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选集第四卷 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全面分析了国际政治经 济形势的变化,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深重的全面危机必然促进各国 革命运动的发展,同时要求纠正“左派”共产党人低估资产阶级力 量的错误看法。《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指明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 党的组织原则,提出了防止和肃清机会主义和“左”倾思潮的影响 的措施。《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他代表民族和殖民地问 题委员会作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 立场和任务。列宁指出,必须把被压迫阶级的利益同笼统说的民族 利益明确地加以区分,把被压迫民族同压迫民族明确地加以区分。 他还提出,社会经济落后的原殖民地国家在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 并建立了人民政权以后,在先进国家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帮助下, 可以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而过渡到社会主义。《土地问题提纲初稿》 对资本主义国家农民的不同阶层的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并相应 规定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以及革命胜利后对这些不同阶层的农民 应采取的策略。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认为,为了迅速恢复遭 到四年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国内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必须 想方设法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他在1920年11月签 署了《关于实行租让的一般经济条件和法律条件》法令。针对广大 工农群众对租让政策的不了解和疑虑,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 织积极分子大会上作的关于租让的报告、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 表大会上作的关于对外对内政策的报告中,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详 细地论述了租让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他指出:实行租让政策政 治上的考虑是利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恢复贸易联 系,防止新的武装干涉:经济上的考虑是通过把俄国无力开发的森 林、土地、矿山租让出去的办法,利用资产阶级的资金,得到资本主
于 国 际 形 势 和 共 产 国 际 基 本 任 务 的 报 告 》 全 面 分 析 了 国 际 政 治 经 济 形 势 的 变 化 , 指 出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深 重 的 全 面 危 机 必 然 促 进 各 国 革 命 运 动 的 发 展 , 同 时 要 求 纠 正 “ 左 派 ” 共 产 党 人 低 估 资 产 阶 级 力 量 的 错 误 看 法 。 《 加 入 共 产 国 际 的 条 件 》 指 明 了 新 型 的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的 组 织 原 则 , 提 出 了 防 止 和 肃 清 机 会 主 义 和 “ 左 ” 倾 思 潮 的 影 响 的 措 施 。 《 民 族 和 殖 民 地 问 题 提 纲 初 稿 》 和 他 代 表 民 族 和 殖 民 地 问 题 委 员 会 作 的 报 告 , 系 统 阐 述 了 共 产 党 在 民 族 和 殖 民 地 问 题 上 的 立 场 和 任 务 。 列 宁 指 出 , 必 须 把 被 压 迫 阶 级 的 利 益 同 笼 统 说 的 民 族 利 益 明 确 地 加 以 区 分 , 把 被 压 迫 民 族 同 压 迫 民 族 明 确 地 加 以 区 分 。 他 还 提 出 , 社 会 经 济 落 后 的 原 殖 民 地 国 家 在 摆 脱 了 帝 国 主 义 压 迫 并 建 立 了 人 民 政 权 以 后 , 在 先 进 国 家 取 得 胜 利 的 无 产 阶 级 帮 助 下 , 可 以 越 过 资 本 主 义 阶 段 而 过 渡 到 社 会 主 义 。 《 土 地 问 题 提 纲 初 稿 》 对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农 民 的 不 同 阶 层 的 特 点 作 了 详 细 的 分 析 , 并 相 应 规 定 了 无 产 阶 级 在 革 命 中 以 及 革 命 胜 利 后 对 这 些 不 同 阶 层 的 农 民 应 采 取 的 策 略 。 