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与仪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震勘探原理与仪器(SeismicSurveyPrincipleandInstrument)课程编码:151063学分:2分总学时:36学时适应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感测技术执笔人:余生能审订人:吴爱平、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地震勘探原理与仪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概况,掌握地震检波器、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记录系统、回放监视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地震勘探原理与仪器》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石油行业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研究方法及概况2、地震勘探对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和研究方法及发展概况。掌握地震波的形成和主要特征。学时分配:4学时第二章数据采集基础主要内容:1、信号检测基础2、采样、量化与编码基本要求:熟悉微弱信号检测基础知识。掌握采样、量化、编码的基本原理。学时分配:4学时第三章地震检波器主要内容:1、电动式地震检波器2、压电式地震检波器3、涡流式地震检波器基本要求:了解三种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学时分配:4学时第四章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内容:1、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2、仪器输入电路3、低噪声前置放大器4、电模拟滤波器5、多路转换开关(MUX)6、瞬时浮点放大器(IFP)7、模数转换器(A/D)
《地震勘探原理与仪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震勘探原理与仪器(Seismic Survey Principle and Instrument) 课程编码:151063 学 分:2 分 总 学 时:36 学时 适应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感测技术 执 笔 人:佘生能 审 订 人:吴爱平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地震勘探原理与仪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概况,掌握地震检波器、地震勘探 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记录系统、回放监视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地震勘探原理与仪器》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 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石油行业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研究方法及概况 2、地震勘探对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了解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和研究方法及发展概况。 掌握地震波的形成和主要特征。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二章 数据采集基础 主要内容: 1、信号检测基础 2、采样、量化与编码 基本要求: 熟悉微弱信号检测基础知识。 掌握采样、量化、编码的基本原理。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三章 地震检波器 主要内容: 1、电动式地震检波器 2、压电式地震检波器 3、涡流式地震检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三种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四章 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 主要内容: 1、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 2、仪器输入电路 3、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4、电模拟滤波器 5、多路转换开关(MUX) 6、瞬时浮点放大器(IFP) 7、模数转换器(A/D)
8、合一型模拟一浮点数转换电路9、24位△-ZA/D转换技术10、频谱整形滤波器(SSF)基本要求:了解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了解前置放大器、模拟滤波器、多路转换开关功能。掌握瞬时浮点放大器(IFP)工作原理。掌握24位△一ZA/D转换技术。学时分配:10学时第五章地震探仪器的数据记录系统主要内容:1、数字磁带机构成原理2、磁带记录格式3、SEG一B格式写编排电路4、磁带记录与写入编码基本要求:了解数字磁带机构成原理。掌握磁带记录格式。熟悉SEG一B格式写编排电路、磁带记录与写入编码。学时分配:8学时第六章地震勘探仪器的回放监视系统主要内容:1、回放监视系统组成2、读解编电路3、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数字AGC)4、数模转换器、反多路转换开关和回放滤波器5、回放显示仪简介基本要求:了解回放监视系统组成掌握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数字AGC)。熟悉数模转换器、反多路转换开关和回放滤波器。学时分配:6学时三、大纲说明1、本大纲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类本科专业。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2、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感测技术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的第4学年上学期。3、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四、教学参考书1、孙传友,潘正良.《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年2、吕郊.《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年3、肖忠祥.数据采集原理,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8、合一型模拟一浮点数转换电路 9、24 位△-∑A/D 转换技术 10、频谱整形滤波器(SSF) 基本要求: 了解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 了解前置放大器、模拟滤波器、多路转换开关功能。 掌握瞬时浮点放大器(IFP)工作原理。 掌握 24 位△-∑A/D 转换技术。 学时分配:10 学时 第五章 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记录系统 主要内容: 1、数字磁带机构成原理 2、磁带记录格式 3、SEG-B 格式写编排电路 4、磁带记录与写入编码 基本要求: 了解数字磁带机构成原理。 掌握磁带记录格式。 熟悉 SEG-B 格式写编排电路、磁带记录与写入编码。 学时分配:8 学时 第六章 地震勘探仪器的回放监视系统 主要内容: 1、回放监视系统组成 2、读解编电路 3、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数字 AGC) 4、数模转换器、反多路转换开关和回放滤波器 5、回放显示仪简介 基本要求: 了解回放监视系统组成 掌握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数字 AGC)。 熟悉数模转换器、反多路转换开关和回放滤波器。 学时分配:6 学时 三、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类本科专业。教学总时数为 36 学时。 2、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感测 技术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的第 4 学年上学期。 3、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30%。 四、教学参考书 1、孙传友,潘正良.《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年 2、吕郊.《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年 3、肖忠祥.数据采集原理,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