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考虑下面这两种假定的经济体 A国 产品(单位) 价格($/单位) 黄金4 小麦20 2 考虑下面这两种假定的经济体 B国 产品(单位) 价格(Y单位) 黄金20 小麦11 当前的汇率是¥200=$1 两国之间,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是否成立? 首先注意到对三种商品中的任何一种,一价定律都是成立的,因为每一项的价格比率都等于汇 率。汇率是¥200/us$,而且 为了检验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必须先计算各国的价格水平。计算价格水平,要先从每种商品在 经济中的权重对价格加权 A国产品的美元总价值为 4($1)+20($2)+6(s2)=$56 A国黄金的份额是4($1)/$56,小麦的份额是20($2)/$56,油的份额是6($2)/$56 由此A国价格水平为: P(A)=[4($1)/$56]($1)+[20($2)/S56]($2)+[6(s2)/$6](S2)=$1928 类似地 B国的价格水平为: 「P(B)=20¥200/¥890(0¥20011¥400¥890940049¥4007¥980 ¥400)=¥309.09 运用公式得到: P(B)/P(A)=¥309.09/us1928=¥160.32uss1 这与汇率¥200/us$s1不等,因此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不成立。其原因在于两国的经济构成不同, 所以即使一价定律对每种商品都成立也不行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另一种方法推导: 本国价格水平 (t):外国价格水平 s(t) 汇率 l/p(t):本国货币购买力 l/p*(t):外国货币购买力 1/p(t) =p(t)/p*(t)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 1、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各国经济状况的变化,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必然会经常变化,相对
国 际 金 融 第十三讲 考虑下面这两种假定的经济体: A 国 —————————————————— 产品(单位) 价格($/单位) ——————————————————— 黄金 4 1 小麦 20 2 油 6 2 考虑下面这两种假定的经济体: B 国 ————————————————————— 产品(单位) 价格(¥/单位) ————————————————————— 黄金 20 200 小麦 1 1 400 油 1 400 当前的汇率是¥200=$1 两国之间,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是否成立? 首先注意到对三种商品中的任何一种,一价定律都是成立的,因为每一项的价格比率都等于汇 率。汇率是¥200/us$,而且 为了检验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必须先计算各国的价格水平。计算价格水平,要先从每种商品在 经济中的权重对价格加权。 A 国产品的美元总价值为: 4($1)+20($2)+6($2)= $56 A 国黄金的份额是 4($1)/ $ 56,小麦的份额是 20($2)/ $56,油的份额是 6($2 )/ $56 由此 A 国价格水平为: P(A)=[4($1)/$56]($1)+ [20($2)/ $56]( $2)+[6($2)/ $56]($2)= $1.928 类似地, B 国的价格水平为: P(B)=[20(¥200)/¥8800](¥200)+[11(¥400)/¥8800](¥400)+[1(¥400)/¥8800] (¥400) =¥309.09 运用公式得到: P(B)/P(A)=¥309.09/us$1.928= ¥160.32/us$1 这与汇率¥200/us$1 不等,因此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不成立。其原因在于两国的经济构成不同, 所以即使一价定律对每种商品都成立也不行。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另一种方法推导: p(t) : 本国价格水平 P*(t) : 外国价格水平 S(t) : 汇率 1/p(t) : 本国货币购买力 1/p*(t): 外国货币购买力 1/p*(t) S(t)= ———— =p(t)/p*(t) 1/p(t)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 1、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各国经济状况的变化,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必然会经常变化,相对
购买力平价说就是要使汇率反映这种变化,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 成比例。 、现实生活中,价格水平即使有,也是很少计算的。一个价格水平的计算需要观察到全社会 所有的价格和数量,是一项十分消耗财力人力的工作。因此一般国家都只计算其加权平均值 现在一个国家只取一组样品价格,其中的商品只占全部经济的一小部分 3、其后一系列指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减缩因子或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就是在这些样品 的基础上计算得来的。指数数字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例如,它并不是以本币形式计算面值的。 4、指数是作为一种相对于基期情况的纯粹数字来衡量的,基期就是样本商品清单最初确定的时 候,这一年的数字一般设定为100。如果这些商品的代表在基期的成本是$1043,第二年的成本 为$1106,那么第一年的指数是100,第二年的指数是:($11.06/s10.43)100=106.04 5、由此,这些价格指数,注意不是价格水平,被列成表的形式以供使用。实际上,人们从不进 行绝对购买力平价说的计算,而是倾向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涉及到使用价格 指数比率 6、我们继续使用pt和p*(t,而现在它们代表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与价格水平的区别在于作为价格水平的p(t)是以本币为单位的,而且包含所有 的商品和服务;而作为价格指数的p()是一个纯粹的数字,而且只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中的一 部分。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假定: P(t+) S(t+t) p(t+T P(t) s(t) P(t 其中,t是某一日期,而tT是一个稍后日期 进一步推导 P(t+T/P(t) S(t+= .x S(t) 推导过程 本国基期价格指数 P(t+I 本国报告期价格指数 P* 外国基期价格指数 P(tT—外国报告期价格指数 S(t) 基期汇率水平 S(t+t 报告期汇率水平 PtP(t)本国价格水平变动 P*(t)P*(t—外国价格水平变动 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 P(t+T/P(t) 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 P*(t+T)/P*(t) 由此得到 S(t+T) P*(t+T/P*(t) s(t)