外 国 武 装 干 涉 和 国 内 战 争 结 束 后 , 列 宁 认 为 , 为 了 迅 速 恢 复 遭 到 四 年 帝 国 主 义 战 争 和 三 年 国 内 战 争 严 重 破 坏 的 国 民 经 济 , 必 须 想 方 设 法 利 用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的 资 金 和 技 术 。 他 在 1 9 2 0 年 1 1 月 签 署 了 《 关 于 实 行 租 让 的 一 般 经 济 条 件 和 法 律 条 件 》 法 令 。 针 对 广 大 工 农 群 众 对 租 让 政 策 的 不 了 解 和 疑 虑 , 列 宁 在 俄 共 ( 布 ) 莫 斯 科 组 织 积 极 分 子 大 会 上 作 的 关 于 租 让 的 报 告 、 在 全 俄 苏 维 埃 第 八 次 代 表 大 会 上 作 的 关 于 对 外 对 内 政 策 的 报 告 中 , 从 政 治 上 和 经 济 上 详 细 地 论 述 了 租 让 政 策 的 正 确 性 和 必 要 性 。 他 指 出 : 实 行 租 让 政 策 政 治 上 的 考 虑 是 利 用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之 间 的 对 立 和 矛 盾 , 恢 复 贸 易 联 系 , 防 止 新 的 武 装 干 涉 ; 经 济 上 的 考 虑 是 通 过 把 俄 国 无 力 开 发 的 森 林 、 土 地 、 矿 山 租 让 出 去 的 办 法 , 利 用 资 产 阶 级 的 资 金 , 得 到 资 本 主 6 列 宁 选 集 第 四 卷
说 明 义国家的生产资料,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他反复说明,租让同 卖国毫无共同之处,租让是战争在经济范围内的继续,但又与战争 不同,它不会破坏生产力,而只会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他在强调租 让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指出应该处处用共产主义的影响来抵制租 让必然带来的资本主义习气的腐蚀。 国家电气化计划即统一的经济计划问题是列宁极其关注的一 个问题。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对外对内 政策的报告,把俄国电气化远景计划称为第二个党纲,指出党的政 治纲领应当用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并使它达到现代技术水平的工作 计划来补充。他阐释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的思 想。 1921年2月,列宁建议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由它根据统一 的经济计划领导国民经济各部门。他主张科学技术专家和学者应 在国家计委中占绝对优势。《论统一的经济计划》一文说明国家计 委组成的重要意义和广泛吸收非党专家参加国家计委工作的必要 性,指出国家计委内的党组织不要热中于发号施令,而要学会尊重 科学技术专家踏踏实实的工作。 随着形势的变化,由战争转到经济建设,俄国共产党在全俄工 会第五次代表会议(1920年11月)上提出工会必须改变军事化领 导方法和扩大工人民主问题。在党和国家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紧迫 的经济问题时,托洛茨基等在党内挑起一场关于工会问题的大争 论。《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错误》、《再论工会、目前 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等著作,反映了列宁在 工会问题争论期间对托洛茨基、布哈林以及其他反对派的错误观 点和派别活动所作的斗争。列宁指出,在工会问题上同托洛茨基的 真正的意见分歧是如何掌握群众、对待群众、联系群众的问题。列
义 国 家 的 生 产 资 料 , 学 习 先 进 的 技 术 和 管 理 。 他 反 复 说 明 , 租 让 同 卖 国 毫 无 共 同 之 处 , 租 让 是 战 争 在 经 济 范 围 内 的 继 续 , 但 又 与 战 争 不 同 , 它 不 会 破 坏 生 产 力 , 而 只 会 使 生 产 力 得 到 发 展 。 他 在 强 调 租 让 的 积 极 意 义 的 同 时 , 指 出 应 该 处 处 用 共 产 主 义 的 影 响 来 抵 制 租 让 必 然 带 来 的 资 本 主 义 习 气 的 腐 蚀 。 国 家 电 气 化 计 划 即 统 一 的 经 济 计 划 问 题 是 列 宁 极 其 关 注 的 一 个 问 题 。 列 宁 在 全 俄 苏 维 埃 第 八 次 代 表 大 会 上 作 的 关 于 对 外 对 内 政 策 的 报 告 , 把 俄 国 电 气 化 远 景 计 划 称 为 第 二 个 党 纲 , 指 出 党 的 政 治 纲 领 应 当 用 恢 复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并 使 它 达 到 现 代 技 术 水 平 的 工 作 计 划 来 补 充 。 他 阐 释 了 “ 共 产 主 义 就 是 苏 维 埃 政 权 加 电 气 化 ” 的 思 想 。 1 9 2 1 年 2 月 , 列 宁 建 议 成 立 国 家 计 划 委 员 会 , 由 它 根 据 统 一 的 经 济 计 划 领 导 国 民 经 济 各 部 门 。 他 主 张 科 学 技 术 专 家 和 学 者 应 在 国 家 计 委 中 占 绝 对 优 势 。 《 论 统 一 的 经 济 计 划 》 一 文 说 明 国 家 计 委 组 成 的 重 要 意 义 和 广 泛 吸 收 非 党 专 家 参 加 国 家 计 委 工 作 的 必 要 性 , 指 出 国 家 计 委 内 的 党 组 织 不 要 热 中 于 发 号 施 令 , 而 要 学 会 尊 重 科 学 技 术 专 家 踏 踏 实 实 的 工 作 。 