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测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感测技术(SensorandDetectingTechnology)课程编码:151024学分:3.5分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执笔人:吴爱平审订人:武洪涛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电量的测量方法、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非电量的电测方法。为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专业课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主要内容:1、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2、传感器与敏感器的概念3、测量仪表与系统的组成原理基本要求:了解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传感器与敏感器的概念。掌握测量仪表与系统的组成原理。学时分配:2学时第一章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测量主要内容:1、电流的测量2、电压的测量3、功率的测量基本要求:了解电流、电压、功率的多种测量方法。理解动圈式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工作原理。掌握直流、交流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学时分配:1、电流、电压的测量2学时2学时2、功率的测量第二章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主要内容:1、频率的测量2、时间间隔和相位差的数字测量基本要求:了解频率、时间、相位差的多种测量方法。理解脉冲计数法测量的基本原理、通用计数器的组成和工作方式。掌握频率、时间和相位差的数字测量方法。学时分配:2学时第三章阻抗(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主要内容:1、电桥法、阻抗一电压转换法2、阻抗一一频率转换法、阻抗一数字转换法
《感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感测技术(Sensor and Detec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码:151024 学 分:3.5 分 总 学 时:56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48 学时;实验学时: 8 学时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执 笔 人:吴爱平 审 订 人:武洪涛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电量的测量方法、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和常见非电量的电测方法。为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专业课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绪论 主要内容: 1、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2、传感器与敏感器的概念 3、测量仪表与系统的组成原理 基本要求: 了解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传感器与敏感器的概念。 掌握测量仪表与系统的组成原理。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一章 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测量 主要内容: 1、电流的测量 2、电压的测量 3、功率的测量 基本要求: 了解电流、电压、功率的多种测量方法。 理解动圈式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工作原理。 掌握直流、交流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 学时分配: 1、电流、电压的测量 2 学时 2、功率的测量 2 学时 第二章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 主要内容: 1、频率的测量 2、时间间隔和相位差的数字测量 基本要求: 了解频率、时间、相位差的多种测量方法。 理解脉冲计数法测量的基本原理、通用计数器的组成和工作方式。 掌握频率、时间和相位差的数字测量方法。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三章 阻抗(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 主要内容: 1、电桥法、阻抗——电压转换法 2、阻抗——频率转换法、阻抗—数字转换法
基本要求:了解阻抗式传感器的多种测量方法理解阻抗一电压转换、阻抗一频率转换、阻抗一数字转换的原理掌握交直流电桥、比例电路、差动脉冲调宽电路的应用学时分配:1、电桥法、阻抗-一电压转换法2学时2、阻抗一频率转换法、阻抗一数字转换法2学时第四章阻抗型传感器主要内容:1、电阻式传感器2、电容式传感器3、电感式传感器基本要求:了解阻抗型传感器的常见类型理解常见阻抗型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见阻抗型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学时分配:2学时1、电阻式传感器2学时2、电容式传感器3、电感式传感器2学时第五章电压型传感器主要内容:1、磁电式传感器2、压电式传感器3、热电偶传感器4、霍尔传感器基本要求:了解电压型传感器的常见类型理解常见电压型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见电压型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学时分配:1、磁电式传感器2学时2学时2、压电式传感器2学时3、热电偶传感器4、霍尔传感器2 学时第六章半导体传感器主要内容:1、半导体热敏管2、半导体集成传感器基本要求:了解半导体传感器的常见类型理解半导体热敏管、半导体集成传感器的外特性掌握半导体热敏管、半导体集成传感器的应用学时分配:2学时第七章数字式传感器主要内容:编码器、频率式传感器1、编码器2、频率式传感器基本要求:了解数字式传感器的基本类型理解和掌握编码器、频率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了解阻抗式传感器的多种测量方法 理解阻抗-电压转换、阻抗-频率转换、阻抗-数字转换的原理 掌握交直流电桥、比例电路、差动脉冲调宽电路的应用 学时分配: 1、电桥法、阻抗——电压转换法 2 学时 2、阻抗——频率转换法、阻抗—数字转换法 2 学时 第四章 阻抗型传感器 主要内容: 1、电阻式传感器 2、电容式传感器 3、电感式传感器 基本要求: 了解阻抗型传感器的常见类型 理解常见阻抗型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常见阻抗型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学时分配: 1、电阻式传感器 2 学时 2、电容式传感器 2 学时 3、电感式传感器 2 学时 第五章 电压型传感器 主要内容: 1、磁电式传感器 2、压电式传感器 3、热电偶传感器 4、霍尔传感器 基本要求: 了解电压型传感器的常见类型 理解常见电压型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常见电压型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学时分配: 1、磁电式传感器 2 学时 2、压电式传感器 2 学时 3、热电偶传感器 2 学时 