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所室息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代表,是一位杰出的唯我主义哲学家。他的巨大功绩在 于通过反对基督教神学和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他把自然界 和人类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坚持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才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些思 想对于人们从唯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费尔巴哈简单地否定了黑 格尔,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同唯心主义一起抛弃了。他的哲学没有超出18世纪资产阶级唯物 主义的范围。他的唯物主义还是形而上学的,他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的哲 学同黑格尔哲学一样,都没有解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离的问题,黑格尔保守的唯心主义室 息了合理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限制了他的唯物主义。因而他们的哲学都不能 适应当时已经成为独立的力量而走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适应时代要求而出现 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思想发展的第三种历史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遗产,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 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解决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矛盾,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 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起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变革。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它超越了以往的旧哲学,使哲学的 主题、职能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 思主义哲学,就要深刻地领会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掌握其根本方法,指导我们正在从事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历史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已跨入了 个新的时代。旧的哲学已经不能代表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创立新的哲学才能适应新的历史 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产生的,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的 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资本主义已经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确立起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业革命的发 生与扩展,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航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世界越 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开创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 代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 史的进步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正确、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内在 联系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使得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愈来愈危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 经济危机频繁出现。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撕去了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经济因素以及围 绕经济利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明显 地暴露出来,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它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代替它的未 来社会将具有什么样的基本规定性等等,这便是那个时代提出的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及其 哲学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中产生的。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也随之成长起来。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 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日趋成熟,19世 纪40年代,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31年到1834年,法国里昂工 人发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从1836年开始,英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 延续了10余年,斗争浪潮遍及全国。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了武装起义
被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所窒息。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代表,是一位杰出的唯我主义哲学家。他的巨大功绩在 于通过反对基督教神学和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他把自然界 和人类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坚持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才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些思 想对于人们从唯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费尔巴哈简单地否定了黑 格尔,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同唯心主义一起抛弃了。他的哲学没有超出 18 世纪资产阶级唯物 主义的范围。他的唯物主义还是形而上学的,他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的哲 学同黑格尔哲学一样,都没有解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离的问题,黑格尔保守的唯心主义窒 息了合理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限制了他的唯物主义。因而他们的哲学都不能 适应当时已经成为独立的力量而走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适应时代要求而出现 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思想发展的第三种历史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遗产,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 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解决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矛盾,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 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起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变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它超越了以往的旧哲学,使哲学的 主题、职能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 思主义哲学,就要深刻地领会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掌握其根本方法,指导我们正在从事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历史发展到 19 世纪 40 年代,已跨入了 一个新的时代。旧的哲学已经不能代表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创立新的哲学才能适应新的历史 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产生的,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的 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资本主义已经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确立起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业革命的发 生与扩展,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航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世界越 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开创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 代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 史的进步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正确、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内在 联系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使得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愈来愈危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 经济危机频繁出现。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撕去了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经济因素以及围 绕经济利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明显 地暴露出来,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它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代替它的未 来社会将具有什么样的基本规定性等等,这便是那个时代提出的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及其 哲学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中产生的。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也随之成长起来。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 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日趋成熟,19 世 纪 40 年代,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31 年到 1834 年,法国里昂工 人发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从 1836 年开始,英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 延续了 10 余年,斗争浪潮遍及全国。1844 年 6 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了武装起义
