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20085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四、五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分 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 密封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江宁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D(3分) A.汤匙/钥匙劳模/字模 亲属/属文粘稠/粘连 B.牲畜/畜产街头巷尾/巷道相反/相貌剥削/剥皮 C.包括/挺括什么/什锦 没有/淹没 勒紧/勒索 D.朴实体素纤维纤尘不染甲壳/地壳饮水/冷令饮 答案:A.匙:chi汤匙shi钥匙mo劳模/mu字模shu亲属/hu属文nian粘稠/zhan粘连 B.chu牲畜/xu畜产巷: XIang街头巷尾/hang巷道相 XIang相反/ XIang相貌b剥削/bao剥 皮 C.ku包括/gua挺括shen什么/shi什锦mei没有/mo淹没li勒紧/le勒索 D.pd朴实、朴素xin纤维、纤尘不染qiao甲壳、地壳yin饮水、冷饮、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的王莲,叶片直径最大达4米,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 B.他们两个人因为工作原因偶尔接触过几次,平时少有来往,关系很一般,可以说是 君子之交淡如水 C.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严格按课程标准照本宣科,不能随意改造 D.法国哲学家福柯对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加以否定后,经他修改,1962 年再版的这本书几乎今是昨非。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B、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可以说已经达到维妙维肖、出神入化的境界。 C、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 较低。 D、一对夫妇特意赶到市“红十字会”赈灾救助中心,一人捐献了2000元人民币。 答案:B.A对于”多余。C“不但”与“中药”换位。D“一人”有歧义 4.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4分)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 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 置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
江宁高级中学 2008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 2008.5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8 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四、五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分 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 密封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江宁高级中学 2008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D(3 分) A.汤匙/钥匙 劳模/字模 亲属/属文 粘稠/粘连 B.牲畜/畜产 街头巷尾/巷道 相反/相貌 剥削/剥皮 C.包括/挺括 什么/什锦 没有/淹没 勒紧/勒索 D.朴实/朴素 纤维/纤尘不染 甲壳/地壳 饮水/冷饮 答案:A.匙:chí 汤匙/shi 钥匙 mó劳模/mú字模 shǔ 亲属/zhǔ 属文 nián 粘稠/zhān 粘连 B.chù 牲畜/xù 畜产巷:xiàng 街头巷尾/hàng 巷道相 xiāng 相反/xiàng 相貌 bō 剥削 / bāo 剥 皮 C.kuò包括/guā 挺括 shén 什么 / shí 什锦 méi 没有/mò淹没 lēi 勒紧 / lè 勒索 D.pǔ 朴实、朴素 xiān 纤维、纤尘不染 qiào 甲壳、地壳 yǐn 饮水、冷饮、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A.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的王莲,叶片直径最大达 4 米,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 ....。 B.他们两个人因为工作原因偶尔接触过几次,平时少有来往,关系很一般,可以说是 君子之交淡如水 .......。 C.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严格按课程标准照本宣科 ....,不能随意改造。 D.法国哲学家福柯对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加以否定后,经他修改,1962 年再版的这本书几乎今是昨非 ....。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B、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可以说已经达到维妙维肖、出神入化的境界。’ C、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 较低。 D、一对夫妇特意赶到市“红十字会”赈灾救助中心,一人捐献了 2000 元人民币。 答案:.B.A对于”多余。C“不但”与“中药”换位。D“一人”有歧义。 4.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4 分)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 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 置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
