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设计 每组人数1人 实验四、分光计调整及测定棱镜角 目的要求1.了解分光计构造的基本原理,学习分光计的调整方法。 2测定棱镜角 实验内容 (一)调整分光计(二)棱镜顶角的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分光计三棱镜 计划时数 3课时 实验性质 必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人 实验五、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目的要求1.观察色散现象,测定三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 实验内容(一)将三棱镜放在载物台上,调整分光计(二)测量最小偏向角 (三)计算折射率 主要仪器设备分光计三棱镜钠灯汞灯 计划时数3课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1人 实验六、双棱镜干涉 目的要求1观察、描述双棱镜干涉现象及其特点。 2用双棱镜测定光的波长。 实验内容(一)观察、描述双棱镜干涉现象及其特点(二)用双棱镜测光的
11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设计 每组人数 1 人 实验四、分光计调整及测定棱镜角 目的要求 ⒈了解分光计构造的基本原理,学习分光计的调整方法。 ⒉测定棱镜角 实验内容 (一)调整分光计(二)棱镜顶角的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 分光计 三棱镜 计划时数 3课时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人 实验五、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目的要求 ⒈观察色散现象,测定三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 实验内容 (一)将三棱镜放在载物台上,调整分光计(二)测量最小偏向角 (三)计算折射率 主要仪器设备 分光计 三棱镜 钠灯 汞灯 计划时数 3课时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人 实验六、双棱镜干涉 目的要求 ⒈观察、描述双棱镜干涉现象及其特点。 ⒉用双棱镜测定光的波长。 实验内容 (一)观察、描述双棱镜干涉现象及其特点(二)用双棱镜测光的
波长 主要仪器设备 光学实验平台双棱镜钠灯He-Ne激光器 计划时数4课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人 实验七、等厚干涉一牛顿环 目的要求1.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现象及其特点 2练习用干涉法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微小直径(或厚度)。 实验内容(一)根据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二)光波波长的相对测量主 要仪器设备 移测显微镜钠灯牛顿环 计划时数3课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1人 实验八、光栅的衍射 目的要求1.观察光线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 2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测定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内容(1)调整分光计(2)安置光栅(3)测量汞灯各光谱线的衍射角 (4)将测得的衍射角代入公式,计算相应的光波波长 主要仪器设备 分光计平面透射光栅汞灯 计划时数4课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1人
12 波长。 主要仪器设备 光学实验平台 双棱镜 钠灯 He-Ne激光器 计划时数 4课时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2 人 实验七、等厚干涉—牛顿环 目的要求 ⒈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现象及其特点。 ⒉练习用干涉法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微小直径(或厚度)。 实验内容 (一)根据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二)光波波长的相对测量主 要仪器设备 移测显微镜 钠灯 牛顿环 计划时数 3课时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人 实验八、光栅的衍射 目的要求 ⒈观察光线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 ⒉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 测定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内容 (1)调整分光计 (2)安置光栅 (3)测量汞灯各光谱线的衍射角 (4)将测得的衍射角代入公式,计算相应的光波波长 主要仪器设备 分光计 平面透射光栅 汞灯 计划时数 4课时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人
六、主要参考书 《物理实验》基础部分华中工学院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编 《普通物理实验》(三、光学部分)杨述武主编 七、说明1.实验二、显微镜和实验三、望远镜为设计实验,学生1人或2人,通 过査找资料,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实验六、双棱镜干涉,该 实验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进行,一人操作不方便
