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从上述分析还已知,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因此,GDP还可通 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人来求得。这种方法叫做收人法。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人的两种方法 上面说到,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下面分 别予以说明。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 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 后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 购买及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 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 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 表示)。为什么用于投资的物品也是最终产品?资本设备难道不是像中间物品一样是用来 生产别的产品吗?为什么不属中间产品呢?要知道,资本物品(如厂房设备等)和中间物 品是有重大区别的。中间物品在生产别的产品时全部被消耗掉,但资本物品在生产别的产 品过程中只是部分地被消耗。一个钢铁厂若用40年,则每年都要耗费部分价值,40年后 全部耗费掉。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 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例如,一台设备使用年限虽然未到,但过 时了,其价值要乏损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 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为什么住宅建筑也属投资而不属消费,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 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1000 亿美元而年末为1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 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 点上的资本总量。假定某国家在2007年投资是900亿美元,该国2007年末资本存量可能 是5000亿美元。由于机器厂房等会不断磨损,假定每年要消耗即折旧400亿美元,则上 述900亿美元投资中就有400亿美元要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净增加的投资只有500亿美 元,这400亿美元因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故称重置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 资。用支出法计算GDP时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 37o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 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 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政府购买时 通过雇请公务人员、教师,建立公共设施,建造舰队等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而转移支付只 是简单地把收人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 务的交换发生。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教济金,不是因为这些人提供了服务,创造了价值, 而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要靠救济生活。 净出口指进出▣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一D就是净出口 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人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 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 品的支出。因此,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 GDP=C+I+G+(X-M) (12.1) 表12-2是美国2008年的GDP和需求的构成情况。 表12-2 2008年美国GDP和霄求构成 构成 金额(10万美元) 百分比 个人消费支出 10129.9 701 私人国内总投资 2136.1 14.8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2883.2 20.0 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707.8 -4.9 国内生产总值 14441.4 100 资料来源,U.Department of Commerce. 一、用收入法核筒国内生产总情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 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 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 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 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 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租金包括出租士 地、房屋等租赁收人及专利、版权等收人。(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 和小店铺主的收人。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 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 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 收人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 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5)资本折 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应回收的投资成本中,故也应计人GDP。 371
这样,按收人法计得的国民总收人=工资十利息十利润十租金十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 付十折旧。它和支出法计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 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人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要弄清上面说过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 些概念,还要养清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人、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些概念及其相 互关系。大体说来,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其含义在本章第二节中已说过,它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的生产活动的价 值。“某年某国产出多少?”就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总”字意指在计算 各个生产单位的产出时,未扣除当期的资本耗费即折旧,如果扣除资本耗费,那就是国内 生产净值。 2.国内生产净值(NDP) 最终产品价值并未扣去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就得 到净增加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总”和“净”对于投资也具有类 似意义。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而净投资是 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例如,某企业某年购置10台机器,其中2 台用来更换报废的旧机器,则总投资为10台机器,净投资为8台机器 3.国民收入(NI) 这里的国民收人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人。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 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 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虽构成产品 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人;相反,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虽不列入产品价格,但成为要素收 入。故前者应扣除,后者应加人 4.个人收入(PI) 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人。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 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只有一部分利润才会以红 利和股息形式分给个人。职工收入中也有一部分要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上缴有关机构。另 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各种形式从政府那里得到转移支付,如退伍军人津贴、工人失业救济 金、职工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因此,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及杜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5.个人可可支配收入(DP) 个人收人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 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下面我们用2008年美国的材料说明从GDP到 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步骤,见表12-3。 372
表12-3 美国2008年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单位:10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 14441.4 加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人 809.2 减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人 667.3 国民生 总值(GNP) 14583.3 固定资本清 1847.1 国民生产净值(NNP) 12736.2 统计误差 101.0 等于国民收人(ND 12635.2 减包含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调整的公司利润 1360.4 净税收“ 993.8 净利息 815.1 针会保险秘 政府所经营之企业的当前盈余 企业当前转移支付 08.8 加个人资产收入 1994.4 个人当期接收的转移支付 1875.9 统计误差“ 5.1 等于个人收入(PD 12238.8 械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 1432.4 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DPD 10806.4 个人各项支出 10520.0 286.4 ·,净税收指生产与进口税和补贴的差额。 ::统计误兼指闲民收入和个人收入账户中统计劳动者馨金收入时出现的祖差 :,:个人各项支出指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利息支付及个人对本国政府和国外的转移支付。 资料来源:U.sDep 这个材料有几点要说明的是: 第一,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人(如本国在外国投资获得的利润,本国公 民在外国的劳务收入等)诚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称来自国外要素 所得净额(net factor income from abroad),也称国外要素净支付。这样,国内生产总值 加上来自司外的要素净支付就可以得到国民牛产总情 第二,国民收入(要素报酬)并不会都给个人,从中要减去公司保留利润和社会保障 缴款。这里,社会保障缴款指公司为本公司员工参加杜会保险而缴纳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 用,这些要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当然,个人收入也会从政府和企业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利 息调整和红利这些途径中增加。这里,净利息是指企业付给家庭部门的利息超过家庭部门 付给企业部门的利息(消费信贷)后的余额 从表12一3中可以看到,国民收入可以指五个相互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数字,它们 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或目前已经较少使用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 (NNP)、国民收人(ND、个人收人(P)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除了上述这些概 念,还有一个国内生产净值(NDP)的概念,这是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这些 373
概念或数字显然具有各自的有用之处。然而,在宏观经济学的文献中,除非特别加以标 明,国民收人(或简称收人)是对GDP而言。在GDP的意义上,一国的总收入、总支出 和总产量是相等的 第五节国民收人的基本公式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并进而得到对分析宏观经 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这就是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这里所说的两部门系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 商),因而就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再先撇开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等 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人,都用Y表示。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 口贸易,在这种情祝下,国民收入的构成情况将是这样, 一方面,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因此,国内生产总 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 另一方面,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做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 后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人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做 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的国民收人构成为:国民收入=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消 费+储蓄,即Y=C+S。 由于C十I=Y=C十S,就得到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必须明确的是,上述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 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人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 于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一投资的恒等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 总供给(C+S)和总需求(C十)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 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然 而,这一恒等式决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 或者说事前计划的投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储蓄主要由居民户进行,投资主要由企 业进行,个人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也不相同。这就会形成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的 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均衡,引起经济的收缩和扩张。以后我们分析宏观 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或者说事前投 资等于事前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我们这里讲的储蓄一投资恒等不 是一回事。这里讲的储蓄和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投资 总是相等的。 还要说明,这里所讲储蓄等于投资,是指整个经济而言,至于某个人、某个企业或某 个部门,则完全可以通过借款或贷款,使投资大于或小于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