的文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 在,可以有限传播,但往往是行之不远。政治经济的优势使其文化拥有了话语权和说服力, 这一文化才能够被接受者容纳。韩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文化方面的成功者,其政治经 济确有相对优势,譬如经济,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图书岀版、化妆品等行业,在中国 就很有影响力。对经济及其产品的认同,为文化传播奠定了认同基础。而事实是,韩国文化 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确实具有高位优势,顺应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是由高往低这一规 律。 4、全球化的时代趋势,政治经济的优势,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具有的高位 优势。(答对1点得1分,两点得2分,3点得4分) 5.用书面语和肯定陈述的形式,构成四个六字的动宾短语,来表达温家宝总理原话的意 思。(5分)《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7日报道,温家宝总理在湖北省视察时指出,保持 农村社会稳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①土地不能动,②负担不能重,③粮价不能 低,④干部不能凶"。 答案:①珍惜国土资源②减轻农民负担③稳定(或提高)粮食价格④转变干部作风(答对1 点得1分,两点得2分,3点得4分,4点得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 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_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 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 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 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 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 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 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都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 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 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 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 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氽辜。然既遗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 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
的文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 在,可以有限传播,但往往是行之不远。政治经济的优势使其文化拥有了话语权和说服力, 这一文化才能够被接受者容纳。韩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文化方面的成功者,其政治经 济确有相对优势,譬如经济,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图书出版、化妆品等行业,在中国 就很有影响力。对经济及其产品的认同,为文化传播奠定了认同基础。而事实是,韩国文化 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确实具有高位优势,顺应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是由高往低这一规 律。 4、全球化的时代趋势,政治经济的优势,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具有的高位 优势。(答对 1 点得 1 分,两点得 2 分,3 点得 4 分) 5.用书面语和肯定陈述的形式,构成四个六字的动宾短语,来表达温家宝总理原话的意 思。(5 分)《中国青年报》2005 年 3 月 7 日报道,温家宝总理在湖北省视察时指出,保持 农村社会稳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①土地不能动,②负担不能重,③粮价不能 低,④干部不能凶”。 答案:①珍惜国土资源②减轻农民负担③稳定(或提高)粮食价格④转变干部作风(答对 1 点得 1 分,两点得 2 分,3 点得 4 分,4 点得 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8 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 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 ,临召囚 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 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 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 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 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 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都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 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 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 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 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遗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 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高宗从其奏
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囚等皆感恩贷 :宽恕 B.为狱者不当如此耶狱:监狱 C.叙勋必须刻削 叙:奖励 D.龄之竟得流放岭外竟:终于 答案:B狱:案件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临“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3分)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③临所入者独无言 ④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⑤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⑥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A.