13 六、主要参考书 《物理实验》 基础部分 华中工学院 天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编 《普通物理实验》(三、光学部分)杨述武主编 七、说明 ⒈实验二、显微镜和实验三、望远镜为设计实验,学生1人或2人,通 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方案进行实验。⒉实验六、双棱镜干涉,该 实验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进行,一人操作不方便
《电磁学实验》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电磁学实验 英文名称 Experiment for Electromagnetism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27/2 开设学期 第4学期 先修课程 电磁学 适用专业 科学教育专业 课程简介 1.电阻的测量 1.1伏安法 1.2.替代法测电阻, 1.3测绘半导体PN结的伏安特性曲线,学会用伏安法测量PN结的 伏安特性曲线 1.4学会计算电表接入误差 2.电桥测量 2.1惠斯登电桥的原理和使用 2.2用QJ23型单电桥测电阻值及电桥灵敏度 2.3用电阻箱和检流计自搭电桥测两个电阻值 2.4用双电桥测量低电阻。 2.5用双电桥实验板和QJ44型开尔文电桥箱分别测铜、铝导线的电阻和 电阻率,从而理解双电桥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14 《电磁学实验》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电磁学实验 英文名称 Experiment for Electromagnetism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 27/2 开设学期 第4学期 先修课程 电磁学 适用专业 科学教育专业 二、课程简介 1.电阻的测量 1.1 伏安法 1.2.替代法测电阻, 1.3 测绘半导体 P-N 结的伏安特性曲线 , 学会用伏安法测量 P-N 结的 伏安特性曲线 1.4 学会计算电表接入误差 2. 电桥测量 2.1 惠斯登电桥的原理和使用 2.2 用 QJ23 型单电桥测电阻值及电桥灵敏度 2.3 用电阻箱和检流计自搭电桥测两个电阻值 2.4 用双电桥测量低电阻。 2.5 用双电桥实验板和 QJ44 型开尔文电桥箱分别测铜 、铝导线的电阻和 电阻率 , 从而理解双电桥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6用电阻箱和标准电容箱,标准电感自搭桥路测电感、电容值.从而 了解交流电桥的原理,特点及调节方法 3.电位差计 3.1十一线电位差计的原理和接线 3.2十一线电位差计的工作电流标准化 3.3用十一线电位差计测干电池的电动势.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 3.4学习与了解UJ31型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的构造的工作原理 3.5利用UJ31型电位差计来校正毫伏表,毫安表 4.灵敏电流计 4.1测定灵敏电流计(AC型)常数及内阻 4.2观察它的三种运动状态,从而了解灵敏电流计的机理和使用方法 5.螺旋管磁场测量 5.1用冲击电流计测定电容 5.2用亥姆霍兹线圈测定长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分布,从而了解其原理及 使用方法 6.模拟法研究静电场 6.1学会用模拟法研究静电场,在导电纸上测绘出两平行线电荷间的静 电场分布。 验证由高斯定律导出的两线电荷间的电位计算公式,并求两线电荷的 密度 7.RLC串联电路 7.1研究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7.2用双踪示波器观察RC,RL,RLC电路的暂态过程 7.3了解电容,电感元件的特性,加深对阻尼运动规律的理解 7.4观察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7.5学会用双踪示波器测量两个同频率信号位相差的方法 8.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 8.1测定RLC串联电路的I-f曲线 8.2测定RLC并谐电路的Z-f曲线
15 2.6 用电阻箱和标准电容箱 , 标准电感自搭桥路测电感 、电容值 . 从而 了解交流电桥的原理 , 特点及调节方法 3. 电位差计 3.1 十一线电位差计的原理和接线 3.2 十一线电位差计的工作电流标准化 3.3 用十一线电位差计测干电池的电动势 . 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 3.4 学习与了解 UJ31 型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的构造的工作原理 3.5 利用 UJ31 型电位差计来校正毫伏表 , 毫安表 4. 灵敏电流计 4.1 测定灵敏电流计 (AC 型 ) 常数及内阻 4.2 观察它的三种运动状态 , 从而了解灵敏电流计的机理和使用方法 5. 螺旋管磁场测量 5.1 用冲击电流计测定电容 5.2 用亥姆霍兹线圈测定长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分布 , 从而了解其原理及 使用方法 6. 模拟法研究静电场 6.1 学会用模拟法研究静电场 , 在导电纸上测绘出两平行线电荷间的静 电场分布。 验证由高斯定律导出的两线电荷间的电位计算公式 , 并求两线电荷的 密度。 7.RLC 串联电路 7.1 研究 RL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7.2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 RC,RL,RLC 电路的暂态过程 7.3 了解电容 , 电感元件的特性 , 加深对阻尼运动规律的理解 7.4 观察 RL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7.5 学会用双踪示波器测量两个同频率信号位相差的方法 8. 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 8.1 测定 RLC 串联电路的 I-f 曲线 8.2 测定 RLC 并谐电路的 Z-f 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