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由分散的自发的 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联合行动,他们提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的革命要 求,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作用。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的斗争 先后都失败了。这表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得到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为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服务的 3.自然科学前提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 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在研究方式 上发生了一个飞跃,即从经历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搜集材料的阶段发展到系统地整理材料阶 段,人们对事物的研究也从分门别类的认识上升到理论概括阶段。研究方式的这种转变带来 的重要成果是揭示了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发展过程,一些新的学科如地质学 胚胎学、古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等都陆续建立起来。其中,关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 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三大科学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三大发 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 总的说来也能够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 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的清晰图画。”这就是说,“新的自然观就其 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存 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 着。”这就有力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为从哲学上概括物质世界发展的 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自然科学基础。 4.思想理论来源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学说的创立,都同以往的思想文化有一定的继 承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同其他新的学说一样,也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的。马克 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 生具有直接意义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 尔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 动形式的哲学家。他对形而上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他 在阐述“绝对观念”的辨证发展中,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他提出了关于矛盾是发展的内在源泉的思想,关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思想,关于发展形式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并且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过程,揭示了概念 的矛盾运动。这是黑格尔对辩证法所作的重要贡献,是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但是,黑 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它的表现形式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 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当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取代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欧洲哲学 史上占统治地位时,费尔巴哈奋起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的绝 对精神创造万物,是用理性的形式宣扬了“上帝创造了万物”。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主 义,宣称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神学还原为人本学。他运用人本学的理论论证了唯物主义自然 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坚决维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理,彻底否认所谓在物质世界 之外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但是,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 尔的唯心主义时,把辩证法也简单地抛弃了,这就使得他的这种唯物主义哲学带有较浓厚的 形而上学性,并且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是一种不彻底的“半截子”唯物主义 以上四个方面说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与此同 时,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上也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 共产主义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工人 运动,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他们对德国古典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 性的改造,汲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并克服了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 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崭新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由分散的自发的 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联合行动,他们提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的革命要 求,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作用。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的斗争 先后都失败了。这表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得到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为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服务的。 3.自然科学前提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 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在研究方式 上发生了一个飞跃,即从经历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搜集材料的阶段发展到系统地整理材料阶 段,人们对事物的研究也从分门别类的认识上升到理论概括阶段。研究方式的这种转变带来 的重要成果是揭示了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发展过程,一些新的学科如地质学、 胚胎学、古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等都陆续建立起来。其中,关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 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三大科学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三大发 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 总的说来也能够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 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的清晰图画。”这就是说,“新的自然观就其 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存 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 着。”这就有力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为从哲学上概括物质世界发展的一 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自然科学基础。 4.思想理论来源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学说的创立,都同以往的思想文化有一定的继 承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同其他新的学说一样,也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的。马克 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 生具有直接意义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 尔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 动形式的哲学家。他对形而上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他 在阐述“绝对观念”的辨证发展中,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他提出了关于矛盾是发展的内在源泉的思想,关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思想,关于发展形式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并且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过程,揭示了概念 的矛盾运动。这是黑格尔对辩证法所作的重要贡献,是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但是,黑 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它的表现形式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 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当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取代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欧洲哲学 史上占统治地位时,费尔巴哈奋起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的绝 对精神创造万物,是用理性的形式宣扬了“上帝创造了万物”。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主 义,宣称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神学还原为人本学。他运用人本学的理论论证了唯物主义自然 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坚决维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理,彻底否认所谓在物质世界 之外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但是,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 尔的唯心主义时,把辩证法也简单地抛弃了,这就使得他的这种唯物主义哲学带有较浓厚的 形而上学性,并且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是一种不彻底的“半截子”唯物主义。 