①②④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答案:C①指唐临体察民情:②是皇帝希望唐临公正执法的话:⑤是唐临概述萧龄之案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同到 狱中 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 象 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 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 众议,终于依法判处。 答案:D“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应该是皇帝看到群臣议论定罪量刑的奏告而发 怒,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3分) 译文: 译文: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他们出去(耕 种),县令不允许。(会、白、出各1分)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3分) 译文: 译文: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务必 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人残、失罪、务各1分 (3)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3分) 译文: 译文:因为萧龄之受委任治理边疆大州郡,贪赃罪行恶劣,追究事情根源得到事证,死有余 辜。(以、受大藩、原情取事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韩愈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雪 韩愈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新年都未有芳华 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月初惊见草芽 最是一年春好处, 白雪却嫌春色晚, 绝胜烟柳满皇都。 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两首诗都是写早春景色,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一句诗分别 是 (4分)
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囚等皆感恩贷. 贷:宽恕 B.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狱:监狱 C.叙.勋必须刻削 叙:奖励 D.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竟:终于 答案:B 狱:案件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临“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3 分) ①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③临所入者独无言 ④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⑤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 ⑥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⑤ 答案:C ①指唐临体察民情;②是皇帝希望唐临公正执法的话;⑤是唐临概述萧龄之案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同到 狱中。 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 象。 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 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 众议,终于依法判处。 答案:D “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应该是皇帝看到群臣议论定罪量刑的奏告而发 怒,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他们出去(耕 种),县令不允许。(会、白、出各 1 分)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务必 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人残、失罪、务各 1 分) (3)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译文:因为萧龄之受委任治理边疆大州郡,贪赃罪行恶劣,追究事情根源得到事证,死有余 辜。(以、受大藩、原情取事各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韩愈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 雪 韩愈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新年都未有芳华, 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月初惊见草芽。 最是一年春好处, 白雪却嫌春色晚, 绝胜烟柳满皇都。 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两首诗都是写早春景色,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一句诗分别 是 和 。(4 分)
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2分)二月初惊见草芽。(2分) (2)、两首诗都写早春景色,构思上有接近之处,但表现手法却不相同,请你就表现手法不 同之处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前一首将远近的草色作了对比,将草与柳作了对比,以表现早春景物的特征(2分) 后一首诗先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写得富于波澜:后用拟人手法,一个“嫌”字,一个“穿 字,把春雪写得有灵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啼 (4)有志者,事竟成, 有心人,天不 负 。(蒲松龄)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城市,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杨璋 ①我的故乡是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这个拥有沧桑经历的旅游 城市的骄傲和资本。不过,缅邈的历史是静态生物体,已是停止生长了的,只是静默地隐居 在石城的一隅较之这些年来南京市貌建设的飙速成长古都的古意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 如果你特去寻芳,也许可以在巍巍明孝陵的肃穆庄严中,抑或是在秦淮浩瀚的烟渺中领略她 那惊鸿—瞥。不过在大多数情况里的大多数人,只是在城市各个角落里忙忙碌碌地奔波,享 受着现代化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便捷方便,同时带着三分疲惫地奔跑,努力跟上城市匆匆的 生活步伐,无暇顾及到那-分古意在不着痕迹中消逝隐匿。 ②有一次,我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从新街口繁华的商业区里突围出来,抬头望望钢筋 混凝土堆砌成的高楼大厦,突然想起《上海1943》中的句歌词:“老街坊,小弄堂,是属 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③蓦地有一种模糊的怅惘涌上心头