随 着 形 势 的 变 化 , 由 战 争 转 到 经 济 建 设 , 俄 国 共 产 党 在 全 俄 工 会 第 五 次 代 表 会 议 ( 1 9 2 0 年 1 1 月 ) 上 提 出 工 会 必 须 改 变 军 事 化 领 导 方 法 和 扩 大 工 人 民 主 问 题 。 在 党 和 国 家 需 要 集 中 精 力 解 决 紧 迫 的 经 济 问 题 时 , 托 洛 茨 基 等 在 党 内 挑 起 一 场 关 于 工 会 问 题 的 大 争 论 。 《 论 工 会 、 目 前 局 势 及 托 洛 茨 基 同 志 的 错 误 》 、 《 再 论 工 会 、 目 前 局 势 及 托 洛 茨 基 同 志 和 布 哈 林 同 志 的 错 误 》 等 著 作 , 反 映 了 列 宁 在 工 会 问 题 争 论 期 间 对 托 洛 茨 基 、 布 哈 林 以 及 其 他 反 对 派 的 错 误 观 点 和 派 别 活 动 所 作 的 斗 争 。 列 宁 指 出 , 在 工 会 问 题 上 同 托 洛 茨 基 的 真 正 的 意 见 分 歧 是 如 何 掌 握 群 众 、 对 待 群 众 、 联 系 群 众 的 问 题 。 列 说 明 7
列宁选集第四卷 宁阐明了工会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工会不 是国家组织,不是实行强制的组织,它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 和训练的组织,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 产主义的学校。工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工人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 和加强纪律的重要性。列宁针对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把经济和政治 割裂并对立起来的错误,阐述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他指出,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一 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 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见本卷第407、408页)。列宁还揭露 了布哈林在工会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的认识论根源,提出了关于辩 证法的四点要求的重要思想,指出布哈林在理论上的错误就在于 用折中主义偷换了辩证法。 当苏维埃俄国正要全力恢复国民经济时,国内的政治经济形 势异常严峻。粮食、燃料和原料极端缺乏,大部分企业无法开工,工 人中间产生了不满情绪:农民对余粮收集制强烈不满,在许多地方 出现了暴动,1921年3月初终于发生了喀琅施塔得叛乱。严重的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列宁认识到,国内战争时期实施的一系列 经济措施破坏了工业和农业的正常联系,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和 小农经济的结合,严重阻碍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列宁和俄共中央果 断地作出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的重大决策,开 始从实践上和理论上重新探索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标志着苏维埃 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历史转折。新经济 政策是从改变粮食政策开始的。列宁在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 集制的报告和关于这个报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实物税问题首先 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它的实质是工人阶级对农民的态度,这
宁 阐 明 了 工 会 在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国 家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 指 出 工 会 不 是 国 家 组 织 , 不 是 实 行 强 制 的 组 织 , 它 是 一 个 教 育 的 组 织 , 是 吸 引 和 训 练 的 组 织 , 是 学 习 管 理 的 学 校 , 是 学 习 主 持 经 济 的 学 校 , 是 共 产 主 义 的 学 校 。 工 会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教 育 工 人 认 识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和 加 强 纪 律 的 重 要 性 。 列 宁 针 对 托 洛 茨 基 和 布 哈 林 把 经 济 和 政 治 割 裂 并 对 立 起 来 的 错 误 , 阐 述 了 政 治 和 经 济 的 辩 证 关 系 。 