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 高原文化;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根据地图和资料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 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 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 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 高原文化;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根据地图和资料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 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 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 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 观。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和信夭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 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欣赏一段 音乐,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 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图片上展示的那片神秘而 独特的区域——黄土高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一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和在全国的位置图。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廿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内蒙 古、豫的部分) 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 指导学生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何而出现 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为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 环境宜人,很早就出现了农耕文明,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2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和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 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欣赏一段 音乐,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 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图片上展示的那片神秘而 独特的区域──黄土高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二、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和在全国的位置图。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内蒙 古、豫的部分)。 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 指导学生阅读 24 页第二段和图 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何而出现 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为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 环境宜人,很早就出现了农耕文明,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世界上源远流长的文化, 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 指导学生看6.28一组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的“黄 土风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1: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 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学生2:白羊肚头中,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 上的沙尘和汗水。 学生3: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这与 高原环境和地形特点有密切关系。 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 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成因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 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 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读26页阅读材料及27页活动第1题,小组讨论,分析“风成说”证据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其证据是 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 3
3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世界上源远流长的文化, 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 指导学生看 6.28 一组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的“黄 土风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 1: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 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学生 2: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 上的沙尘和汗水。 学生 3: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这与 高原环境和地形特点有密切关系。 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 60 多万平方公里, 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成因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 1000~2000 米, 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 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读 26 页阅读材料及 27 页活动第 1 题,小组讨论,分析“风成说”证据。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其证据是: 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
形上。”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的,而是外来的。 2、地貌景观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不同地貌景观。 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学生:黄土高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教师: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 观呢? 学生:形成了塬、梁、峁、川 引导学生读6.29,6.30图片下的说明,了解四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 成的。 同学们,这不同的地貌类型是被流水侵蚀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下节课 我们再来深入学 三、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什么?(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道了黄土高 原是我国文明的搖篮,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土高原上深厚黄土的成因,现在最认同的是“风成说”;以及不同的黄土地貌
4 形上。”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③“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的,而是外来的。 2、地貌景观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不同地貌景观。 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学生:黄土高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 教师: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 观呢? 学生:形成了塬、梁、峁、川。 引导学生读 6.29,6.30 图片下的说明,了解四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 成的。 同学们,这不同的地貌类型是被流水侵蚀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下节课 我们再来深入学习。 三、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什么?(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道了黄土高 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土高原上深厚黄土的成因,现在最认同的是“风成说”;以及不同的黄土地貌
景观。 布置作业:问题解决导学方案P36-40 板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位置与范围 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 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成因“风成说” 2、地貌景观:塬、梁、峁、川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不同地貌类型,是 被流水侵蚀的结果,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水土流失 教师:对,那水土流失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讲授新课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5 景观。) 布置作业:问题解决导学方案 P36-40 板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与范围: 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成因“风成说” 2、地貌景观:塬、梁、峁、川 第 2 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不同地貌类型,是 被流水侵蚀的结果,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水土流失。 教师:对,那水土流失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二、讲授新课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