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第五章梁(受弯构件) ●●●●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梁的强度与刚度 ●第三节梁的整体稳定 ●第四节梁的局部稳定与加劲肋设计 第五节梁的截面设计
第五章 梁(受弯构件) ⚫ 第一节概述 ⚫ 第二节梁的强度与刚度 ⚫ 第三节梁的整体稳定 ⚫ 第四节梁的局部稳定与加劲肋设计 ⚫ 第五节梁的截面设计
●●●●● ●●●● ●●0 ●●● ●●●● 第一节概述 梁主要是用作承受横向荷载的实腹式构件(格构式为桁 架),主要内力为弯矩与剪力; ●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为控制梁的挠曲变形; 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强度、整体稳定性及局部稳 定性; 梁的截面主要分型钢与钢板组合截面 梁格形式主要有:简式梁格(单一梁)、普通梁格(分主 次梁)及复式梁格(分主梁及横、纵次梁),具体详见 P141图52
第一节 概 述 ⚫ 梁主要是用作承受横向荷载的实腹式构件(格构式为桁 架),主要内力为弯矩与剪力; ⚫ 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为控制梁的挠曲变形; ⚫ 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强度、整体稳定性及局部稳 定性; ⚫ 梁的截面主要分型钢与钢板组合截面 ⚫ 梁格形式主要有:简式梁格(单一梁)、普通梁格(分主、 次梁)及复式梁格(分主梁及横、纵次梁),具体详见 P141图5.2
第二节梁的强度与刚度 ●●●●● ●●●● ●●0 ●●● 、梁的强度 ●●●● 梁在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弯应力、剪应力,在集中荷载作 用处还有局部承压应力,故梁的强度应包括:抗弯强度、 抗剪强度、局部成压强度,在弯应力、剪应力及局部压 应力共同作用处还应验算折算应力。 1、抗弯强度 弹性阶段:以边缘屈服为最大承载力 弹塑性阶段:以塑性铰弯矩为最大承载力 M<M. M <M<Mp (b) (d)
第二节梁的强度与刚度 一、梁的强度 ⚫ 梁在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弯应力、剪应力,在集中荷载作 用处还有局部承压应力,故梁的强度应包括:抗弯强度、 抗剪强度、局部成压强度,在弯应力、剪应力及局部压 应力共同作用处还应验算折算应力。 1、抗弯强度 ⚫ 弹性阶段:以边缘屈服为最大承载力 ⚫ 弹塑性阶段:以塑性铰弯矩为最大承载力
●●●●● 弹性最大弯矩M。=Wn/ ●●●● ●●0 塑性铰弯矩 ●●●● pn y ●截面形状系数F=Wn/W ●梁的《规范》计算方法 √以部分截面发展塑性(1/4截面)为极限承载力状态 单向弯曲 Mxy)-≤f x(y) xn(yn) M M 双向弯曲 式中:γ为塑性发展系数,按P143,表5.1 b1/t≥13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y=1.0
e n y ⚫ 弹性最大弯矩 M =W f ⚫ 塑性铰弯矩 ⚫ 截面形状系数 ⚫ 梁的《规范》计算方法 ✓ 以部分截面发展塑性(1/4截面)为极限承载力状态 ✓ 单向弯曲 ✓ 双向弯曲 ✓ 式中:γ为塑性发展系数,按P143,表5.1 • b1/t≥13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γ=1.0 f W M W M y yn y x xn x + F WPn Wn = / pn pn y M =W f f W M x y xn yn x y ( ) ( ) ( )
S 抗剪强度z ●●●●● ●●●● ●●0 、腹板局部压应力σ ●●●● 可 m +a+2.5h a+2.5 R 四、折算应力 +3x≤B1f 两o同号取1.1, 异号取1.2 五、梁的刚度 ●控制梁的挠跨比小于 规定的限制(为变形量的限制)
二、抗剪强度 三、腹板局部压应力 四、折算应力 两σ同号取1.1, 异号取1.2 五、梁的刚度 ⚫ 控制梁的挠跨比小于 规定的限制(为变形量的限制) V x w f I t VS = f t l F w z c = f eq c c 1 2 2 2 =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