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月日 端午日 共几课时 教学内容 第几课时 课新授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学3、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的道理。 目 教|1、传统节日体现的文化价值: 学|2、精彩的场面描写。 重难点教学资源 学程导航 读课文3遍; 2、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划出重要的词 3、完成“导航”上“课前思考”1、2、3题。 预习设计
“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端午日 共几课时 一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的道理。 教 学 重 难 点 1、传统节日体现的文化价值; 2、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 学 资 源 “学程导航” 预 习 设 计 1、读课文 3 遍; 2、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划出重要的词; 3、完成“导航”上“课前思考”1、2、3 题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导入 春节农历正月初 你能说出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五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2、填一填 在空格处填上节日名称 辞旧迎新是(春节) 兔子灯,走马灯,灯灯相会在(元宵)。 (清明)时节祭先人,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月初五是(端午),吃粽子、(赛龙舟)。 八月十五(中秋节),亲人团圆送祝愿。 九月初九逢(重阳),尊敬(老人)不能 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3、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二、了解作者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 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朗读课文,检测词语 四、整体感知 四、导学 1、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1、同学们在文中了解到湘西端午节 赶鸭子; 的哪些风俗习惯? 2、主要写了赛龙舟和赶鸭子两个活动。2、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活动 3、按照时间顺序 3、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一、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清明节 四月五日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2、填一填 在空格处填上节日名称 辞旧迎新是(春节)。 兔子灯,走马灯,灯灯相会在(元宵)。 (清明)时节祭先人,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月初五是(端午),吃粽子、(赛龙舟)。 八月十五(中秋节),亲人团圆送祝愿。 九月初九逢(重阳),尊敬(老人)不能 忘。 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了解作者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 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等。 三、朗读课文,检测词语 四、整体感知 1、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 赶鸭子; 2、主要写了赛龙舟和赶鸭子两个活动。 3、按照时间顺序。 一、导入 1、你能说出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吗? 3、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四、导学 1、同学们在文中了解到湘西端午节 的哪些风俗习惯? 2、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活动? 3、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五、重点研读 五、导学 1、“莫不”是双重否定,说明人人参与,|1、文章一开始用了三个“莫不”有 无一例外,表现了当地人对端午日活动什么作用? 的重视。 赛龙舟”是端午日诸多习俗中 最热闹的。 ①选人、备船、练习 ①划船前要作哪些准备呢? Q桨手:12-18个,划船; 一条船上有哪些选手?怎样分 带头的:1个,指挥 锣鼓手:2个,调节拍。 ③桨手:持桨、划船 ③文章分别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他 带头的:坐、缠裹、拿旗、挥动、指挥们各自的活动? 锣鼓手:坐、敲打、调理 ④作者联想到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的种@作者说看到这样激烈的竞赛场面 种情形。 时,他联想到了什么 这个联想渲染了龙舟竞赛的热闹 紧张、激烈的气氛。 ⑤假如你是岸上的看者,你会有哪 些联想?