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为了平息民怨,也装模 作样地搞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等,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封建 腐朽的政治制度依然没有变化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为了平息民怨,也装模 作样地搞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等,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封建 腐朽的政治制度依然没有变化
背景材料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 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 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 剥削人民。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 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 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 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
背景材料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 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 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 剥削人民。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 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 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 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 4、动机:反动 5、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 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绎济、阶级)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 4、动机:反动 5、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 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
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危机更加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客观促进)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 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戊戌变法等)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危机更加严重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客观促进)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 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戊戌变法等)
辛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亥从19世纪0年代到甲午战线务前,民族资 革本新开设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 命50余宝,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家,投资 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 背20万元。 景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 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9宝。18942113年 料 :,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3%
辛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亥 革 命 的 背 景 资 料 :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 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 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 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 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 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 ,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