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学 英文名称: Physiology 课程编码:YXZB2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72学时 总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开课院系:医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是研究生命 活动规律的科学。为医学生开设的是人体生理学,其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 统、器官及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并 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及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学 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编码: YXZB2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 学时: 72学时 总 学 分: 4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开课院系:医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是研究生命 活动规律的科学。为医学生开设的是人体生理学,其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 统、器官及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并 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及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课程任务 生理学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适 当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为后续课程奠定结实的基础。生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科 学,实验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生理仪器的使用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完成所 有项目的观察,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及做出结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0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2.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3.研究方法及层次(三个水平):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 二、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反射与反射弧 2.体液调节: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四、体内的控制系统
课程任务 生理学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适 当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为后续课程奠定结实的基础。生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科 学,实验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生理仪器的使用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完成所 有项目的观察,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及做出结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0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2.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3.研究方法及层次(三个水平):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 二、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 三、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反射与反射弧。 2.体液调节: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四、体内的控制系统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知识点: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及层次、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等。掌握 体液、内环境、稳态等基本概念。了解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掌握反射、反射弧等基本概念。从控 制论的角度了解在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中所存在的控制系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控制 原理。 重点: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2.生命的基本特征3.内环境与稳态4.生理功能的 调节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难点: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2.生理功能的调节3.正、负反馈与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 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5.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三、细胞的信号转导 1.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知识点: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及层次、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等。掌握 体液、内环境、稳态等基本概念。了解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掌握反射、反射弧等基本概念。从控 制论的角度了解在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中所存在的控制系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控制 原理。 重点: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内环境与稳态 4.生理功能的 调节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难点: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正、负反馈与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 5.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三、细胞的信号转导 1.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四、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生物电现象 2.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 五、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肌接头处化学信息的传递 2.肌细胞收缩原理 3.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知识点:掌握物质通过细胞膜转运的形式及基本原理;了解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三种转导方 式:掌握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掌握神经肌接头处化学信息的传递、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熟悉肌肉收缩的原理及外部表现,了解其力学分析。 重点: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 制3.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 传递及影响因素5.肌肉收缩原理和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难点:1.继发性主动转运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3.前负荷、后负荷对肌 肉收缩的影响 第四章血液 教学内容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1.血浆的化学成分
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四、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生物电现象 2.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 五、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肌接头处化学信息的传递 2.肌细胞收缩原理 3.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知识点:掌握物质通过细胞膜转运的形式及基本原理;了解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三种转导方 式;掌握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掌握神经肌接头处化学信息的传递、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熟悉肌肉收缩的原理及外部表现,了解其力学分析。 重点: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 制 3. 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4.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 传递及影响因素5. 肌肉收缩原理和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难点:1. 继发性主动转运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3. 前负荷、后负荷对肌 肉收缩的影响 第四章血液 教学内容: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1.血浆的化学成分
2.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细胞的生理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三、生理性止血 1.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所包括的三部分功能活动(三个时相) 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容 四、血型与输血原则 1.血型与细胞凝集 2.红细胞血型 3.输血的原则 知识点: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掌握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及人体血量的正常 值。熟悉血细胞的生理。掌握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等生理过程。了解血小 板的止血功能。掌握AB0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熟悉Rh血型系统 重点:生理止血、血型分型依据 难点:血浆渗透压,血液凝固过程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内容
2.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的生理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三、生理性止血 1.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所包括的三部分功能活动(三个时相) 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容 四、血型与输血原则 1.血型与细胞凝集 2.红细胞血型 3.输血的原则 知识点: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掌握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及人体血量的正常 值。熟悉血细胞的生理。掌握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等生理过程。了解血小 板的止血功能。掌握ABO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熟悉Rh血型系统。 重点:生理止血、血型分型依据 难点:血浆渗透压,血液凝固过程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