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有 段描写美国《亚特兰大白报》社论委员会选题 的情景: “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天的 餐,要时毫载职点 皮势成灵格安双驱的 成员都提出他们计划的论题。然后对每个论题进 行过论。有些论题激不起多少反响,而有些则犹 投下一颗原字弹。"有的选题还要投票才能确 定
◼ 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有 一段描写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论委员会选题 的情景: “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天的 晨报以及《纽约时报》或《华尔街日报》之后, 编委会就开会.讨论那些认为报纸应该加以评 论的主题。编辑委员会成员根据新闻报道内容及 其个人兴趣分配论题。.每次会议上,编委会 成员都提出他们计划的论题。然后对每个论题进 行讨论。有些论题激不起多少反响,而有些则犹 如投下一颗原子弹。"有的选题还要投票才能确 定
《新京报》评论部原主编孟波也曾介绍该报 社论的选题是怎样产生的: 首先,每天下午17:15召开新闻版组选 和各社论委员通过阅读当日各报新闻事先 准备的(每人准备三个)选题自标中,按 照重大性、象征性、关注度、关切度的标 准二个一个筛选,最终选定这四个标准最 天交集的二至三个社论选题
《新京报》评论部原主编孟波也曾介绍该报 社论的选题是怎样产生的: 首先,每天下午17:15召开新闻版组选 题会,评论部人员参与,在各版准备第二 天刊出的新闻中粗选社论选题目标;接着, 在18:30召开社论委员会,在上述选题目标 和各社论委员通过阅读当日各报新闻事先 准备的(每人准备三个)选题目标中,按 照重大性、象征性、关注度、关切度的标 准一个一个筛选,最终选定这四个标准最 大交集的二至三个社论选题
有的同学在写评论作业的过程中这样写道: “一开始收集评论选题的时候,上网 看了很多热点问题的讨论,有超女立碑、安倍 晋三访华,博客实名制、圆明园重建等。无疑 都可以作为事实性论据。而且网络上也充斥着 很多跟这些事件有关的评论文章。仔细分析, 这些事件分属不同的领域,有文化,有经济, 有政治,在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很难 写出评论文章来。所以后来还是选择了跟高校 有关的一篇新闻事实来做由头
有的同学在写评论作业的过程中这样写道: “一开始收集评论选题的时候,上网 看了很多热点问题的讨论,有超女立碑、安倍 晋三访华,博客实名制、圆明园重建等。无疑 都可以作为事实性论据。而且网络上也充斥着 很多跟这些事件有关的评论文章。仔细分析, 这些事件分属不同的领域,有文化,有经济, 有政治,在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很难 写出评论文章来。所以后来还是选择了跟高校 有关的一篇新闻事实来做由头
■还有同学这样写道: “在完成这篇作业的过程中,首 先遇到的是确定选题的问题,对好多新闻 事件似乎都可以说点什么,但是当以新闻 养寄馨进行时取竞存意父沃
◼ 还有同学这样写道: “在完成这篇作业的过程中,首 先遇到的是确定选题的问题,对好多新闻 事件似乎都可以说点什么,但是当以新闻 评论的要求进行写作时却又觉得意义不大, 没什么可写
邹韬奋:《陈布雷先生的生平》 陈先生说做评论,选题最难,他自己选 题有三个标准。第一是要选最新颖的(最 近发生的)题目。第二是要所选的题目能 使多数人感着兴味,第三是要自己对于所 选题目是最关切而最感兴趣的。选自己所 最关切而最感兴味的题目,容易做得好 恍若身入其中,所以容易做得好。 (1928年3月11日,《生活》周刊张三卷第十七期)
邹韬奋:《陈布雷先生的生平》 ◼ 陈先生说做评论,选题最难,他自己选 题有三个标准。第一是要选最新颖的(最 近发生的)题目。第二是要所选的题目能 使多数人感着兴味,第三是要自己对于所 选题目是最关切而最感兴趣的。选自己所 最关切而最感兴味的题目,容易做得好, 恍若身入其中,所以容易做得好。 ◼ (1928年3月11日,《生活》周刊张三卷第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