有什么感受 ⑥取胜的关键是一船人要团结协作,分 工明确,配合协调。 ⑥龙舟竞赛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⑦打篮球、踢足球、运动会开幕式等多 人参与的比赛,像地震救灾(汶川)、泥⑦生活中干哪些事情需要有团结协 石流救灾(舟曲)等特大的灾害救助,作的精神?你掌握了这方面的成 都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分工协作。 语、故事或谚语吗? 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 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众人拾柴火焰高 ⑧齐读“每只船可坐……种种情形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五、重点研读 1、“莫不”是双重否定,说明人人参与, 无一例外,表现了当地人对端午日活动 的重视。 2、 ○1 选人、备船、练习 ○2 桨手:12—18 个,划船; 带头的:1 个,指挥; 锣鼓手:2 个,调节拍。 ○3 桨手:持桨、划船 带头的:坐、缠裹、拿旗、挥动、指挥 锣鼓手:坐、敲打、调理 ○4 作者联想到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的种 种情形。 ○5 ○6 取胜的关键是一船人要团结协作,分 工明确,配合协调。 ○7 打篮球、踢足球、运动会开幕式等多 人参与的比赛,像地震救灾(汶川)、泥 石流救灾(舟曲)等特大的灾害救助, 都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分工协作。 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 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众人拾柴火焰高; ○8 齐读“每只船可坐……种种情形。” 五、导学 1、文章一开始用了三个“莫不”有 什么作用? 2、“赛龙舟”是端午日诸多习俗中 最热闹的。 ○1 划船前要作哪些准备呢? ○2 一条船上有哪些选手?怎样分 工? ○3 文章分别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他 们各自的活动? ○4 作者说看到这样激烈的竞赛场面 时,他联想到了什么? 这个联想渲染了龙舟竞赛的热闹、 紧张、激烈的气氛。 ○5 假如你是岸上的看者,你会有哪 些联想?有什么感受? ○6 龙舟竞赛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7 生活中干哪些事情需要有团结协 作的精神?你掌握了这方面的成 语、故事或谚语吗?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3、龙舟竞赛紧张、激烈,那么赶鸭 ①说明了鸭子多,参加追鸭子的人也多。子可真是开心了 ①“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 追赶鸭子的人。”两个“各处”说明 了什么? ②与民同乐、开心的气氛 ②描写赶鸭子这个活动时,文章突 出了怎样的气氛? 用波浪线划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或语 段 六、学习写法 导学 1、文章题目是“端午日”,所以先要从|1、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文章只详 面上交代端午节的风俗,然后从点上详写了两个活动,这是为什么? 写赛龙舟、赶鸭子两个活动。这样点面 结合、详略得当,既有气氛的渲染,又 有场面的描写,使读者如历其境,如睹 其人,如悦其情,获得享受 、一是描写时注意运用精当的动词,如2、那么,文章又是怎样把重点的活 “划船”不能说成“撑船”划船是用船|动写好的呢?请举例说明。 桨的,撑船是用竹竿的,而且速度一般 比较慢;“挥动”令旗,是有节奏的,不 能换成“摇动”,摇动就没有节奏了; 二是进行必要的联想,渲染气氛。作者 由龙舟竞赛联想到了水战的场景,更加 突出了竞赛场面的紧张、激烈。 作抄写文中重要的词语: 业|2.完成“导航”的练习 3、完成“自主检测”的练习。 设 计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3、 ○1 说明了鸭子多,参加追鸭子的人也多。 ○2 与民同乐、开心的气氛 六、学习写法 1、文章题目是“端午日”,所以先要从 面上交代端午节的风俗,然后从点上详 写赛龙舟、赶鸭子两个活动。这样点面 结合、详略得当,既有气氛的渲染,又 有场面的描写,使读者如历其境,如睹 其人,如悦其情,获得享受。 2、一是描写时注意运用精当的动词,如 “划船”不能说成“撑船”,划船是用船 桨的,撑船是用竹竿的,而且速度一般 比较慢;“挥动”令旗,是有节奏的,不 能换成“摇动”,摇动就没有节奏了; 二是进行必要的联想,渲染气氛。作者 由龙舟竞赛联想到了水战的场景,更加 突出了竞赛场面的紧张、激烈。 3、龙舟竞赛紧张、激烈,那么赶鸭 子可真是开心了。 ○1 “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 追赶鸭子的人。”两个“各处”说明 了什么? ○2 描写赶鸭子这个活动时,文章突 出了怎样的气氛? 用波浪线划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或语 段。 六、导学 1、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文章只详 写了两个活动,这是为什么? 2、那么,文章又是怎样把重点的活 动写好的呢?请举例说明。 作 业 设 计 1、抄写文中重要的词语; 2、完成“导航”的练习。 3、完成“自主检测”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