以上四个方面说明,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与此同 时,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上也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 共产主义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工人 运动,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他们对德国古典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 性的改造,汲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并克服了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 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崭新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现 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鲜明的基本特征,其中实践性是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个基本 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旧哲学,已经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但都没有看到人民群众革 命实践的意义,没有正确说明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与理论的本质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 以“解释世界”为己任的旧哲学的超越,就表现在它强调“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这种实践性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意思:第一,他在理论上全面地、科学的论证了实践是人类 有目地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因而也是 切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二,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受实践检验,并以实 践作为最终的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在指导群众的 行动中转化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实 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理论概括。实践的观点是新的世界 观和历史观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 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仅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更重要的是揭示 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将社会发展史从根本上理解为生产实践史即劳动史,劳动 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奥秘的一把钥匙。可以说,没有对实践的科学阐述,就没有历 史唯物主义,就没有哲学发展史上的这一伟大变革,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革命。 第一,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 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 运动的普遍规律”为对象,否定了那种企图包括一切科学并凌驾其上的“科学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哲学,虽然也以认识世界的总体作为自己的任务,但由于那时 的科学成就还不足以给世界发展的全貌提供一幅完整的图画,所以,即使是唯物主义哲学, 也不可能完全依赖科学的成果,实现认识世界总体的任务。为了描绘世界的全貌,哲学家们 必须在许多方面凭借逻辑或想象进行推演,以弥补科学材料的不足,这些哲学往往企图站在 科学之上,独立地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并称之为“科学之科学”。他们认为在自 己的哲学体系中应该而且已经穷尽了世界上的一切知识。尽管这些哲学对当时的科学成就有 所概括,但更多地是包括大量的主观臆测的成分,甚至也有不科学的、荒谬的因素。这种哲 学淹没了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没有正确地解决哲学的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结東了包罗万象的旧哲学体系,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从 而使之成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第二、在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 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总体上是相脱离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虽然有某 种程度的结合,但大都是自发的、直观的、缺乏科学依据的,因而经不起唯心主义和形而上 学的进攻。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由于唯物主义脱离了辩证法,因而不可能将唯 物主义贯彻到底:辩证法脱离了唯物主义,也就受到了限制和歪曲。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虽 然有些进步的思想家也试图唯物地揭示某些社会现象,但从总体上来说,包括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在内的旧哲学,在历史观方面都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高度统一起来,建立 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种既唯物又辨证的科学世界观,不仅正确地回答了世界的本 质是什么的问题,而且正确地回答了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由于客观物质世界本来就是普遍 联系、永恒发展变化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地解释世界本原的时,已经 内在的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揭示世界状况怎么样时,又必然把唯物主义 当作自己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辩证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从而结 束了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中的伟大成果, 它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第三,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现 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鲜明的基本特征,其中实践性是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个基本 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旧哲学,已经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但都没有看到人民群众革 命实践的意义,没有正确说明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与理论的本质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 以“解释世界”为己任的旧哲学的超越,就表现在它强调“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这种实践性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意思:第一,他在理论上全面地、科学的论证了实践是人类 有目地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因而也是 一切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二,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受实践检验,并以实 践作为最终的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在指导群众的 行动中转化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实 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理论概括。实践的观点是新的世界 观和历史观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 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仅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更重要的是揭示 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将社会发展史从根本上理解为生产实践史即劳动史,劳动 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奥秘的一把钥匙。可以说,没有对实践的科学阐述,就没有历 史唯物主义,就没有哲学发展史上的这一伟大变革,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革命。 第一,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 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 运动的普遍规律”为对象,否定了那种企图包括一切科学并凌驾其上的“科学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哲学,虽然也以认识世界的总体作为自己的任务,但由于那时 的科学成就还不足以给世界发展的全貌提供一幅完整的图画,所以,即使是唯物主义哲学, 也不可能完全依赖科学的成果,实现认识世界总体的任务。为了描绘世界的全貌,哲学家们 必须在许多方面凭借逻辑或想象进行推演,以弥补科学材料的不足,这些哲学往往企图站在 科学之上,独立地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并称之为“科学之科学”。他们认为在自 己的哲学体系中应该而且已经穷尽了世界上的一切知识。尽管这些哲学对当时的科学成就有 所概括,但更多地是包括大量的主观臆测的成分,甚至也有不科学的、荒谬的因素。这种哲 学淹没了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没有正确地解决哲学的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结束了包罗万象的旧哲学体系,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从 而使之成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第二、在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 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总体上是相脱离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虽然有某 种程度的结合,但大都是自发的、直观的、缺乏科学依据的,因而经不起唯心主义和形而上 学的进攻。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由于唯物主义脱离了辩证法,因而不可能将唯 物主义贯彻到底;辩证法脱离了唯物主义,也就受到了限制和歪曲。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虽 然有些进步的思想家也试图唯物地揭示某些社会现象,但从总体上来说,包括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在内的旧哲学,在历史观方面都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高度统一起来,建立 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种既唯物又辨证的科学世界观,不仅正确地回答了世界的本 质是什么的问题,而且正确地回答了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由于客观物质世界本来就是普遍 联系、永恒发展变化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地解释世界本原的时,已经 内在的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揭示世界状况怎么样时,又必然把唯物主义 当作自己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辩证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从而结 束了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中的伟大成果, 它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第三,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