购买力平价说就是要使汇率反映这种变化,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 成比例。 2、 现实生活中,价格水平即使有,也是很少计算的。一个价格水平的计算需要观察到全社会 所有的价格和数量,是一项十分消耗财力人力的工作。因此一般国家都只计算其加权平均值, 现在一个国家只取一组样品价格,其中的商品只占全部经济的一小部分。 3、其后一系列指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减缩因子或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就是在这些样品 的基础上 计算得来的。指数数字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例如,它并不是以本币形式计算面值的。 4、指数是作为一种相对于基期情况的纯粹数字来衡量的,基期就是样本商品清单最初确定的时 候,这一年的数字一般设定为 100。如果这些商品的代表在基期的成本是$10.43,第二年的成本 为$11.06,那么第一年的指数是 100,第二年的指数是: ($11.06/$10.43)100=106.04 5、由此,这些价格指数,注意不是价格水平,被列成表的形式以供使用。实际上,人们从不进 行绝对购买力平价说的计算,而是倾向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涉及到使用价格 指数比率。 6、我们继续使用 p(t)和 p*(t),而现在它们代表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与价格水平的区别在于作为价格水平的 p(t)是以本币为单位的,而且包含所有 的商品和服务;而作为价格指数的 p(t)是一个纯粹的数字,而且只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中的一 部分。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假定: P(t+T) S(t+T) P*(t+T) ———— = ———————— P(t) S(t) P*(t) 其中,t 是某一日期,而 t+T 是一个稍后日期。 进一步推导 P(t+T)/P(t) S(t+T)= —————— x S(t) P*(t+T)/P*(t) 推导过程 P(t) ——— 本国基期价格指数 P(t+T) —— 本国报告期价格指数 P*(t) ———外国基期价格指数 P*(t+T)——外国报告期价格指数 S(t) ———基期汇率水平 S(t+T)———报告期汇率水平 P(t+T)/P(t)———本国价格水平变动 P*(t+T)/P*(t)——外国价格水平变动 1 —————— : 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 P(t+T)/P(t) 1 —————— : 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 P*(t+T)/P*(t) 由此得到 1 —————— S(t+T) P*(t+T)/P*(t) ———— = ———————— S(t) 1
P(t+T/P(t) 整理后得到 P(t+t/P(t) S(t)= - xS(t) )/P(t) 例在1978年12月底和1979年12月底之间,德国马克的美元价格从uss0.53217DM变为 us0.57671/DM其间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由1954上升为2174,而德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从 0.2上升到1666 分析 我们假定在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中,使用消费物价指数时相对购买力评价说成立。根 据方程和已知的5个变量,我们可以解出第6个变量 如果需求解S(t+T 那么因为 P(t+t/P(t) S(t+T)=s(t) P*(t+T/P*(t) 代入得到 217.4/1954 S(t+t)=US$0.532 17/DM 1666/160.2 =US$056934/DM 结论 计算得来的汇率US$0.56934/DM,比实际市场汇率$057671/DM要小一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 计算得到的S(t+T)值在正确的方向上,而且它与由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计算得出的结果有着相同 的大小次序。 由此得出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不成立的条件下,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是有可能成立的。例如,因为实 际当中罕有两个经济体具有相同的产品组成,相对购买力平价就弥补了这一不足 另一个问题 我们发现在这个案例中,A、B两国之间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是不成立的。 试想将两国各种产品价格翻倍,而即期汇率不变。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是否成立? 用新的价格重新计算A、B两国的价格水平 得到PA)=$3.856和P(B)=¥618.18。以指数形式表示,如果A国在最初时段的价格指数为 100,现在就是200。或者相同的,如果最初指数是1.928,现在就是3.856。类似的B国指数从 30909变为618.18 根据相对购买力公式暗示 S(tD/S(t)=(3.856/1928)/(618.18/309.09)=1 或者S(t=S(t) 由于实际汇率仍然停留在最初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成立。 另外,即使一价定律成立,如果相对价格发生变化,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未必成立。下 面的例子即可证实这一点 A、B两国在时间t的价格仍然保持前例中的原有水平,而在时间t+T,A国的油价涨为 $3,B国则为¥600(即油相对于小麦和黄金而言,涨幅更大)。 假定汇率保持不变,仍然是¥200/US$,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是否成立?
