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去除病因。 (3)调整饮食。 (4)促进消化 (5)治疗并发症 5、一般讲解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定义、近期危害性和远期危害性。 6、不讲解小儿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1)病因:①能量摄入过多。②活动量过少。③遗传因素。④其他:神经精神 疾患 (2)病理生理: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异常;脂 肪代谢变化;蛋白质代谢变化:内分泌变化等 7、讲解临床表现 (1)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 (2)食欲旺盛,易疲劳,严重肥胖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肥胖-换 气不良综合征。 (3)皮下脂肪丰满而分布均匀。 (4)心理障碍 8、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脂与胆固醇增髙,高胰岛素血症,生长激素降低。脂肪肝。 9、重点讲述诊断标准 (1)肥胖诊断标准: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或BMI> P950 (2)分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3)超重标准: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10%-19%,或BMI值在 P85-P95。 10、重点讲述本病的治疗 强调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 11、重点讲述本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
(1) 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 去除病因。 (3) 调整饮食。 (4) 促进消化。 (5) 治疗并发症 5、一般讲解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定义、近期危害性和远期危害性。 6、不讲解小儿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1) 病因:①能量摄入过多。②活动量过少。③遗传因素。④其他:神经精神 疾患。 (2) 病理生理: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异常;脂 肪代谢变化;蛋白质代谢变化;内分泌变化等。 | 7、讲解临床表现: (1)常见于婴儿期、5~6 岁和青春期。 (2) 食欲旺盛,易疲劳,严重肥胖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肥胖-换 气不良综合征。 (3) 皮下脂肪丰满而分布均匀。 (4) 心理障碍 8、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脂与胆固醇增高,高胰岛素血症,生长激素降低。脂肪肝。 9、重点讲述诊断标准 (1) 肥胖诊断标准: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 20% 以上 , 或 BMI> P950 (2) 分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3) 超重标准: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 10%-19%,或 BMI 值在 P85-P95。 10、重点讲述本病的治疗 强调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 11、重点讲述本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第四节新生儿室息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2、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3、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讲解新生儿室息的病因: 孕母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和分娩因素 2、重点讲解新生儿室息的临床表现、新生儿 Apgar评分、各种并发症。 (1)胎儿宫内窒息表现:胎动增加或减少,胎心率的改变。 (2)新生儿窒息诊断与分度: Apgar评分的方法和意义 (3)并发症:缺血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3、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1)出生后立即进行复苏及评估 (2) ABCDE复苏方案 (3)复苏步骤与程序 4、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预防。 3、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2、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3、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讲课时数】 1 学时 【教学内容】 1、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孕母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和分娩因素 2、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新生儿 Apgar 评分、各种并发症。 (1) 胎儿宫内窒息表现:胎动增加或减少,胎心率的改变。 (2) 新生儿窒息诊断与分度:Apgar 评分的方法和意义。 (3) 并发症:缺血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3、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1) 出生后立即进行复苏及评估 (2) ABCDE 复苏方案 (3) 复苏步骤与程序 4、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预防。 3、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讲课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缺氧是核心。围产期窒息、心肺疾患、贫血均可通过缺氧导致脑损伤 (②)发病机制:缺氧缺血导致脑血流改变和脑组织代谢改变。讲解选择性易损 区概念。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前囟 张力改变,分轻、中、重度。 (2)辅助检査:①影像学检査:头颅B超,CT,MRI,脑电图。②血生化:血清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增高。 (3)诊断:神经系统表现,结合围产期室息史和头部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3、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与预后。 4、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1)支持疗法: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②维持脑和全身的良好血液灌注:③ 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 (2)控制惊厥 (3)治疗脑水肿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节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 2、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病因与发病机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1)讲解不同病因的发病机制,包括早产、缺血缺氧窒息、外伤及出血性疾病 (2)预防:尽量避免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一般讲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病因缺氧是核心。围产期窒息、心肺疾患、贫血均可通过缺氧导致脑损伤。 (2) 发病机制:缺氧缺血导致脑血流改变和脑组织代谢改变。