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第十章政治协商制度 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人屁政协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人民政协的组织系统和职能 第四节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第十章 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组织系统和职能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目 录
涵义和特点 (一)涵义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 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 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 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根据 革命历史和现实国情在政治生活中 的创造,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
一、涵义和特点 (一)涵义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 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 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 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根据 革命历史和现实国情在政治生活中 的创造,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
(二)特点 1.政治协商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条件的。 2政治协商的主体是有组织的、高层次的和具有广泛代 表性的。 3政治协商的内容具有政治性和全局性。 4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是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政治协商的结果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具有主要的建议、 咨询、参考作用
(二)特点 4.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是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政治协商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条件的。 2.政治协商的主体是有组织的、高层次的和具有广泛代 表性的。 3.政治协商的内容具有政治性和全局性。 5.政治协商的结果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具有主要的建议、 咨询、参考作用
创立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民党、共产 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共38人, 在重庆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即“1日政 协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 开。这次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制定并通过了为新中国奠基的三个历史性文献
二、创立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民党、共产 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共38人, 在重庆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即“1日政 协”)。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 开。这次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制定并通过了为新中国奠基的三个历史性文献
三个历史性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 法》 3)《中国人民政治物 P 协商会议组织法》
三个历史性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 法》 (3)《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组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