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第5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分子发光:荧光、磷光、化学发光、 生物发光、散射光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化学、生命科学、 医药、临床检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分子发光:荧光、磷光、化学发光、 生物发光、散射光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化学、生命科学、 医药、临床检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至激态,当激发态分子以 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放返回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 (Molecular Luminescence). 光致发光、热致发光、场致发光、化学发光等 一、光致发光 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还会发射 出波长相同或比吸收波长更长的光。 二、光致发光分为: 荧光(fluorescencel) 磷光(Phosphorescence)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至激态,当激发态分子以 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放返回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 (Molecular Luminescence)。 光致发光、热致发光、场致发光、化学发光等 一、光致发光 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还会发射 出波长相同或比吸收波长更长的光。 二、光致发光分为: 荧光(fluorescence) 磷光(Phosphorescence)
1575年,西班牙医生N.Monardes发现。 1852年,Stokes对荧光产生的机理作了解释, 并提出了“荧光”。 ■1867年,首次用于分析测定。 ■1928年,Jette和West提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 ■1952年,商品荧光分光光度计出现
1575年,西班牙医生N.Monardes发现。 1852年,Stokes对荧光产生的机理作了解释, 并提出了“荧光” 。 1867年,首次用于分析测定。 1928年,Jette和West提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 1952年,商品荧光分光光度计出现
荧光的特点: 。检出限0.10.001g/mL, 比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选择性强可根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 征吸收光谱来鉴定物质。 。应用范围窄由于本身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及 能形成荧光测量体系的物质相对较少所致
荧光的特点: 检出限0.1~0.001 µg/mL, 比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选择性强 可根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 征吸收光谱来鉴定物质。 应用范围窄 由于本身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及 能形成荧光测量体系的物质相对较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