讲解选择性易损 区概念。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 临床表现: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呼吸衰竭、瞳孔改变 , 前囟 张力改变,分轻、中、重度。 (2) 辅助检查:①影像学检查:头颅 B 超,CT,MRI, 脑电图。②血生化:血清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增高。 (3) 诊断:神经系统表现,结合围产期窒息史和头部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3、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与预后。 4、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1) 支持疗法: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②维持脑和全身的良好血液灌注;③ 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 (2) 控制惊厥 (3) 治疗脑水肿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 2、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 【讲课时数】 1 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病因与发病机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1) 讲解不同病因的发病机制,包括早产、缺血缺氧窒息、外伤及出血性疾病。 (2) 预防:尽量避免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临床表现:神志改变、呼吸改变、颅内压增高、眼征、肌张力改变等。出 血部位:脑室 周围-脑室内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和小脑出 (2)诊断:病史、症状及体征提供诊断线索,头颅CT、MRI、B超检查及脑脊液 检查确诊。 3、重点讲解治疗 (1)支持治疗 (1)止血 (1)控制惊厥 (1)降低颅压 (1)处理脑积水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节胎粪吸入性综合征 【教学要求】 1、掌握胎粪吸人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防治。 2、熟悉胎粪吸人性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教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1)胎粪的排出与吸入 (2)不均匀气道通气 (3)化学性炎症 (4)肺动脉高压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1)羊水中混有胎粪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表现,肺部湿罗音。 (3)持续肺动脉高压表现:严重发绀,发绀与肺部体征不平行
(1) 临床表现:神志改变、呼吸改变、颅内压增高、眼征、肌张力改变等。出 血部位:脑室 周围-脑室内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和小脑出 血。 (2)诊断:病史、症状及体征提供诊断线索,头颅 CT、MRI、B 超检查及脑脊液 检查确诊。 3、重点讲解治疗 (1) 支持治疗 (1) 止血 (1) 控制惊厥 (1) 降低颅压 (1) 处理脑积水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节 胎粪吸入性综合征 【教学要求】 1、掌握胎粪吸人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防治 。 2、熟悉胎粪吸人性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教课时数】 1 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1) 胎粪的排出与吸入 (2) 不均匀气道通气 (3) 化学性炎症 (4) 肺动脉高压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1) 羊水中混有胎粪 (2)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表现,肺部湿罗音。 (3) 持续肺动脉高压表现:严重发绀 , 发绀与肺部体征不平行
3、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1)经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2)对症治疗:氧疗,纠正酸中毒,维持正常循环,机械通气,限制液体人量, 抗生素使用等。 (3)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 2、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 3、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缺乏ⅠI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呼吸末肺泡萎陷,生后不 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早产是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缺乏的最主要因素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 (1)临床表现:早产儿多发,起病快,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吸气性三凹征、 呼气性呻吟,双肺呼吸音低。 (2)辅助检査:Ⅹ线胸片示两肺透过度降低,支气管充气征,白肺。泡沫试验 阴性。卵磷脂/鞘磷脂值<1.5 (3)鉴别诊断:介绍与湿肺,B组链球菌肺炎,膈疝鉴别。 3、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要点,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1)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关闭动脉导管。 (2)纠正缺氧:持续呼气道正压及常频机械通气。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3、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1) 经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2) 对症治疗:氧疗,纠正酸中毒,维持正常循环,机械通气,限制液体人量, 抗生素使用等。 (3) 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 2、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 3、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缺乏 II 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呼吸末肺泡萎陷,生后不 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早产是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缺乏的最主要因素。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 (1) 临床表现:早产儿多发,起病快,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吸气性三凹征、 呼气性呻吟,双肺呼吸音低。 (2) 辅助检查:X 线胸片示两肺透过度降低,支气管充气征,白肺。泡沫试验 阴性。卵磷脂/鞘磷脂值<1.5 。 (3) 鉴别诊断:介绍与湿肺,B 组链球菌肺炎,膈疝鉴别。 3、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要点,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1)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 关闭动脉导管。 (2) 纠正缺氧:持续呼气道正压及常频机械通气。 (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