分析。(3分) )记叙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完成20—-24题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 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
5 ②马的起源是在六千万年前恐龙消失的新生代,最早化石记录现于美洲,那时的马叫始祖马,身高不 足 30 厘米,大小如狗,出没于灌丛,这不禁令人想起一个词“犬马之劳”。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 成为体态渐高的中新马。又经几百万年进化为上新马,这是因 1200 万年前的上新世得名,这时的马 已经有 100 厘米高,并从三趾变为单趾。又经约五百万年的进化,上新马继续长个,发达的中趾成为 蹄子,身高达到 140 厘米,成为现代马的直系祖先:真马。 ③由于气候的异常,特别是地球的冰川活动,原始的马科动物逐渐从白令陆桥西移至东半球的欧亚大 陆,西半球的马却绝迹了。真成了“马挪活,树挪死”。活跃于欧亚大陆的野马,开始在欧亚大陆发 展并与古人类相伴。据考古学记录,地球上曾生存过的马达百种之多。到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它们 就剩最后的两个种类:灰色的欧洲野马和黄色的亚洲野马。 ④古人为果腹而猎马,马肉、马乳、马皮,都可维持生命,甚至“马革裹尸”。他们凭智慧而捕马, 或集体驱赶轰下山崖,或制作陷阱及假人诱捕。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 8000 年前,才开始对欧洲 野马进行驯化,世界上最早的驯化马见于俄罗斯基辅的旧石器遗址,中国最早的驯化马记录出土于龙 山遗址。之所以对马进行驯化,是由于猎杀的压力,自然界的马越来越少,约公元前 6000 年,世界 上不同地区的人开始不约而同地控制马这种动物,当然,驯化之初,人类的目的主要是吃肉。大约公 元前 1000 年,即 3000 年前,人类才跨上了马背。“马力”对人类外力的强化和弥补,使人类突破了 自身行动的界限,改写了人类的时空概念。在西方,马匹开辟了一个时代:骑士时代;在东方,成就 了一个帝国: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骑手纵横欧亚,在马背上打下一个帝国。 ⑤驯化的成功,还取决于马这种动物自身的特殊性。马的食物是草,与人无争,随遇而安;繁殖、配 种、选育都容易,全球的驯化马的品系达 300 种之多。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是动物 驯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说:“人类对马的驯服,不愧是最高贵的征服。” (选文有改动) 16.本文说了马儿们的哪些“事”?请分条概括。(3 分) 17.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 分) 18.为什么说“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2 分) 19.本文语言准确周密,请以具体词语为例加以分析。(3 分) (二)记叙文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完成 20——24 题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 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