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社会作用是 过去任何旧哲学所不能比拟的。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更强调革命地改造世 界,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哲学,全面地、科学地论证了实践在认识中的 决定作用和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它坚持自己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且要不断 地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体现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因为具有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因而它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所谓科学 性,就是它的正确性、真理性,是指它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是指它通过实践和自 然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之所以是同那些脱离实践 的抽象教条截然不同的哲学,正在于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发展的科学真理。它永远同实践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把自己的战斗生涯看作是在永无 止境的科学道路上攀登,恩格斯把马克思称为“科学巨匠”,列宁称马、恩的著作是“科学 的著作”。实践性以及由此而来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本质和灵魂;离开了实 践性、科学性,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它也就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不把任何现存的事物看成是永恒的、神圣不可侵犯 的东西,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它 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阶级性是它的又一特点,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 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在阶级社会里,一切哲学都是 有阶级性的,超阶级的“无党派”哲学是没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 表现,其任务是为解放全人类服务的,因而没有狭隘的阶级私利和阶级偏见。马克思主义哲 学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公开宣布自己代表无产阶级从而也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 益,是为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最革命、最进步的事 业提供的理论武器,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对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 变现存的事物。”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其他哲学所办不到的,其他哲学多数属于剥削 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少数剥削者的利益,为剥削制度作论证,这就决定了它的程度不同的 狭隘性和虚伪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它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它越是广泛地掌握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越是化为广大群众的革命实践, 就越呈现出它的真理性和阶级性的统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这一理论对世 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 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把二者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崭新的哲学,它把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于自身之中。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担当起无产阶级所 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些什么功能?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思想武器作用?这是需要给以科学回答的问题。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人们把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功能无限夸大,出现了所谓“哲学万能论”,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 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的公式,期望它能够回答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也有人否认或贬 低哲学的功能,认为“哲学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因此,正确地评价哲学 科学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中的基本 功能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侧面阐述。但一般说来,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有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哲学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哲学以高度概括的理论形式反映现实,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它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服务于实践,指导人们的实
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社会作用是 过去任何旧哲学所不能比拟的。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更强调革命地改造世 界,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哲学,全面地、科学地论证了实践在认识中的 决定作用和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它坚持自己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且要不断 地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体现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因为具有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因而它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所谓科学 性,就是它的正确性、真理性,是指它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是指它通过实践和自 然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之所以是同那些脱离实践 的抽象教条截然不同的哲学,正在于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发展的科学真理。它永远同实践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把自己的战斗生涯看作是在永无 止境的科学道路上攀登,恩格斯把马克思称为“科学巨匠”,列宁称马、恩的著作是“科学 的著作”。实践性以及由此而来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本质和灵魂;离开了实 践性、科学性,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它也就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不把任何现存的事物看成是永恒的、神圣不可侵犯 的东西,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它 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阶级性是它的又一特点,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 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在阶级社会里,一切哲学都是 有阶级性的,超阶级的“无党派”哲学是没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 表现,其任务是为解放全人类服务的,因而没有狭隘的阶级私利和阶级偏见。马克思主义哲 学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公开宣布自己代表无产阶级从而也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 益,是为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最革命、最进步的事 业提供的理论武器,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对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 变现存的事物。”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其他哲学所办不到的,其他哲学多数属于剥削 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少数剥削者的利益,为剥削制度作论证,这就决定了它的程度不同的 狭隘性和虚伪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它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它越是广泛地掌握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越是化为广大群众的革命实践, 就越呈现出它的真理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这一理论对世 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 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把二者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 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崭新的哲学,它把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于自身之中。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担当起无产阶级所 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些什么功能?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思想武器作用?这是需要给以科学回答的问题。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人们把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功能无限夸大,出现了所谓“哲学万能论”,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 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的公式,期望它能够回答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也有人否认或贬 低哲学的功能,认为“哲学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因此,正确地评价哲学, 科学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中的基本 功能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侧面阐述。但一般说来,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有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哲学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哲学以高度概括的理论形式反映现实,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它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服务于实践,指导人们的实