—————— P(t+T)/P(t) 整理后得到 P(t+T)/P(t) S(t+T) = —————— x S(t) P*(t+T)/P*(t) 例:在 1978 年 12 月底和 1979 年 12 月底之间,德国马克的美元价格从 us$0.532 17/DM 变为 us$0.576 71/DM 其间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由 195.4 上升为 217.4,而德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从 160.2 上升到 166.6。 分析: 我们假定在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中,使用消费物价指数时相对购买力评价说成立。根 据方程和已知的 5 个变量,我们可以解出第 6 个变量。 如果 需求解 S(t+T) 那么因为: P(t+T)/P(t) S(t+T) = S(t) —————— P*(t+T)/P*(t) 代入得到 217.4/195.4 S(t+T) = US$0.532 17/ DM —————— 166.6/160.2 = US$0.569 34/DM 结论 计算得来的汇率 US$0.569 34/DM,比实际市场汇率$0.576 71/DM 要小一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 计算得到的 S(t+T)值在正确的方向上,而且它与由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计算得出的结果有着相同 的大小次序。 由此得出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不成立的条件下,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是有可能成立的。例如,因为实 际当中罕有两个经济体具有相同的产品组成,相对购买力平价就弥补了这一不足。 另一个问题 我们发现在这个案例中,A、B 两国之间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是不成立的。 试想将两国各种产品价格翻倍,而即期汇率不变。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是否成立? 用新的价格重新计算 A、B 两国的价格水平 得到 P(A)= $3.856 和 P(B) = ¥618.18。以指数形式表示,如果 A 国在最初时段的价格指数为 100,现在就是 200。或者相同的,如果最初指数是 1.928,现在就是 3.856。类似的 B 国指数从 309.09 变为 618.18 根据相对购买力公式暗示 S(t+T) / S(t) = (3.856 / 1.928) / (618.18/309.09)= 1 或者 S(t+T) = S(t) 由于实际汇率仍然停留在最初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成立。 另外,即使一价定律成立,如果相对价格发生变化,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未必成立。下 面的例子即可证实这一点 例: A、B 两国在时间 t 的价格仍然保持前例中的原有水平,而在时间 t+T,A 国的油价涨为 $3,B 国则为¥600(即油相对于小麦和黄金而言,涨幅更大)。 假定汇率保持不变,仍然是¥200/US$,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是否成立? 解之:
时间t的最初价格水平先前计算得到分别是 P(A)=USs1.928 P(B)=¥309.09 油价变动后新的价格水平为 P(A)=[4(Us1)/USs62](US$1)+[20USs2)/USs62](Uss2)+6(US$3)/USs62](US$3)= US$2.226 P(B)=[20(¥20)/¥9000](¥200)11(¥400/¥9000](¥400)+[1(¥600)/¥9000 (¥600)=US$3244 去掉货币单位,这里的价格水平与价格指数是相对应的,由此得到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S(t/S(t)=(2.226/1.928)/(2444/30909)=1.10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暗示了 S(t+T=(1.10)S(t)=(1.10)(US$l/¥200)=US0.0055/¥或者=¥18182/USs 因为实际汇率仍然是¥200/US$,所以即使一价定律对每一种产品都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也不成立。这是油对小麦和黄金而言价格相对升高的结果 总结与思考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在何种条件下成立? 国际金融 第十四讲 复习 1、绝对购买力平价 2、相对购买力平价 *引入相对通货膨胀率 相对通货膨胀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可以转化为通货膨胀率的形式。以∏表示国内通货膨胀率,∏表示外国通货 膨胀率,这些通货膨胀率发生于时间t与t+T之间 注意:P(tDP(t)=1+ⅡP*(tDP(t)=1+∏* 由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公式得: S(t+T) 1+ 或者改写为 S(t+D-s(t) S(t) 1+0* 最后一个等式表明: 外汇成比例地升值或是贬值取决于是本国还是他国的膨胀率较高。 假 匹布的价格在英国由1英镑上涨到2英镑,而在美国由2美元上涨到6美元,那么英镑与美 元之间的汇率就会由£1=$2,上升到£1=$3 根据相对购买力公式得到 S(t+I 结论:英镑升值,美元贬值 原因 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0%,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00% 可以看出: 当A国发生通货膨胀,其货币的国内购买力降低,若同时,B国物价水平维持不变,或
