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掌握:干扰素的定义及生物学活性。 2.熟悉:病毒感染的方式与途径;病毒 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包涵体的 概念及意义;抗病毒免疫(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的保护作用);病毒标本采集原则; 病毒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及特异性预防。 3.了解:病毒的分离培养
教学目的 1.掌握:干扰素的定义及生物学活性。 2.熟悉:病毒感染的方式与途径;病毒 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包涵体的 概念及意义;抗病毒免疫(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的保护作用);病毒标本采集原则; 病毒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及特异性预防。 3.了解:病毒的分离培养
第二十六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六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病毒的感染方式 、水平传播:不同个体之问的传播。 通过皮肤传播:如经创伤、叮咬。 通过粘膜传播:如经呼吸道、肠道粘 膜、性接触等。 医源性传播:如经注射丶输血、拔 牙等传播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方式 一、水平传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 通过皮肤传播:如经创伤、叮咬。 ■ 通过粘膜传播:如经呼吸道、肠道粘 膜、性接触等。 ■ 医源性传播:如经注射﹑输血、拔 牙等传播
二、垂直传播:亲代直接传给子代 经胎盘传播 经产道传播
二、垂直传播:亲代直接传给子代 ■ 经胎盘传播 ■ 经产道传播
第二节病毒致病机制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一)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力 1.杀细胞感染: ■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使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 ■对细胞的直接损伤
第二节 病毒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一)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力 1.杀细胞感染: ■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使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 ■对细胞的直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