他 指 出 , “ 政 治 是 经 济 的 集 中 表 现 ” , “ 政 治 和 经 济 相 比 不 能 不 占 首 位 ” , “ 一 个 阶 级 如 果 不 从 政 治 上 正 确 地 看 问 题 , 就 不 能 维 持 它 的 统 治 , 因 而 也 就 不 能 完 成 它 的 生 产 任 务 ” ( 见 本 卷 第 4 0 7 、 4 0 8 页 ) 。 列 宁 还 揭 露 了 布 哈 林 在 工 会 问 题 上 的 错 误 观 点 的 认 识 论 根 源 , 提 出 了 关 于 辩 证 法 的 四 点 要 求 的 重 要 思 想 , 指 出 布 哈 林 在 理 论 上 的 错 误 就 在 于 用 折 中 主 义 偷 换 了 辩 证 法 。 当 苏 维 埃 俄 国 正 要 全 力 恢 复 国 民 经 济 时 , 国 内 的 政 治 经 济 形 势 异 常 严 峻 。 粮 食 、 燃 料 和 原 料 极 端 缺 乏 , 大 部 分 企 业 无 法 开 工 , 工 人 中 间 产 生 了 不 满 情 绪 ; 农 民 对 余 粮 收 集 制 强 烈 不 满 , 在 许 多 地 方 出 现 了 暴 动 , 1 9 2 1 年 3 月 初 终 于 发 生 了 喀 琅 施 塔 得 叛 乱 。 严 重 的 经 济 危 机 和 政 治 危 机 使 列 宁 认 识 到 , 国 内 战 争 时 期 实 施 的 一 系 列 经 济 措 施 破 坏 了 工 业 和 农 业 的 正 常 联 系 , 破 坏 了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和 小 农 经 济 的 结 合 , 严 重 阻 碍 生 产 力 的 提 高 。 因 此 列 宁 和 俄 共 中 央 果 断 地 作 出 废 止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 改 行 新 经 济 政 策 的 重 大 决 策 , 开 始 从 实 践 上 和 理 论 上 重 新 探 索 俄 国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的 道 路 。 1 9 2 1 年 3 月 召 开 的 俄 共 ( 布 ) 第 十 次 代 表 大 会 , 标 志 着 苏 维 埃 俄 国 从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向 新 经 济 政 策 过 渡 的 历 史 转 折 。 新 经 济 政 策 是 从 改 变 粮 食 政 策 开 始 的 。 列 宁 在 关 于 以 实 物 税 代 替 余 粮 收 集 制 的 报 告 和 关 于 这 个 报 告 的 总 结 发 言 中 指 出 , 实 物 税 问 题 首 先 而 且 主 要 是 一 个 政 治 问 题 , 它 的 实 质 是 工 人 阶 级 对 农 民 的 态 度 , 这 8 列 宁 选 集 第 四 卷
说 明 9 两个阶级的关系决定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命运。列宁说:“在一 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 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见本卷第444页)。他回顾了历史经 验,指出苏维埃国家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 流转方面,做得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必要的限度。允许一定程度 的地方自由流转,不仅不会破坏反而会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他强调 指出,必须适应中农经济来进行建设,否则在俄国要保持住无产阶 级政权,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 列宁向这次大会提出的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草案初稿和关于 我们党内的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的决议草案初稿以及就后 一问题所作的报告,维护了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指出这是 保证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条件。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草案规定,党 内决不容许任何派别活动,对破坏党的统一的共产党员采取党内 一切处分办法,直至开除出党。关于党内的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倾向的决议草案和有关的报告指明,“工人反对派”的纲领代表一 种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宣传这种思想是同俄共党员的 身分不相容的。党不排除对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科学的 探讨,不过这要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在党的政治路线范围内进 行,党不是争论的俱乐部。 列宁在4月间写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是一 篇从理论上说明新经济政策的重要著作,它阐述了与粮食税的执 行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该文的第一部分《关于俄国现时经济》, 说明1918年春和1921年春的经济政策原则之间的直接继承关 系。第二部分《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就 是无产阶级对政策的领导,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应当首先去解 决刻不容缓的任务:要恢复国民经济,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立刻