时间 t 的最初价格水平先前计算得到分别是 P(A) = US$1.928 P(B) = ¥309.09 油价变动后新的价格水平为: P(A) = [ 4(US$1) / US$62 ] (US$1)+[ 20(US$2) / US$62 ] (US$2)+[ 6(US$3) / US$62 ] (US$3)= US$2.226 P(B) = [ 20(¥200) /¥9000 ] (¥200)+[ 11(¥400) / ¥9000 ] (¥400)+[ 1(¥600) / ¥9000 ] (¥600)= US$324.44 去掉货币单位,这里的价格水平与价格指数是相对应的,由此得到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S(t+T) / S(t) = (2.226/1.928) / (324.44/309.09)=1.10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暗示了 S(t+T) = (1.10) S(t)= (1.10) (US$1/¥200)= US$0.005 5/¥或者 = ¥181.82/US$ 因为实际汇率仍然是¥200/ US$,所以即使一价定律对每一种产品都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也不成立。这是油对小麦和黄金而言价格相对升高的结果。 总结与思考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在何种条件下成立? 国 际 金 融 第 十 四 讲 复习 1、绝对购买力平价 2、相对购买力平价 *引入相对通货膨胀率 相对通货膨胀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可以转化为通货膨胀率的形式。以 П 表示国内通货膨胀率,П*表示外国通货 膨胀率,这些通货膨胀率发生于时间 t 与 t+T 之间。 注意:P(t+T)/P(t)=1+ П P*(t+T)/P*(t)=1+ П * 由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公式得: S(t+T) 1+ð ——— = ——— S(t) 1+ ð* 或者改写为: S(t+T) – S(t) ð – ð* ————— = ——— S(t) 1+ ð* 最后一个等式表明: 外汇成比例地升值或是贬值取决于是本国还是他国的膨胀率较高。 假定: 一匹布的价格在英国由 1 英镑上涨到 2 英镑,而在美国由 2 美元上涨到 6 美元,那么英镑与美 元之间的汇率就会由£1=$2,上升到£1=$3 根据相对购买力公式得到: 6/2 S(t+T) = ——— x 2=3 2/1 结论:英镑升值,美元贬值 原因: 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 100%,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 200% 可以看出: 当 A 国发生通货膨胀,其货币的国内购买力降低,若同时,B 国物价水平维持不变,或
涨幅低于A国,则A国货币对B国货币的汇率就会降低;反之B国的汇率就会上升:若两国 都发生通货膨胀且幅度相等,则汇率不变 例 假定德国1年期间通货膨胀率达到6%,法国的通货膨胀率是13%。将S(t)看作是法国法 郎的德国马克价格,在相对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 S(t+T-S(t) 0.06-0.13 =-0.0619 S(t) +0.13 结论 法郎的马克价格下落 1年当中,以马克形式表示的法郎将便宜6.19% 此外 如果通货膨胀率不是持续的或者不是确切可测的,则前面的公式需要稍作改动。在该种 情况下,δ和δ*应解释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也即价格水平预期变动的结果。当通货膨胀率是 随机的,而且有较大方差时,这种新的解释就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预期和实际通货膨胀 水平在数量上可能有明显的差别。 相对通货膨胀率形式表示的购买力平价有时以下面的方式和利率平价结合起来: 如果国内外实际利率相等,可以推断等式中的-0*与利率平价方程中的i-是一样的。即本币 贬值率大致等于利率上的差异 根据购买力平价讨论实际汇率问题 实际汇率 经验上违反购买力平价说是否会有影响?事实上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人们的影响是相当大 的。试想一家以进口石油为能源供给的工厂,油价通常是以美元计的,如果相对于本币美元升 值10%,这家工厂该怎么办呢?解决办法: 可能希望可以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最终消费者,也就是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然而 并非畅通无阻,产品价格的变化必然改变对该产品的需求,那么就有可能减少工厂的总利润 另外可以尝试着削减其它成本,但工资成本往往是固定的,因为工人们可能都签有长期合同 又或者工厂可以寻求其他能源替代,但这又往往耗时间并且涉及到设备上的固定投资和新技术 的开发。 