践活动,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般原则。正如列宁所说,“马 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他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它 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哲学不像其他具体科学那样可以直接提供具体问题的具体答案,它往往要以具体科学的 理论和方法作为中介,把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地研究具体问题 为自己开辟通往现实的道路。 第二,哲学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和变革,能够唤起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 为科学发展制造舆论,扫清前进的障碍,成为推动科学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科学的发展需 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包括社会对科学的态度、社会舆论、民主气氛、自由探索精神,等等 晢学的发展,能够使社会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弄清科学的性质和作用,提高人 们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排斥、轻视科学的错误观念,养成重视科学、尊重科学和支持 科学的社会态度,给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历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传播,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先导,它帮助科学家摆脱旧思想、旧传统、旧 权威和习惯势力的错误影响,面对客观世界勇敢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打开科学硏究的新天地。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哲学高潮必然会带来思想解放的高潮,而思想的大解放必然会开创科 学繁荣高潮的新局面。 第三,哲学有提高人们理论思维的作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但依赖于观察和经 验,也要依赖于理论思维的能力,恩格斯指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 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研究总要进行理论思维,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即使对两种自然 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对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也无法了解,当然也就谈不上科学。而 理论思维的正确与否不能离开哲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工作者总是要受哲学的支配, 问题是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支配,还是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作 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为科学的研究指引方向,这是哲学对科学指导作用的最根本的方面。科学研究是脑 力劳动,要依靠思维,错误的世界观会使科学家对事物、现象做出错误的解释,在研究过程 中迷失方向。而正确的世界观则能帮助科学家提髙预测和预见能力,把握科学研究中的突破 口,选择研究方向和确定研究步骤,尽量减少研究工作的摸索和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提高 研究效率。对科学研究在方向的指导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在科学发展的转折关头更为重要 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库恩说过,特别是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 为揭开他们的领域中的迷的工具。我们从事各项科学研究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 己的理论指导,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才能比较顺利地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 探索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才能适应当代科学发展中出现的整体化趋势, 从而推动各门科学的发展 第四,哲学对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居于重要地位,起着核心和支柱的作用。它能够 帮助人们不断重构和更新心态结构和认知结构,提高精神境界,为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导向与激励的作用 无产阶级人生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实现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人生目的与道路的基本观点。无产阶级的这种人生观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 人生价值观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无私奉献。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可能 自发地产生的,只有经过认真学习,长期实践,才能逐步树立起来。在我国,剥削阶级虽然 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人民内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意 识形态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中,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 情况,在人们的思想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由于人们各自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 自我改造的要求和努力不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只有认真 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开拓新视野,发 展新观念,防止和克服来自剥削阶级以及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抵制和反对社会上各种错误思 潮的侵蚀,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不断发展着的新情况,进入新境界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践活动,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般原则。正如列宁所说,“马 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他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它 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哲学不像其他具体科学那样可以直接提供具体问题的具体答案,它往往要以具体科学的 理论和方法作为中介,把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地研究具体问题, 为自己开辟通往现实的道路。 第二,哲学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和变革,能够唤起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 为科学发展制造舆论,扫清前进的障碍,成为推动科学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科学的发展需 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包括社会对科学的态度、社会舆论、民主气氛、自由探索精神,等等。 哲学的发展,能够使社会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弄清科学的性质和作用,提高人 们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排斥、轻视科学的错误观念,养成重视科学、尊重科学和支持 科学的社会态度,给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历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传播,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先导,它帮助科学家摆脱旧思想、旧传统、旧 权威和习惯势力的错误影响,面对客观世界勇敢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打开科学研究的新天地。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哲学高潮必然会带来思想解放的高潮,而思想的大解放必然会开创科 学繁荣高潮的新局面。 第三,哲学有提高人们理论思维的作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但依赖于观察和经 验,也要依赖于理论思维的能力,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 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研究总要进行理论思维,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即使对两种自然 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对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也无法了解,当然也就谈不上科学。而 理论思维的正确与否不能离开哲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工作者总是要受哲学的支配, 问题是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支配,还是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作 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为科学的研究指引方向,这是哲学对科学指导作用的最根本的方面。科学研究是脑 力劳动,要依靠思维,错误的世界观会使科学家对事物、现象做出错误的解释,在研究过程 中迷失方向。而正确的世界观则能帮助科学家提高预测和预见能力,把握科学研究中的突破 口,选择研究方向和确定研究步骤,尽量减少研究工作的摸索和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提高 研究效率。对科学研究在方向的指导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在科学发展的转折关头更为重要。 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库恩说过,特别是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 为揭开他们的领域中的迷的工具。我们从事各项科学研究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 己的理论指导,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才能比较顺利地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 探索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才能适应当代科学发展中出现的整体化趋势, 从而推动各门科学的发展。 第四,哲学对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居于重要地位,起着核心和支柱的作用。它能够 帮助人们不断重构和更新心态结构和认知结构,提高精神境界,为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导向与激励的作用。 无产阶级人生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实现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人生目的与道路的基本观点。无产阶级的这种人生观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 人生价值观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无私奉献。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可能 自发地产生的,只有经过认真学习,长期实践,才能逐步树立起来。在我国,剥削阶级虽然 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人民内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意 识形态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中,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 情况,在人们的思想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由于人们各自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 自我改造的要求和努力不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只有认真 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开拓新视野,发 展新观念,防止和克服来自剥削阶级以及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抵制和反对社会上各种错误思 潮的侵蚀,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不断发展着的新情况,进入新境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