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阴山B.昆仑山C.太行山D.大兴安岭 2.途中山脉②() A.是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B.以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 C.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3.该地区可能看到() A.窑洞B.坎儿井C.胡同D.吊脚楼 4.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水土流失严重C.人均耕地不足D.沙漠面积扩大 【答業】 2.D 4.B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 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 1.由图可知,图中山脉①是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是我国第二、 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故选C。 2.图中山脉②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北地区一月平均 气温在0℃C以下;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故选D 3.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这里可以看到窑洞,该民居适应 当地气候条件,冬暖夏凉,故选A
6 A. 阴山 B. 昆仑山 C. 太行山 D. 大兴安岭 2.途中山脉②( ) A. 是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B. 以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上 C. 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D. 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 800 毫米 3.该地区可能看到( ) A. 窑洞 B. 坎儿井 C. 胡同 D. 吊脚楼 4.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 人口增长过快 B. 水土流失严重 C. 人均耕地不足 D. 沙漠面积扩大 【答案】 1.C 2.D 3.A 4.B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 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 1.由图可知,图中山脉①是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是我国第二、 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故选 C。 2.图中山脉②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北地区一月平均 气温在 0 ℃以下;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 800 毫米,故选 D。 3.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这里可以看到窑洞,该民居适应 当地气候条件,冬暖夏凉,故选 A
4.该地区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 问题,导致该地区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故选B。 考点三水土保持的措施 例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表景观的形成,是由于( A.农民修筑梯田造成的 B.长期水土流失形成的 C.大规模开采露夭煤矿造成的D.大量取土烧砖建房形成的 2.针对上图地表现状,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④实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本题组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图中地形沟壑纵横,地表破碎,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景观。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 水集中、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7 4.该地区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 问题,导致该地区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故选 B。 考点三 水土保持的措施 例 3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表景观的形成,是由于( ) A. 农民修筑梯田造成的 B. 长期水土流失形成的 C. 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造成的 D. 大量取土烧砖建房形成的 2.针对上图地表现状,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④实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本题组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1.图中地形沟壑纵横,地表破碎,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景观。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 水集中、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地表破碎,沟壑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