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看到,接舆的观点与子路宿于石门时那个 “晨门”的说法是一致的,都认为孔子是“知其不可 而为之”的人,所以要加以讽刺劝喻。 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至于孔子是否听他们的 劝喻,那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脱离开具体的所指,我们今天来理解“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那还是很有启发的。不说历史,不说 社会这样大的话题,就是我们处理个人生活中的事情, 总结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败得失等等,也都是很有意 义的借鉴。 孔子访接舆
• 其实,我们看到,接舆的观点与子路宿于石门时那个 “晨 门”的说法是一致的,都认为孔子是“知其不可 而为之”的人,所 以要加以讽刺劝喻。 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至于孔子是否听他们的 劝喻,那 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脱离开具体的所指,我们今天来理解“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 可追”,那还是很有启发的。不说历史,不说 社会这样大的话题, 就是我们处理个人生活中的事情, 总结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败得 失等等,也都是很有意 义的借鉴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 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 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 “滔滔(5)者,天下皆是也,而(6)谁以(7)易之?且而 与其从辟人之士(8)也,岂若从辟世之士(9)哉?耨(10) 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抚然11)日:”鸟兽不可与同 群(12),吾非斯人之徒(13)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
•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 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 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 由。”曰:“是鲁孔 丘之徒与?”对曰:“然。”曰: “滔滔(5)者,天下皆是也,而(6)谁以(7) 易之?且而 与其从辟人之士(8)也,岂若从辟世之士(9)哉?耨(10) 而不 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抚然(11)曰:”鸟兽不可与同 群(12),吾非斯人之 徒(13)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