两 个 阶 级 的 关 系 决 定 着 俄 国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的 命 运 。 列 宁 说 : “ 在 一 个 小 农 生 产 者 占 人 口 大 多 数 的 国 家 里 , 实 行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必 须 通 过 一 系 列 特 殊 的 过 渡 办 法 ” ( 见 本 卷 第 4 4 4 页 ) 。 他 回 顾 了 历 史 经 验 , 指 出 苏 维 埃 国 家 在 商 业 国 有 化 和 工 业 国 有 化 方 面 、 在 禁 止 地 方 流 转 方 面 , 做 得 超 过 了 理 论 上 和 政 治 上 必 要 的 限 度 。 允 许 一 定 程 度 的 地 方 自 由 流 转 , 不 仅 不 会 破 坏 反 而 会 巩 固 无 产 阶 级 政 权 。 他 强 调 指 出 , 必 须 适 应 中 农 经 济 来 进 行 建 设 , 否 则 在 俄 国 要 保 持 住 无 产 阶 级 政 权 , 在 经 济 上 是 不 可 能 的 。 列 宁 向 这 次 大 会 提 出 的 关 于 党 的 统 一 的 决 议 草 案 初 稿 和 关 于 我 们 党 内 的 工 团 主 义 和 无 政 府 主 义 倾 向 的 决 议 草 案 初 稿 以 及 就 后 一 问 题 所 作 的 报 告 , 维 护 了 党 在 思 想 上 和 组 织 上 的 统 一 , 指 出 这 是 保 证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的 基 本 条 件 。 关 于 党 的 统 一 的 决 议 草 案 规 定 , 党 内 决 不 容 许 任 何 派 别 活 动 , 对 破 坏 党 的 统 一 的 共 产 党 员 采 取 党 内 一 切 处 分 办 法 , 直 至 开 除 出 党 。 关 于 党 内 的 工 团 主 义 和 无 政 府 主 义 倾 向 的 决 议 草 案 和 有 关 的 报 告 指 明 , “ 工 人 反 对 派 ” 的 纲 领 代 表 一 种 工 团 主 义 和 无 政 府 主 义 的 倾 向 , 宣 传 这 种 思 想 是 同 俄 共 党 员 的 身 分 不 相 容 的 。 党 不 排 除 对 最 重 要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问 题 进 行 科 学 的 探 讨 , 不 过 这 要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础 上 、 在 党 的 政 治 路 线 范 围 内 进 行 , 党 不 是 争 论 的 俱 乐 部 。 列 宁 在 4 月 间 写 的 《 论 粮 食 税 ( 新 政 策 的 意 义 及 其 条 件 ) 》 是 一 篇 从 理 论 上 说 明 新 经 济 政 策 的 重 要 著 作 , 它 阐 述 了 与 粮 食 税 的 执 行 有 关 的 一 系 列 理 论 问 题 。 该 文 的 第 一 部 分 《 关 于 俄 国 现 时 经 济 》 , 说 明 1 9 1 8 年 春 和 1 9 2 1 年 春 的 经 济 政 策 原 则 之 间 的 直 接 继 承 关 系 。 第 二 部 分 《 论 粮 食 税 、 贸 易 自 由 、 租 让 制 》 指 出 :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就 是 无 产 阶 级 对 政 策 的 领 导 , 无 产 阶 级 作 为 领 导 阶 级 应 当 首 先 去 解 决 刻 不 容 缓 的 任 务 ; 要 恢 复 国 民 经 济 , 应 该 从 农 民 方 面 开 始 , 立 刻 说 明 9
10 列宁选集第四卷 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所谓从农民开始,就是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 和工业间的流转:流转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 在一定限度内的发展对工农国家有利,至于其限度的大小应由实 践和经验来确定:实行国家监督就能把在一定限度内是不可避免 的并为苏维埃国家所必需的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列宁详细评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形式一租让制、合作 制、代购代销制和租赁制。他指出,后两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根本 没有人注意过。他写道,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 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 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 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列宁继《论粮食税》之后提出的《劳动国防委员会给各地方苏 维埃机关的指令(草案)》,规定了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实际工作纲领 和工作方法。