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同学们 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你开动脑筋,你 就会觉得试题并不难。请相信自己,成功将会属于你。当然,你还必须注意保持 试卷的书面整洁。 、积累与运用(共37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翻开《千家诗》,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xuan(▲)丽的色彩:“红 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ⅲao(▲)乱,心旷(▲) 神怡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区 A.妹妹对我的谆谆诱导,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B.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屏息聆听老师的教诲。 C.那天,我和她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D.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 羊补牢,为时太晚。 3对下列一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那叶 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 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A.③①②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1分)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同学们: 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你开动脑筋,你 就会觉得试题并不难。请相信自己,成功将会属于你。当然,你还必须注意保持 试卷的书面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共 37 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翻开《千家诗》,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 xuàn(▲)丽的色彩:“红 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 liáo(▲ )乱,心旷.(▲) 神怡。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3 分) A. 妹妹对我的谆谆诱导 ....,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B.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屏息聆听 ....老师的教诲。 C. 那天,我和她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 ....,各奔东西了。 D.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 羊补牢 ...,为时太晚。 3.对下列一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 ▲ 那叶 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 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1 分) (1) ▲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3)绿树阴浓夏日长 (高骈《山亭夏日》) 登高必自卑。 (5)东隅已逝, (6)青女素娥俱耐冷, (李商隐《霜月》) (7)淡白的花,和青年说: (8)走进唐诗宋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人们的月亮情结:《十五夜望月》中 的诗句,既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又写出了天下 离人的绵绵情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5名著阅读。(4分) 洞中历险”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精彩篇章。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 面两小题 ①与汤姆一起经历这次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其中最能 体现汤姆沉着、智慧的情节是什么?(2分) ②“洞中历险"中,汤姆见到印第安人乔的身子,他吓得″撒腿就跑〃。请说出 汤姆害怕见到印第安人乔的具体原因。(2分)) 6综合实践 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 参与解决。(12分)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4分) 闯红灯 闯红灯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 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个对象,对其进行规 劝。(3分) ①—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3)绿树阴浓夏日长, ▲ 。 (高骈《山亭夏日》) (4) ▲ ,登高必自卑。 (5)东隅已逝, ▲ 。 (6)青女素娥俱耐冷, ▲ 。(李商隐《霜月》) (7)淡白的花,和青年说:“ ▲ !” (8)走进唐诗宋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人们的月亮情结:《十五夜望月》中 “ ▲ , ▲ ”的诗句,既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又写出了天下 离人的绵绵情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 ▲ ”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5.名著阅读。(4 分) “洞中历险”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精彩篇章。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 面两小题。 ① 与汤姆一起经历这次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其中最能 体现汤姆沉着、智慧的情节是什么?(2 分) ▲ ②“洞中历险“中,汤姆见到印第安人乔的身子,他吓得”撒腿就跑“。请说出 汤姆害怕见到印第安人乔的具体原因。(2 分)) ▲ 6.综合实践 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 参与解决。(12 分)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其中的信息 .....。.(.不得出现数字 ......) . (4 分) ▲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 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 劝。(3 分)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 20 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 10 块钱的。” ▲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 闯红灯人数 12 86 369 84
(3)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 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 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识, [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买做到文明出行。①两处画 线句子都有语病,应该将▲"删去,把“▲“改为“ 。②最后三句 [A[BI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与[▲]调换。(只填序号)(5分)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11)小题。(17分)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 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 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_癞蛤蟆 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 鞭数十,驱之别院 7.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3分) A于土墙凹凸处(在) 神游其中(想像) B项为之强(僵硬) 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 C.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鞭数十(鞭子) D.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8.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分)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3分) 11.“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 句。(3分)
(3)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 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 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识, [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买做到文明出行。①两处画 线句子都有语病,应该将“ ▲ ”删去,把“▲ ”改为“ ▲ ”。 ②最后三句 [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 ]与[▲ ]调换。(只填序号)(5 分)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7——11)小题。(17 分)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 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 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 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 鞭数十,驱之别院。 7.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3 分) A..于.土墙凹凸处( 在 ) 神.游其中 ( 想像 ) B.项为之强.( 僵硬 ) 留蚊于素.帐中 (白色的) C.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鞭.数十(鞭子) D.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8.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2 分)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3 分) 11.“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 句。(3 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二)阅读<社戏>片段完成(12--15)小题。(10分)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晩饭时候, 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 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 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 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 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 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 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2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分) 13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描写方法 分别表现了双喜的 的特点。(3分) 14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 15.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 用是什么? (3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1题。(16分)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蓖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 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 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 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 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如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 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一一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 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 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
(二)阅读<社戏>片段完成(12——15)小题。(10 分)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 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 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 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 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 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 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 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 12.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 (2 分) 13.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 ▲ 描写方法, 分别表现了双喜的 ▲ 、 ▲ 的特点。(3 分) 14.“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2 分) 15.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 用是什么? ▲ (3 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6~21 题。(16 分)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 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 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 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 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 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 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 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 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 带上。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一一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 了 同桌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 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 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 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6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7面对三件捐物,娘为什么选择红毛衣,英选择文具盒?(3分) 答 18: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 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19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分) 20.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4 分) 答 作文(40分) 21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些事情使你快乐、激动,有些事情使你苦恼、懊悔,有些事 情使你惊讶,反感…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不局限于提示中所列的内容 2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3叙事要具体,中心要明确,可加适当议论、抒情; 4字数不少于550字。 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 了。 同桌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 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 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 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6.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对三件捐物,娘为什么选择红毛衣,英选择文具盒?(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 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 分) 21.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些事情使你快乐、激动,有些事情使你苦恼、懊悔,有些事 情使你惊讶,反感……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不局限于提示中所列的内容; 2.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3.叙事要具体,中心要明确,可加适当议论、抒情; 4.字数不少于 550 字。 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