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指南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urotial 主编:杨淑萍、牟炳友、刘月兰 2008年2月10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指南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urotial 主编:杨淑萍、牟炳友、刘月兰 2008 年 2 月 10 日
前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伴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社会经济发展 步伐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而突出,如何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快择。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一要靠科技,二要靠法律及政策,但最为关键的还应该是全 民认识的提高和全新理念的形成。 目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石河子大学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是为应对我国 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 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2006年师范学院地理系承担大学所有 专业学院学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教学任务,但由于这是一门具有前瞻性的课 程,发展速度非常快,又与各个专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编著了《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学习指南》一书,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使 学生能够认识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接受环境伦理观,了 解环境管理法规,认识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 本书是由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公共课教研究室教师共同编写。各章节的作者 是:序言:杨淑萍;第一章至第三章:杨淑萍;第四章、第五章:牟炳友、杨淑萍:第六 章、第七章:刘月兰;第八章至第十章:王玲;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张建龙;第十四章 至第十六章:贺凌云、杨淑萍;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刘安娜,书中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 由杨淑萍、刘月兰、张建龙、贺凌云共同编写,全书油杨淑萍,牟炳友,刘月兰统稿主编 而成。 本书的编写得到师范学院及地理系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这本书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遗漏、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有 关人士批评指正。 编者:2008年2月
前 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伴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社会经济发展 步伐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而突出,如何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抉择。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一要靠科技,二要靠法律及政策,但最为关键的还应该是全 民认识的提高和全新理念的形成。 目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石河子大学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是为应对我国 在 21 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 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2006 年师范学院地理系承担大学所有 专业学院学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教学任务,但由于这是一门具有前瞻性的课 程,发展速度非常快,又与各个专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编著了《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学习指南》一书,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使 学生能够认识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接受环境伦理观,了 解环境管理法规,认识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 本书是由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公共课教研究室教师共同编写。各章节的作者 是:序言:杨淑萍;第一章至第三章:杨淑萍;第四章、第五章:牟炳友、杨淑萍;第六 章、第七章:刘月兰;第八章至第十章:王玲;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张建龙;第十四章 至第十六章:贺凌云、杨淑萍;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刘安娜,书中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 由杨淑萍、刘月兰、张建龙、贺凌云共同编写,全书由杨淑萍,牟炳友,刘月兰统稿主编 而成。 本书的编写得到师范学院及地理系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这本书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遗漏、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有 关人士批评指正。 编者:2008 年 2 月
目录 序言 相关环境主题日。 第-部分:各章节知识体系。.2 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2 第二章:生态系统 第三章:人口与环境。 第四章:资源短缺. 第五章:环境污染.内 第六章:生态破坏 第七章:全球环境变化.3 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6 第十章:环境伦理观.。 第十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n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乃 第十三章: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 第十四章:环境污染防治.门 第十五章:生态环境保护. 81 第十六章:国际环境公约.2 第十七章: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 第十八章: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翻 第十九章: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 . 第二十章:清洁生产实例价绍. 第二部分:模拟试题.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答案
目录 序言.1 相关环境主题日.1 第一部分:各章节知识体系.2 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2 第二章:生态系统.7 第三章:人口与环境.14 第四章:资源短缺.18 第五章:环境污染.27 第六章:生态破坏.47 第七章:全球环境变化.51 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56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60 第十章:环境伦理观.65 第十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72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73 第十三章: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75 第十四章:环境污染防治.77 第十五章:生态环境保护.81 第十六章:国际环境公约.82 第十七章: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87 第十八章: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88 第十九章: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89 第二十章:清洁生产实例介绍.91 第二部分:模拟试题.94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答案.111
相关环境主题日 1、“国际湿地日”是哪一天? 答:2月2日 2、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 答:3月12日 3、“世界水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答:3月22日 4、“中国水周”是哪一周 答:每年3月22-28日 5、“世界气象日”是哪一天? 答:3月23日 6、“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答:4月22日 7、“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 答:5月22日 8、“世界无烟日”在每年的哪一天? 答:5月31日 9、“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于哪一年确立? 答:6月5日,19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 类环境宜言》并确立环境日。 10、“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哪一天? 答:6月17日 11、我国的“土地日”是哪一天? 答:6月25日 12、“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 答:7月11日 13、“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一天? 答:每年的9月16日
相关环境主题日 1、“国际湿地日”是哪一天? 答:2 月 2 日 2、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 答:3 月 12 日 3、“世界水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答:3 月 22 日 4、“中国水周”是哪一周? 答:每年 3 月 22-28 日 5、“世界气象日”是哪一天? 答:3 月 23 日 6、“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答:4 月 22 日 7、“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 答:5 月 22 日 8、“世界无烟日”在每年的哪一天? 答:5 月 31 日 9、“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于哪一年确立? 答:6 月 5 日,1972 年 6 月 5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 类环境宣言》并确立环境日。 10、“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哪一天? 答:6 月 17 日 11、我国的“土地日”是哪一天? 答:6 月 25 日 12、“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 答:7 月 11 日 13、“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一天? 答:每年的 9 月 16 日
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体系 本章主要探讨地球环境各圈层的结构、组成及各图层与人类的关系,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各主要圈 层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知识点及重要名词 知识点:地球环境的宏观认识、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球各圈层与人类的关系 重要名词: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 物的总和。 生物: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为生物圈,主要由大气图的下层(对流层)、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 (风化壳)的上层所组成: 环境问题: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三、章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2、臭氧层破坏属于()。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3、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B.海洋C.岩石圈 D.化石燃料 4、19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110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 广泛研讨总结了保护人类环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标志着人类对环境 问题的觉醒。为纪念这次大会,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每年()定为世界环境日”。 A.6月5日B3月12日C.4月22日D.6月7日 5、()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A大气圈 B.水体圈 C,土壤圈 D.生物圈 6、地球上便于取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左右
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体系 本章主要探讨地球环境各圈层的结构、组成及各圈层与人类的关系,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各主要圈 层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知识点及重要名词 知识点:地球环境的宏观认识、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球各圈层与人类的关系 重要名词: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 物的总和。 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为生物圈,主要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 (风化壳)的上层所组成。 环境问题: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三、章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2、臭氧层破坏属于()。 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3、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 B.海洋 C. 岩石圈 D.化石燃料 4、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110 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 广泛研讨总结了保护人类环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标志着人类对环境 问题的觉醒。为纪念这次大会,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每年()定为“世界环境日”。 A.6 月 5 日 B.3 月 12 日 C.4 月 22 日 D.6 月 7 日 5、()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A.大气圈 B.水体圈 C.土壤圈 D.生物圈 6、地球上便于取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