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作用机制 ▣竞争性阻滞 口非竞争性阻滯 ☐作用于突触外和突触前乙酰胆碱受体
二、作用机制 竞争性阻滞 非竞争性阻滞 作用于突触外和突触前乙酰胆碱受体
1,竞争性阻滞 (1)非去极化阻带: ◆N2受体阻断药。 ◆受体构型不变,离子通道不开放 (2)去极化阻滞: ◆N2受体激动药。 ◆受体构型改变,离子通道开放。 ◆结合后产生持续性去极化,肌肉由兴奋转入抑制,且 妨碍递质(Ach)的作用
1. 竞争性阻滞 (1)非去极化阻滞: ◆ N2受体阻断药。 ◆ 受体构型不变,离子通道不开放 (2)去极化阻滞: ◆ N2受体激动药。 ◆ 受体构型改变,离子通道开放。 ◆ 结合后产生持续性去极化,肌肉由兴奋转入抑制,且 妨碍递质(Ach)的作用
2,非竞争性阻滞 (1)离子通道阻滞: ◆关闭型阻滞:阻塞通道外口 ◆开放型阻滞:阻塞通道内▣ (2)脱敏感阻滞: ◆受体敏感性下降或D-R复合物解离减慢。 ◆受体构型不变,离子通道不开放。 ◆产生原因:去极化肌松药用量过大,给药时间过长, 伍用药物等
2. 非竞争性阻滞 (1)离子通道阻滞: ◆ 关闭型阻滞:阻塞通道外口 ◆ 开放型阻滞:阻塞通道内口 (2)脱敏感阻滞: ◆ 受体敏感性下降或D-R复合物解离减慢。 ◆ 受体构型不变,离子通道不开放。 ◆ 产生原因:去极化肌松药用量过大,给药时间过长, 伍用药物等
3,作用于突触外和突触前乙酰胆碱受体 ▣突触外受体 ◆正常人少见 ◆在失去神经支配等病理情况下大量合成 ▣突触前受体 ◆正反馈调节使肌纤维适应高频刺激(TOF)
3. 作用于突触外和突触前乙酰胆碱受体 突触外受体 ◆正常人少见 ◆在失去神经支配等病理情况下大量合成 突触前受体 ◆正反馈调节使肌纤维适应高频刺激(TOF)
三、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受体被阻断达75%以上时,肌颤搐才开始减弱: 受体被阻断达95%左右时,肌颤搐才完全抑制: 1.基本概念: (1)起效时间:给药→最大效应 (2)临床时效:给药→恢复25% (3)总时效:给药→恢复95% (4)恢复指数:恢复时间(25%→75%) (5)EDg5(肌松药等效强度指标):指在N2O、巴比妥类 和 阿片类药物平衡麻醉时,肌松药抑制单刺激肌颤搐95% 的药量
三、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受体被阻断达75%以上时,肌颤搐才开始减弱; ❖受体被阻断达95%左右时,肌颤搐才完全抑制; 1. 基本概念: (1)起效时间:给药→最大效应 (2)临床时效:给药→恢复25% (3)总时效:给药→恢复95% (4)恢复指数:恢复时间(25% →75%) (5)ED95(肌松药等效强度指标):指在N2O、巴比妥类 和 阿片类药物平衡麻醉时,肌松药抑制单刺激肌颤搐95% 的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