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 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 水平刚度变小,不能将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有效传递到横墙, 致使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房屋类型 烈度 7 8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士楼、屋盖181815l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15 7 木楼、屋盖 7
四、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 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 水平刚度变小,不能将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有效传递到横墙, 致使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木楼、屋盖 11 11 7 4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15 15 11 7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18 18 15 11 6 7 8 9 烈度 房屋类型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五、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在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 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 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烈度 部位 7 8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01.01.21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215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1.0.01.0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1.52.0 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050.50.50.0
五、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在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 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 1.5 1.5 1.0 2.0 0.0 1.2 1.2 1.0 1.5 0.5 1.0 1.0 1.0 1.0 0.5 1.0 1.0 1.0 1.0 0.5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 6 7 8 9 烈度 部位 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六、结构体系要合理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 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对称,沿水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 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平面原則 C立面原則 耐震上良好的牆面配圖》)(耐震上不良的牆面配園)耐震上良好的牆面配置)耐震上不良的牆面配圊 牆體配置 上下不連續 單一方向的牆面配置 均的牆面配置 上下連續的牆面配置 牆體上下不連續 且造成短柱 不吓均的牆面配置
六、结构体系要合理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 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对称,沿水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 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3、防震缝 体形不对称的结构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破坏更严重一些。加防 震缝可以将体形复杂的结构划成体形对称均匀的结构。 加防震缝亦有一些弊端。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楼梯间的位置 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 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 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墙面的烟囱。 6、不宜釆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4、楼梯间的位置 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 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 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墙面的烟囱。 6、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3、防震缝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体形不对称的结构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破坏更严重一些。加防 震缝可以将体形复杂的结构划成体形对称均匀的结构。 加防震缝亦有一些弊端
6.4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作到大震不倒有重要意义 各种构造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加强房屋的整体性,使之具 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延性)。 一、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设置钢筋 4d9249星盖覆蝸 混凝土构 造柱 60 构播提 46拉结 马牙 ■西 限梁 马牙搓 横墙 量 基础 L000
6.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作到大震不倒有重要意义。 (一)设置钢筋 混凝土构 造柱 各种构造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加强房屋的整体性,使之具 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延性)。 一、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