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文言诗文阅读(40分) (一)默写(15分) 1.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 雪尽马蹄轻。(《观猎》) 3.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 4.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两首词的作者分别是是 。(2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比较,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词分别用班超、苏秦与陈亮的典故,表达了抗击外侵的雄心 B.“尘暗旧貂裘”和“醉里挑灯看剑”都暗示了报国无门的无奈 C.两首词都先回忆往事继而直抒胸臆,现实与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D.“身老沧州”与“可怜白发生”都彰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2017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150 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 27 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阅读 (40 分) (一)默写(15 分) 1.月上柳梢头, 。 (《生查子 元夕》) 2. ,雪尽马蹄轻。 (《观猎》) 3.浮光跃金, 。 (《岳阳楼记》) 4.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 6-7 题(4 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两首词的作者分别是是 、 。(2 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比较,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两首词分别用班超、苏秦与陈亮的典故,表达了抗击外侵的雄心。 B.“尘暗旧貂裘”和“醉里挑灯看剑”都暗示了报国无门的无奈。 C.两首词都先回忆往事继而直抒胸臆,现实与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D.“身老沧州”与“可怜白发生”都彰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9 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临溪而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3分) A.“朝而往,暮而归”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无心朝政的状态。 B.滁州四季变化无穷的山水之景让作者陶醉其中,感到无限的乐趣。 C.选文第二段的内容突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本文与《小石潭记》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心境。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七擒孟获 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于是令生致之。既得, 亮使观于营阵,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止如此, 定能胜!”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欲释获。获曰:“公天威也,南 人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 【注】①夷汉: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人 1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亮使观于营阵 (2)血不知虚实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于是令生致之。 14.首擒孟获后,为了让孟获降服,诸葛亮所做的努力是“ 分) 15.下列对“南中平”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1 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2 分) (1)云归.而岩穴暝 ( ) (2)临.溪而渔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 ____________ ___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朝而往,暮而归”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无心朝政的状态。 B. 滁州四季变化无穷的山水之景让作者陶醉其中,感到无限的乐趣。 C.选文第二段的内容突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本文与《小石潭记》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心境。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12 分) 七擒孟获 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1)所服,于是令生致之。既得, 亮使观于营阵,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止如此, 定能胜!”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欲释获。获曰:“公天威也,南 人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 【注】①夷汉: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人。 1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 分) (1)亮使.观于营阵 (2)向.不知虚实 _______ 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于是令生致之。 。 14.首擒孟获后,为了让孟获降服,诸葛亮所做的努力是“ ”、“ ”。 (2 分) 15.下列对“南中平”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诸葛亮率军在南中“所战皆捷”,战无不胜。 B、诸葛亮擒获了孟获,让南中人失去了主心骨 C、诸葛亮运用了攻心策略让孟获和南人主动归顺 D、诸葛亮代表着天威,南中人根本不敢去反抗。 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 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 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 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 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 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 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 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 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 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 bashe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 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 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 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 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 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 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 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 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
A、诸葛亮率军在南中“所战皆捷”,战无不胜。 B、诸葛亮擒获了孟获,让南中人失去了主心骨。 C、诸葛亮运用了攻心策略让孟获和南人主动归顺。 D、诸葛亮代表着天威,南中人根本不敢去反抗。 二、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0 题(20 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 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 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 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 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 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 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 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 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 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 báshè。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 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 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 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 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 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 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 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 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
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 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 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 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 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 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 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 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 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文字有改动) 16.根据拼音写汉字: bashe 2分) 17.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所以 B、一方面 面 C、即使也 D、要么 18.上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9.怎样追求优秀,作者在4-6段提出了三条建议:(9分) 二是 是 20.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3分) A、(俄国)门捷列夫: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B、(英国)赫胥黎: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C、(法国)大仲马: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爱尔兰)萧伯纳: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 恬静和光荣。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20分) 我说,你听 ①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
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 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 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 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 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 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 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 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 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 年 4 月 19 日,文字有改动) 16.根据拼音写汉字:báshè (2 分) 17.根据上下文,填入第 3 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因为 所以 B、一方面 一方面 C、即使 也 D、要么 要么 18.上文的中心论点是 。(3 分) 19.怎样追求优秀,作者在 4-6 段提出了三条建议:(9 分) 一是 ; 二是 ; 三是 ; 20.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俄国)门捷列夫: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B、(英国)赫胥黎: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C、(法国)大仲马: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D、(爱尔兰)萧伯纳: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 恬静和光荣。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1- 25 题(20 分) 我说,你听 ①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
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ne、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她的提问方式极为温和。时间久了 即使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②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在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新同学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 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甲)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 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③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④接着,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 了都笑。 ⑤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 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 断地说:“(乙)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⑥她大声说“好”。 ⑦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 关 ⑧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⑨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 那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硏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 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 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⑩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 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也许,她是讲累 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丙)可我面对她,呼唤“老 j”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D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 师,我以前听你讲了许多。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得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03“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细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 说:“好!”(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21.根据第一段的拼音写汉字。(2分)
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 nè、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她的提问方式极为温和。时间久了, 即使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②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在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新同学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 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甲)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 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 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③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④接着,她若无其事 ....地继续说:“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 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 了都笑。 ⑤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 说我的某个特 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 断地说:“(乙)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⑥她大声说“好”。 ⑦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 关。 ⑧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⑨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 那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 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 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⑩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 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也许,她是讲累 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丙)可我面对她,呼唤“老 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⑾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 师,我以前听你讲了许多。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⑿“她的头发天生得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⒀“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⒁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细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 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 说:“好!”(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21.根据第一段的拼音写汉字。(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