4、霍尔传感器 2 学时 第六章 半导体传感器 主要内容: 1、半导体热敏管 2、半导体集成传感器 基本要求: 了解半导体传感器的常见类型 理解半导体热敏管、半导体集成传感器的外特性 掌握半导体热敏管、半导体集成传感器的应用 学时分配: 2 学时 第七章 数字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编码器、频率式传感器 1、编码器 2、频率式传感器 基本要求: 了解数字式传感器的基本类型 理解和掌握编码器、频率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学时分配:1、编码器2学时2学时2、频率式传感器第八章新型传感器主要内容:光纤传感器、CCD图象传感器1、光纤传感器2、CCD图象传感器基本要求:了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理解光纤传感器和CCD图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学时分配:2学时1、光纤传感器2、CCD图象传感器2学时第九章几何量电测法主要内容:1、位移电测法、倾角电测法2、厚度电测法、物(液)位电测法基本要求:了解常见几何量的类型理解常见儿何量敏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几何量电测量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1、位移电测法、倾角电测法2学时2、厚度电测法、物(液)位电测法2学时第十章机械量电测法主要内容:1、转速的电测法、振动电测法2、力与荷重的电测法、力矩的电测法基本要求:了解常见机械量的类型理解常见机械量敏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机械量电测量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1、转速的电测法、振动电测法2学时2、力与荷重的电测法、力矩的电测法2学时第十一章热工量电测法主要内容:1、压力和差压的电测法、温度的电测法2、流量的电测法基本要求:了解常见热工量的类型理解常见热工量敏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热工量电测量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1、压力和差压的电测法、温度的电测法2学时2、流量的电测法2学时三、大纲说明本课程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将原有内容联系紧密的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等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机整合而成。这样“整合”不仅加强了课程内容间的“联系与综合”,“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大大节省了学时,而且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时分配: 1、编码器 2 学时 2、频率式传感器 2 学时 第八章 新型传感器 主要内容:光纤传感器、CCD 图象传感器 1、光纤传感器 2、CCD 图象传感器 基本要求: 了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理解光纤传感器和 CCD 图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学时分配: 1、光纤传感器 2 学时 2、CCD 图象传感器 2 学时 第九章 几何量电测法 主要内容: 1、位移电测法、倾角电测法 2、厚度电测法、物(液)位电测法 基本要求: 了解常见几何量的类型 理解常见几何量敏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掌握常见几何量电测量的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 1、位移电测法、倾角电测法 2 学时 2、厚度电测法、物(液)位电测法 2 学时 第十章 机械量电测法 主要内容: 1、转速的电测法 、振动电测法 2、力与荷重的电测法、力矩的电测法 基本要求: 了解常见机械量的类型 理解常见机械量敏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掌握常见机械量电测量的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 1、转速的电测法 、振动电测法 2 学时 2、力与荷重的电测法、力矩的电测法 2 学时 第十一章 热工量电测法 主要内容: 1、压力和差压的电测法 、温度的电测法 2、流量的电测法 基本要求: 了解常见热工量的类型 理解常见热工量敏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掌握常见热工量电测量的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 1、压力和差压的电测法 、温度的电测法 2 学时 2、流量的电测法 2 学时 三、大纲说明 本课程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将原有内容联系紧密的传感器技术、自 动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等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机整合而成。这样“整合”不仅加强了课程 内容间的“联系与综合”,“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大大节省了学时,而且也有利于“拓 宽学生的专业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本大纲按照2009级人才培养计划编写,本大纲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总时数为56学时。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8学时。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详见“感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2、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开设。3、每次课后一般要布置2~3道练习题。4、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总成绩的20%。四、教学参考书:1、周杏鹏,《现代检测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孙传友,《感测技术基础》(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3、孙传友,《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本大纲按照 2009 级人才培养计划编写,本大纲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总时数为 56 学时。理论为 48 学时,实验为 8 学时。实验内容 与学时分配详见“感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 术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3、每次课后一般要布置 2~3 道练习题。 4、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10%,实验占总成绩的 20%。 四、教学参考书: 1、周杏鹏,《现代检测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2、孙传友,《感测技术基础》(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6 年 3、孙传友,《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