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血钾的浓度,特别是缺钾发生的速度。①神经肌 肉改变;②心血管改变;③肾损害。 (3)代谢性酸中毒 发生原因:细胞外液酸的产生过多,体内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消化道、肾脏丢失) 临床表现: 3、讲解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 (1)非电解质溶液 (2)电解质溶液 (3)混合溶液:2:1等张含钠液、2:3:1含钠液、4:3:2含钠液、1:2含 钠液等。 4、重点讲解腹泻液体疗法的实施,重点介绍小儿腹泻脱水的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 介绍口服补液盐的理论基础、配方、适应证和补液注意事项 (2)静脉补液: 适应证:中度以上的脱水或吐泻严重和腹胀的脱水 液体疗法: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三部分 重点介绍第一天补液方案的制订:①定量:补液总量;②定性:补何液体;③ 定速:补液速度;④纠正酸中毒;⑤纠正低钾、低钙和低镁。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病例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到二节小儿营养基础和婴儿暖养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2、熟悉营养素与参考摄入量。 3、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4、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血钾的浓度,特别是缺钾发生的速度。①神经肌 肉改变;②心血管改变;③肾损害。 (3) 代谢性酸中毒 发生原因:细胞外液酸的产生过多,体内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消化道、肾脏丢失) 临床表现: 3、讲解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 (1) 非电解质溶液 (2) 电解质溶液 (3) 混合溶液:2:1 等张含钠液、2:3:1 含钠液、4:3:2 含钠液、1:2 含 钠液等。 4、重点讲解腹泻液体疗法的实施,重点介绍小儿腹泻脱水的液体疗法。 (1) 口服补液: 介绍口服补液盐的理论基础、配方、适应证和补液注意事项。 (2) 静脉补液: 适应证:中度以上的脱水或吐泻严重和腹胀的脱水 液体疗法: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三部分。 重点介绍第一天补液方案的制订:①定量:补液总量;②定性:补何液体;③ 定速:补液速度;④纠正酸中毒;⑤纠正低钾、低钙和低镁。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到二节 小儿营养基础和婴儿暖养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2、熟悉营养素与参考摄入量。 3、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4、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述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1)营养素参考摄入量:①平均需要量(EAR);②推荐摄入量仪(RNI);③适 宜摄入量(AI);④最高摄入量(UL) (2)小儿能量需要:①基础代谢;②食物特殊动力作用;③活动所需;③生长 发育;⑤排泄损失能量。 (3)营养素及小儿能量来源:介绍婴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所供能量 的比例。 (4)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①婴幼儿基础代谢率相对成人高10%-~15%;②生 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为小儿所持有;③小儿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大,活动所需 能量增加;③年龄越小,蛋白质需要量相对越大:⑤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 越大。 2、重点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 绍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 (1)母乳的成份及量:初乳、过渡乳、成熟乳的定义和成分特点。初乳的重 要作用。 (2)母乳喂养的优点。 (3)喂养方法:①开奶时间;②哺乳方法:按需哺乳,母婴同室;③断奶时间 及注意事项; ④不宜哺乳情况 3、一般介绍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1)部分母乳喂养方法:补授法,代授法。 (2)人工喂养:介绍牛乳、羊乳、代乳品的成分、适应症、优缺点:介绍全牛 乳的家庭改造。 4、重点讲解婴儿食物转换(辅食添加) (1)婴儿食物转换目的。 (2)不同喂养方式的食物转换方法
【讲课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述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1)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①平均需要量 (EAR);②推荐摄入量仪(RNI);③适 宜摄入量 (AI);④最高摄入量(UL) (2) 小儿能量需要:①基础代谢;②食物特殊动力作用;③活动所需;③生长 发育;⑤排泄损失能量。 (3) 营养素及小儿能量来源:介绍婴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所供能量 的比例。 (4) 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①婴幼儿基础代谢率相对成人高 10%-~15%;②生 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为小儿所持有;③小儿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大,活动所需 能量增加;③年龄越小,蛋白质需要量相对越大;⑤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 越大。 2、重点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 绍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 (1) 母乳的成份及量:初乳、过渡乳、成熟乳的定义和成分特点。初乳的重 要作用。 (2) 母乳喂养的优点。 (3) 喂养方法:①开奶时间;②哺乳方法:按需哺乳,母婴同室;③断奶时间 及注意事项; ④不宜哺乳情况。 3、一般介绍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1) 部分母乳喂养方法:补授法,代授法。 (2) 人工喂养:介绍牛乳、羊乳、代乳品的成分、适应症、优缺点;介绍全牛 乳的家庭改造。 4、重点讲解婴儿食物转换(辅食添加) (1) 婴儿食物转换目的。 (2) 不同喂养方式的食物转换方法
(3)食物转换原则: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泥(茸)状到碎末状;用勺 杯进食或手抓食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节营养性维生紊D缺乏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诊 断及防治。 2、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l、一般讲解维生素D的生理、调节和来源、 简单介绍维生素D的体内活化过程和生理功能,介绍维生素D代谢的调节。 简单介绍维生素D来源:①母体-胎儿转运;②食物:外源性来源;③皮肤的光 照合成(主要来源〉。 2、讲解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预防 (1)病因: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②日照不足:最主要的病因;③生长速度 快;③食物中维生素D补充不足;⑤疾病影响。 (2)预防: 婴幼儿:日光浴,适量的维生素D补充。 3、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发病机制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时,机体钙磷代谢异常,为维持血钙 水平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骨骼异常和血生化改变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降低,但甲状旁腺功 能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血钙进一步降低,致神经兴奋性増髙而抽搐 4、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中各期临床、生化、X线特点 (1)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 (2)活动期(激期:典型骨筋改变,不同年龄骨骼改变表现不同
