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共轭剪节理的 应力状态:两组共轭剪 节理的交线方向代表2 轴,两组共轭剪节理面 的夹角的平分线分别 02 代表σ1和σ轴的方向 3 般来说,1位于锐夹 角平分线的方向,3位 于钝夹角平分线的方 向 图5-9共轭剪节理与主应力轴 的相互关系
(7) 共轭剪节理的 应力状态: 两组共轭剪 节理的交线方向代表s2 轴, 两组共轭剪节理面 的夹角的平分线分别 代表s1和s3轴的方向。 一般来说, s1位于锐夹 角平分线的方向, s3位 于钝夹角平分线的方 向。 第五章 节 理
2.张节理及其特征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 作用而形成的破裂面。 (2)张节理一般规模较 平面上延伸不远,剖面 上切割不深,产状不甚稳 组节理有时呈侧列 3)张节理面一般粗糙 不平,节理面上无擦痕。 4)在砾岩和砂岩中发 育的张节理,不穿切砾石 和砂粒,而是绕过砾石和 砂粒弯折延伸
2. 张节理及其特征: (1)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 作用而形成的破裂面。 (2) 张节理一般规模较 小, 平面上延伸不远, 剖面 上切割不深, 产状不甚稳 定。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 产出。 (3) 张节理面一般粗糙 不平, 节理面上无擦痕。 (4) 在砾岩和砂岩中发 育的张节理, 不穿切砾石 和砂粒, 而是绕过砾石和 砂粒弯折延伸。 第五章 节 理
(5)张节理往往呈开启张口 状态,可被岩脉、矿脉充 填 (6)张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 接形式:多为不规则形 态,另有树枝状、多级分 叉、杏仁状结环。 (7)在共轭剪裂带中形成的 张节理多呈雁列状。 图5-14张节理尾端变化形式 图5-15北京西山一条张剪性节理 (据马宗看等 A一树枝状分又,B一杏仁状结环 牲意剪节中纤细石英品体与主节理壁的交角
(5) 张节理往往呈开启张口 状态, 可被岩脉、矿脉充 填。 (6) 张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 接形式: 多为不规则形 态, 另有树枝状、多级分 叉、杏仁状结环。 (7) 在共轭剪裂带中形成的 张节理多呈雁列状。 第五章 节 理
(8)张节理是在 平行于节理面的压应 力或垂直于节理面的 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张节理面的垂 线方向代表σ3方向, 张节理与应变椭球体 的最大应变轴A轴。 图5-29水平挤压下褶皱发育之初可能 孕育的共轭剪节理 右下图为应变椭球体三个应变轴方位
(8) 张节理是在 平行于节理面的压应 力或垂直于节理面的 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 张节理面的垂 线方向代表s3方向, 张节理与应变椭球体 的最大应变轴A轴。 第五章 节 理
节理力学性质的转化: 些早期形成的剪节 理,在后期构造变形中会 被改造或叠加,例如:早期 在南北向挤压下形成一对 共轭剪节理,后期在南北 向顺时针剪切力的作用下 北东向一组剪节理被改造 为北东向的张节理;若后 期发生的是南北向逆时针 剪切力,则早期的北西向 B 组剪节理被改造成北西 向的张节理。 图5-16在南北向挤压下形成的一对共轭剪倒 A),后期又在南北向力偶作用下,顺先成一组 剪节理形成(B)或(c)形式的张节疆
节理力学性质的转化: 一些早期形成的剪节 理, 在后期构造变形中会 被改造或叠加, 例如: 早期 在南北向挤压下形成一对 共轭剪节理, 后期在南北 向顺时针剪切力的作用下, 北东向一组剪节理被改造 为北东向的张节理; 若后 期发生的是南北向逆时针 剪切力, 则早期的北西向 一组剪节理被改造成北西 向的张节理。 第五章 节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