为了保证一价定律持续成立,或者产品价格将被调整,或者汇率会逆方向的调回 然而正像前面所提到的,复杂的现实环境可能意味着这些都无法发生。汇率在本币价格丝毫不 变的情况下变动了10%,如果国外该产品的价格未改变,那么将背弃一价定律。短期之内,无 论是这家工厂,还是别的什么人,都只能束手无策。汇率的变动对工厂的利润产生了实实在在 的影响。汇率变动诱发能源成本提升,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工厂净收入的下降 类似地: 试想一个美国设备制造商,其产品直接出口德国。外汇市场上的影响美元与马克供求 的因素远不止美国设备对德的出口,因此某种意义上而言,汇率的变动与美或德设备价格毫不 相干。如此,外国市场上出口商彼此的竞争势必受到影响。汇率的名义变动势必伴随有实际变 动,因为价格无法适时调整并达到完全对冲汇率变动的影响 1985年夏天玻利维亚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该国一座锡矿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 按规定,锡矿石出售所得美元应以官方汇率US$1=75000玻比索的价格上交玻国政府。 但是矿场工资成本是与黑市汇率相联系的。在黑市,汇兑比率是每美元850000比索,并且 仍在抬升。 所以 锡矿的国内价格与在国际市场价格的比较无法得出官方汇率。 违背购买力平价说而使锡矿管理者所受的困扰是可想而知的了
涨幅低于 A 国,则 A 国货币对 B 国货币的汇率就会降低;反之,B 国的汇率就会上升;若两国 都发生通货膨胀且幅度相等,则汇率不变。 例: 假定德国 1 年期间通货膨胀率达到 6%,法国的通货膨胀率是 13%。将 S(t)看作是法国法 郎的德国马克价格,在相对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 S(t+T)-S(t) 0.06-0.13 ————— = ————— = -0.0619 S(t) 1+ 0.13 结论: 法郎的马克价格下落。 1 年当中,以马克形式表示的法郎将便宜 6.19% 此外: 如果通货膨胀率不是持续的或者不是确切可测的,则前面的公式需要稍作改动。在该种 情况下, ð 和 ð*应解释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也即价格水平预期变动的结果。当通货膨胀率是 随机的,而且有较大方差时,这种新的解释就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预期和实际通货膨胀 水平在数量上可能有明显的差别。 相对通货膨胀率形式表示的购买力平价有时以下面的方式和利率平价结合起来: 如果国内外实际利率相等,可以推断等式中的 ð-ð*与利率平价方程中的 i-i*是一样的。即本币 贬值率大致等于利率上的差异。 根据购买力平价讨论实际汇率问题 实际汇率 经验上违反购买力平价说是否会有影响?事实上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人们的影响是相当大 的。试想一家以进口石油为能源供给的工厂,油价通常是以美元计的,如果相对于本币美元升 值 10%,这家工厂该怎么办呢?解决办法: 工厂可能希望可以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最终消费者,也就是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然而 并非畅通无阻,产品价格的变化必然改变对该产品的需求,那么就有可能减少工厂的总利润。 另外可以尝试着削减其它成本,但工资成本往往是固定的,因为工人们可能都签有长期合同。 又或者工厂可以寻求其他能源替代,但这又往往耗时间并且涉及到设备上的固定投资和新技术 的开发。 为了保证一价定律持续成立,或者产品价格将被调整,或者汇率会逆方向的调回。 然而正像前面所提到的,复杂的现实环境可能意味着这些都无法发生。汇率在本币价格丝毫不 变的情况下变动了 10%,如果国外该产品的价格未改变,那么将背弃一价定律。短期之内,无 论是这家工厂,还是别的什么人,都只能束手无策。汇率的变动对工厂的利润产生了实实在在 的影响。汇率变动诱发能源成本提升,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工厂净收入的下降。 类似地: 试想一个美国设备制造商,其产品直接出口德国。外汇市场上的影响美元与马克供求 的因素远不止美国设备对德的出口,因此某种意义上而言,汇率的变动与美或德设备价格毫不 相干。如此,外国市场上出口商彼此的竞争势必受到影响。汇率的名义变动势必伴随有实际变 动,因为价格无法适时调整并达到完全对冲汇率变动的影响。 比如: 1985 年夏天玻利维亚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该国一座锡矿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 按规定,锡矿石出售所得美元应以官方汇率 US$1=75 000 玻比索的价格上交玻国政府。 但是矿场工资成本是与黑市汇率相联系的。在黑市,汇兑比率是每美元 850 000 比索,并且 仍在抬升。 所以: 锡矿的国内价格与在国际市场价格的比较无法得出官方汇率。 违背购买力平价说而使锡矿管理者所受的困扰是可想而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