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2 分) 二月初惊见草芽。(2 分) (2)、两首诗都写早春景色,构思上有接近之处,但表现手法却不相同,请你就表现手法不 同之处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前一首将远近的草色作了对比,将草与柳作了对比,以表现早春景物的特征(2 分) 后一首诗先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写得富于波澜;后用拟人手法,一个“嫌”字,一个“穿” 字,把春雪写得有灵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2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 ,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啼。 (4)有志者,事竟 成, , ;有 心人,天不 负, , 。(蒲松龄)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城市,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杨璋 ①我的故乡是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这个拥有沧桑经历的旅游 城市的骄傲和资本。不过,缅邈的历史是静态生物体,已是停止生长了的,只是静默地隐居 在石城的一隅,较之这些年来南京市貌建设的飙速成长,古都的古意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 如果你特去寻芳,也许可以在巍巍明孝陵的肃穆庄严中,抑或是在秦淮浩瀚的烟渺中领略她 那惊鸿一瞥。不过在大多数情况里的大多数人,只是在城市各个角落里忙忙碌碌地奔波,享 受着现代化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便捷方便,同时带着三分疲惫地奔跑,努力跟上城市匆匆的 生活步伐,无暇顾及到那一分古意在不着痕迹中消逝隐匿。 ②有一次,我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从新街口繁华的商业区里突围出来,抬头望望钢筋 混凝土堆砌成的高楼大厦,突然想起《上海 1943》中的一句歌词:“老街坊,小弄堂,是属 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③蓦地有一种模糊的怅惘涌上心头
④绸缪萦怀的古意渐渐被摩登遒劲的新潮替代。安静地蛰伏在破旧城墙不起眼的砖块 里,不声不响。这应该是每个古城心里最柔软的疼痛吧 ⑤古城的艰难体现在自己对自己定位的矛盾上。谁都不甘心一边喝着小米粥啃着大白 菜,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城市在变革发展中一步步走向繁荣富裕。于是下定决心大力发展 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把自己打造成焕然一新的经济中心城市。又不忍抛弃历史文化 名城的称号,便在发展的同时试图把那一分埋藏在古城砖里的古色古香挖掘出来。 ⑥从前的鼓楼横跨着条南唐时期的玄武桥,现代的南京人想建一座新桥,怕毁了一份 历史文化遗产,竟然起用了一个貌似折衷的方案:古桥拆一半,留一半。新桥一半建在古桥 的原址上,一半另起炉灶,建在空阔之处。桥建好后,我天天从那桥上学,脚下走过的, 半是遗留着青黄痕迹的旧石,一半是兀自新鲜的水泥。我的心,就这么微微-沉,不禁为那 桥难过 ⑦所幸的是,很快就有地方填补这份遗憾的突兀。我的校园里有一条位于教学楼和科学 馆之间的长廊,面朝操场,背向花坛。不知哪一年的哪-天,一苗嫩绿的藤悄悄依附在长廊 上,佛祖便让它们结了一段尘缘,生命在日日月月中孕育蔓延,时至今日,长廊的顶部已是 碧藤蔓的海洋,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秋阳杲杲,红日在长廊上空撒下一片灿烂,将长廊 顶随风摇动的海洋挑染成明丽的绀紫色,远远望去,像柯勒乔笔下永不褪色的颜色,古意在 不经意间一点一滴溢了出来,金陵人称她作“紫藤长廊”。 ⑧我很喜欢这条紫藤长廊,喜欢流年在她身上摹刻岀的那种独特的味道。岁月斑驳了长 廊的身体,泛黄的廊道上投射下明暗有致的光斑,风起时光斑会轻轻晃动,邂逅了长廊里的 莘荜学子,光便在他们脸上晕了去,融化在年轻的眼睛里。晨曦的长廊是求学的殿堂,各处 坐着早早赶到学校做早读的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长廊里穿梭回荡,凉风习习自有一种沁人 心脾的惬意
④绸缪萦怀的古意渐渐被摩登遒劲的新潮替代。安静地蛰伏在破旧城墙不起眼的砖块 里,不声不响。这应该是每个古城心里最柔软的疼痛吧。 ⑤古城的艰难体现在自己对自己定位的矛盾上。谁都不甘心一边喝着小米粥啃着大白 菜,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城市在变革发展中一步步走向繁荣富裕。于是下定决心大力发展 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把自己打造成焕然一新的经济中心城市。又不忍抛弃历史文化 名城的称号,便在发展的同时试图把那一分埋藏在古城砖里的古色古香挖掘出来。 ⑥从前的鼓楼横跨着一条南唐时期的玄武桥,现代的南京人想建一座新桥,怕毁了一份 历史文化遗产,竟然起用了一个貌似折衷的方案:古桥拆一半,留一半。新桥一半建在古桥 的原址上,一半另起炉灶,建在空阔之处。桥建好后,我天天从那桥上学,脚下走过的,一 半是遗留着青黄痕迹的旧石,一半是兀自新鲜的水泥。我的心,就这么微微一沉,不禁为那 桥难过。 ⑦所幸的是,很快就有地方填补这份遗憾的突兀。我的校园里有一条位于教学楼和科学 馆之间的长廊,面朝操场,背向花坛。不知哪一年的哪一天,一苗嫩绿的藤悄悄依附在长廊 上,佛祖便让它们结了一段尘缘,生命在日日月月中孕育蔓延,时至今日,长廊的顶部已是 一碧藤蔓的海洋,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秋阳杲杲,红日在长廊上空撒下一片灿烂,将长廊 顶随风摇动的海洋挑染成明丽的绀紫色,远远望去,像柯勒乔笔下永不褪色的颜色,古意在 不经意间一点一滴溢了出来,金陵人称她作“紫藤长廊”。 ⑧我很喜欢这条紫藤长廊,喜欢流年在她身上摹刻出的那种独特的味道。岁月斑驳了长 廊的身体,泛黄的廊道上投射下明暗有致的光斑,风起时光斑会轻轻晃动,邂逅了长廊里的 莘莘学子,光便在他们脸上晕了去,融化在年轻的眼睛里。晨曦的长廊是求学的殿堂,各处 坐着早早赶到学校做早读的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长廊里穿梭回荡,凉风习习自有一种沁人 心脾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