列宁特别强调鼓励地方尽量发挥首创精神、自主精神 和进取精神,反对给地方机关工作作出死硬的规定。他重视总结地 方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提出:要用地方经验和地方监督来 检查中央机关的工作以及由中央来检查地方的工作,要通过地方 的实践检查中央的指示以及通过中央的领导监督地方的实践。 《致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达吉斯坦、哥里共和国的 共产党员同志们》的信指出了各民族共和国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建 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希望各民族共和国在进行经济建设时要 考虑到本地区的特点,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他认为,高加索各 共和国对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特别是农民,要温和一点、谨慎 一点、通融一点,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也要更加缓慢、更加谨慎, 更加有步骤。他建议边疆地区要充分利用可以较快、较容易地同资 本主义西方搞好“共居关系”的条件,广泛地实行租让政策和开展
提 高 农 民 的 生 产 力 ; 所 谓 从 农 民 开 始 , 就 是 实 行 粮 食 税 、 发 展 农 业 和 工 业 间 的 流 转 ; 流 转 就 是 贸 易 自 由 , 就 是 资 本 主 义 , 而 资 本 主 义 在 一 定 限 度 内 的 发 展 对 工 农 国 家 有 利 , 至 于 其 限 度 的 大 小 应 由 实 践 和 经 验 来 确 定 ; 实 行 国 家 监 督 就 能 把 在 一 定 限 度 内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并 为 苏 维 埃 国 家 所 必 需 的 资 本 主 义 纳 入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的 轨 道 。 列 宁 详 细 评 述 了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的 四 种 主 要 形 式 — — 租 让 制 、 合 作 制 、 代 购 代 销 制 和 租 赁 制 。 他 指 出 , 后 两 种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形 式 根 本 没 有 人 注 意 过 。 他 写 道 , 既 然 还 不 能 实 现 从 小 生 产 到 社 会 主 义 的 直 接 过 渡 , 作 为 小 生 产 和 交 换 的 自 发 产 物 的 资 本 主 义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就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所 以 应 该 利 用 资 本 主 义 作 为 小 生 产 和 社 会 主 义 之 间 的 中 间 环 节 , 作 为 提 高 生 产 力 的 手 段 。 列 宁 继 《 论 粮 食 税 》 之 后 提 出 的 《 劳 动 国 防 委 员 会 给 各 地 方 苏 维 埃 机 关 的 指 令 ( 草 案 ) 》 , 规 定 了 贯 彻 新 经 济 政 策 的 实 际 工 作 纲 领 和 工 作 方 法 。 列 宁 特 别 强 调 鼓 励 地 方 尽 量 发 挥 首 创 精 神 、 自 主 精 神 和 进 取 精 神 , 反 对 给 地 方 机 关 工 作 作 出 死 硬 的 规 定 。 他 重 视 总 结 地 方 经 济 工 作 的 丰 富 经 验 , 进 一 步 提 出 : 要 用 地 方 经 验 和 地 方 监 督 来 检 查 中 央 机 关 的 工 作 以 及 由 中 央 来 检 查 地 方 的 工 作 , 要 通 过 地 方 的 实 践 检 查 中 央 的 指 示 以 及 通 过 中 央 的 领 导 监 督 地 方 的 实 践 。 《 致 阿 塞 拜 疆 、 格 鲁 吉 亚 、 亚 美 尼 亚 、 达 吉 斯 坦 、 哥 里 共 和 国 的 共 产 党 员 同 志 们 》 的 信 指 出 了 各 民 族 共 和 国 巩 固 苏 维 埃 政 权 和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的 道 路 。 列 宁 希 望 各 民 族 共 和 国 在 进 行 经 济 建 设 时 要 考 虑 到 本 地 区 的 特 点 , 发 挥 本 地 区 的 经 济 优 势 。 他 认 为 , 高 加 索 各 共 和 国 对 于 小 资 产 阶 级 、 知 识 分 子 , 特 别 是 农 民 , 要 温 和 一 点 、 谨 慎 一 点 、 通 融 一 点 , 对 于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 也 要 更 加 缓 慢 、 更 加 谨 慎 , 更 加 有 步 骤 。 他 建 议 边 疆 地 区 要 充 分 利 用 可 以 较 快 、 较 容 易 地 同 资 本 主 义 西 方 搞 好 “ 共 居 关 系 ” 的 条 件 , 广 泛 地 实 行 租 让 政 策 和 开 展 1 0 列 宁 选 集 第 四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