(3)食物转换原则: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泥(茸)状到碎末状;用勺、 杯进食或手抓食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节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诊 断及防治。 2、熟悉维生素 D 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了解维生素 D 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维生素 D 的生理、调节和来源、 简单介绍维生素 D 的体内活化过程和生理功能,介绍维生素 D 代谢的调节。 简单介绍维生素 D 来源:①母体-胎儿转运;②食物:外源性来源;③皮肤的光 照合成(主要来源〉。 2、讲解维生素 D 缺乏的病因及预防 (1) 病因:①围生期维生素 D 不足;②日照不足:最主要的病因;③生长速度 快;③食物中维生素 D 补充不足;⑤疾病影响。 (2) 预防: 婴幼儿:日光浴,适量的维生素 D 补充。 3、讲解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发病机制 (1)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 D 缺乏时,机体钙磷代谢异常,为维持血钙 水平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骨骼异常和血生化改变。 (2)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维生素 D 缺乏时,血钙降低,但甲状旁腺功 能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血钙进一步降低,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而抽搐。 4、讲解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中各期临床、生化、X 线特点。 (1) 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 (2) 活动期(激期:典型骨筋改变,不同年龄骨骼改变表现不同
(3)恢复期 (4)后遗症期:年龄大于2岁 6、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何偿病的诊断 根据病因、症状、体征及X线特点进行诊断 7、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1)治疗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髓畸形 (2)一般剂量口服治疗:主要治疗方法 (3)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用于重度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 8、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隐匿型:通清剌激神经肌肉引出体征 (2)典型发作:①惊厥:②手足抽搞:③喉痊孪。 9、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鉴别诊断 介绍与低血糖、低血镁症、婴儿痉挛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喉炎、原发 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鉴别要点 10、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 (1)急救处理: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 (2)钙剂治疗 (3)维生素D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节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观及诊断。 2、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防治 3、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4、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5、掌握小儿单纯性肥胖的诊断与防治 6、熟悉小儿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7、熟悉小儿单纯性肥胖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3) 恢复期 (4) 后遗症期:年龄大于 2 岁 6、重点讲解维生素 D 缺乏性何偿病的诊断 根据病因、症状、体征及 X 线特点进行诊断 7、重点讲解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1) 治疗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髓畸形 (2) 一般剂量口服治疗:主要治疗方法。 (3) 大剂量维生素 D 治疗:用于重度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 8、重点讲解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隐匿型:通湇剌激神经肌肉引出体征。 (2) 典型发作:①惊厥:②手足抽搞:③喉痊孪。 9、讲解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鉴别诊断 介绍与低血糖、低血镁症、婴儿痉挛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喉炎、原发 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鉴别要点 10、重点讲解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 (1) 急救处理: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 (2) 钙剂治疗 (3) 维生素 D 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观及诊断。 2、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防治 3、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4、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5、掌握小儿单纯性肥胖的诊断与防治。 6、熟悉小儿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7、熟悉小儿单纯性肥胖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 (1)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重要原因 (2)消化吸收不良 (3)需要量增多:疾病恢复期,消耗性疾病,生长需要 2、结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特点 (1)病理生理:新陈代谢异常,各系统功能低下。 (2)临床特点: 体重不增至体重减轻。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消失。消耗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中度以上营养不良,身高低于正常,各器官功能严重紊乱,严重时重要脏器功 能损害 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 血糖(着重介绍) (3)实验室检查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指标: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 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膜岛素样生长因子I 3、重点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诊断 (1)诊断思维:①患儿年龄多为3岁以下;②病史;疾病史、喂养史。 ③症状及体征: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等。④辅助检查:膜岛素生长因子1、 前白蛋白下降等。 (2)临床分型及分度: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 5岁以下根据体格测量指标分型分度: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的程度进行 分度。 根据能量缺乏、还是蛋白质缺乏为主进行临床分型。①消瘦型:能量缺乏为主, 3岁以下婴幼儿分轻、中、重三度,3岁以上分为轻、重两度。②浮肿型: 蛋白缺乏为主。③消瘦-浮肿型。(此内容教材中缺如) 4、重点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治疗
【讲课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 (1) 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重要原因 (2) 消化吸收不良 (3) 需要量增多:疾病恢复期,消耗性疾病,生长需要 2、结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特点 (1) 病理生理:新陈代谢异常,各系统功能低下。 (2) 临床特点:: 体重不增至体重减轻。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消失。消耗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中度以上营养不良,身高低于正常,各器官功能严重紊乱,严重时重要脏器功 能损害。 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 血糖 (着重介绍)。 (3) 实验室检查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指标: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 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膜岛素样生长因子 I 3、重点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诊断 (1)诊断思维:①患儿年龄多为 3 岁以下;②病史;疾病史、喂养史。 ③症状及体征: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等。④辅助检查:膜岛素生长因子 1、 前白蛋白下降等。 (2) 临床分型及分度: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 5 岁以下根据体格测量指标分型分度: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的程度进行 分度。 根据能量缺乏、还是蛋白质缺乏为主进行临床分型。①消瘦型:能量缺乏为主, 3 岁以下婴幼儿分轻、中、重三度,3 岁以上分为轻、重两度。②浮肿型: 蛋白缺乏为主。③消瘦-浮肿型。(此内容教材中缺如) 4、重点讲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