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了解) 耗氧过程 碳化过程耗氧 K BOD BOD BOD BOD 硝化过程耗氧 Kat PBOD-PBODPBODPBODN 若考虑硝化比碳化的滞后时间a,则上式为: KN(t-a BOD BOD, -e
n 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 (了解) 4 耗氧过程 · 碳化过程耗氧 K t BOD BOD BOD BOD e a c a 1 1 1 · 硝化过程耗氧 K t BOD BOD BOD BOD N N n N e 1 2 若考虑硝化比碳化的滞后时间a,则上式为: K t a BOD BOD N N e - 1 2
耗氧过程 水生植物呼吸耗氧 BOD R t 水体底泥耗氧(机理未清楚,了解) BOD BOD KhP BOD
4 耗氧过程 · 水生植物呼吸耗氧 R dt d BOD 3 · 水体底泥耗氧 (机理未清楚,了解) c BOD BOD b BOD r K dt d dt d b d d 1 4
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 复氧过程:大气+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大气复氧P70 氧气由大气进入水体的传质速率与水体的氧亏量p 成正比 pD K2p 其中: 468 D (淡水,常压下) DO 31.6+T pm.=146244-0.367134T+0.004497272-0.0966S+0.00205S7+0.00739S2 (河口处的含盐水) K T-20 2.T 2,20 通常取b,=1.024
n 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 4 复氧过程: 大气+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 大气复氧 P70 氧气由大气进入水体的传质速率与水体的氧亏量D 成正比: D D K dt d 2 D DO s DO T DO s 31 .6 468 其中: (淡水,常压下) 2 2 14 .6244 0.367134 T 0.0044972 T 0.0966 S 0.00205 ST 0.0002739 S DO s (河口处的含盐水) 1.024 20 2, 2,20 r T K T K r 通常取
复氧过程 光合作用p70 时间平均模型为: a t 以上公式无需背诵,了解即可
4 复氧过程 · 光合作用 p70 时间平均模型为: P t P O 以上公式无需背诵,了解即可
水温的变化 引起水温变化的工业污染源:发电厂、 化工厂等排放的热水。 引起水温变化的自然因素:水面同大气 的热量交换、水体同河床的热量交换、 太阳的辐射等。 END
n 水温的变化 4 引起水温变化的工业污染源:发电厂、 化工厂等排放的热水。 4 引起水温变化的自然因素:水面同大气 的热量交换、水体同河床的热量交换、 太阳的辐射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