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粒子的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模型 一.汤姆逊原子模型 1903年英国科 学家汤姆逊提 出“葡萄干蛋 糕”式原子模 型或称为“布 丁”模型。 汤姆逊正在进行实验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为研究原子内部的结构和电荷分布,人们很自然的想利用 高速粒子去轰击原子,根据入射粒子的散射情况来了解原子 内部的情形。 散射:粒子流射入物体,与物体中 的粒子相互作用,沿各个方向射出 的现象。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一种带正电的射线 叫射线。卢瑟福对射线作了系统的研究,确认 射线实际上是高速运动的He+离子(1908,他还发现了用 粒子打在荧光屏上,通过对发光次数的计数来确定粒子的 数月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 兰的纳尔逊,毕业于新西兰大 学和剑桥大学。 1898年到加拿大任马克歧尔 大学物理学教授,达9年之 久 这期间他在放射性方面的 研究,贡献极多。1907年,任 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 1919年 Ernest Rutherford 1871 —1937 并任 的桂冠。1937年10月19日 逝世
1.设计思想 “在我年轻时,我观察过0粒子的散射,并且盖革博士(助手 在我的实验室中仔细地研究了它。他发现在重金属薄片中 粒年的散射一般是微小的,约一度左右。有一天盖革走过来 对我说,‘你是否认为跟我搞放射性方法的年轻人马斯登应该 开始作一点研究?'我说,为什么不让他查看一下是否粒孔 能有大角度的散射?’。” .卢瑟福 粒子散射应当与原子内部正电荷分布情况相关!
2、 实验装置及告是射源 F:散射箔 。S:闪烁屏 B:圆形金属匣 。A:带刻度圆盘 实验装置和模拟实验 C:光滑套轴 ◆T:抽空B的管 M:显微镜 (a)侧视图 (b)俯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