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 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 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 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 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 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 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 特点、面积、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土壤分布图 3.1.8动、植物与生态 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当项目规模较大时,应很据现 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覆 盖度、生长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 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沼泽、 荒漠等)及现状。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 这一部分可不叙述。 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地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 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 清单,特别是需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6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 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 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 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 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 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 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 特点、面积、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土壤分布图。 3.1.1.8 动、植物与生态 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当项目规模较大时,应很据现 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覆 盖度、生长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 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沼泽、 荒漠等)及现状。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 这一部分可不叙述。 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地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 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 清单,特别是需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物质循环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啊生态系统的主要 环境因素调查 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3.121社会经济 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査,简要叙述评价所在地的 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3.1.22人口 包括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 3.1.23工业与能源 包括建设项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产 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等 3.124农业与土地利用 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
7 物质循环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啊生态系统的主要 环境因素调查。 3.1.2 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3.1.2.1 社会经济 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简要叙述评价所在地的 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3.1.2.2 人口 包括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 3.1.2.3 工业与能源 包括建设项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产 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等。 3.1.2.4 农业与土地利用 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
及土地利用现状;若建设项目需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则应 附土地利用图 3.1.25交通运输 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 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3.126文物与人文景观 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具有 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术,科 学价值的占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等 人文景观一般指具有一定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 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如不进行这方面的影响评价,则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下述 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具有那些重要文物与人文景观;文物 或人文景观对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其基本情况以及国家或 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规定
8 及土地利用现状;若建设项目需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则应 附土地利用图。 3.1.2.5 交通运输 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 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3.1.2.6 文物与人文景观 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具有 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术,科 学价值的占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等。 人文景观一般指具有一定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 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等。 如不进行这方面的影响评价,则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下述 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具有那些重要文物与人文景观;文物 或人文景观对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其基本情况以及国家或 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规定
如建设项目需进行文物或人文景观的影响评价,则除应较详细地叙 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叙述 文物或人文景观对人类活动敏感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它们 易于受那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影响,目前有无已损害的迹象 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它影响的来源,景观外貌特点,自然保护 区或风景游览区中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以及文物或人文景观的价值 (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美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等) 3.127人群健康状况 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且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一定的人 群健康调査。调査时,应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的 污染物的特性选定指标 3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査包括大气污染源调査,污染气象调査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査三方面 内容 3.2.1大气污染源调查 3.21.1大气污染源 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 构造),称为大气污染源(排放源)。 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高度以下排放筒的排放,均属无组织排放。 污染源的排放能力称为源强。连续源源强以单位时间内排放的物质或体积表示,瞬时源源强 则以排放物的总质量或总体积表示
9 如建设项目需进行文物或人文景观的影响评价,则除应较详细地叙 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叙述 文物或人文景观对人类活动敏感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它们 易于受那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影响,目前有无已损害的迹象 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它影响的来源,景观外貌特点,自然保护 区或风景游览区中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以及文物或人文景观的价值 (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美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等)。 3.1.2.7 人群健康状况 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且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一定的人 群健康调查。调查时,应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的 污染物的特性选定指标。 3.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三方面 内容。 3.2.1 大气污染源调查 3.2.1.1 大气污染源 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 构造),称为大气污染源(排放源)。 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 15m 高度以下排放筒的排放,均属无组织排放。 污染源的排放能力称为源强。连续源源强以单位时间内排放的物质或体积表示,瞬时源源强 则以排放物的总质量或总体积表示
高架源的有效源高是指烟囱的几何高度与烟云抬升高度之和,He=H+△H。排气筒的几何高 度是指排气筒底所在地平面与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抬升高度是指排气筒出口处至烟云变平 轴线的几何高度 点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分线源 面源 连续源 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瞬时源 大气污染源 间歇源 按排放形式分 ∫有组织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源 按几何高度分高架源 地面源 3.2.1.2污染因子筛选与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 在污染源调査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 大气污染物)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 其次,应选择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 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其污染因子 数可适当增加。 3.2.1.3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大气污染源调查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现场实测 对于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例如,由排气筒排放的SO2、NO或颗粒物等,可根据实测 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按下式计算: Q=Q·G×10 (3.2-1) 式中Q——废气中i类污染物的源强,kg/h Q一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3/h: C—一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值。mg/m3。 废气体积流量及浓度的测量方法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和分析方法”。 ②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一些无法实 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法计算污染物的源强,其公式如下 ∑G投入=∑G产品十ΣG (32-2) 式中,G投一一投入物料量总和 所得产品量总和 XG流失一一物料和产品流失量总和。 式(32-2)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生产过程中任何工艺过程某 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同时,通过物料衡算,明确进入环境中气相、液相、固相
10 高架源的有效源高是指烟囱的几何高度与烟云抬升高度之和,He=Hs+H。排气筒的几何高 度是指排气筒底所在地平面与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抬升高度是指排气筒出口处至烟云变平 轴线的几何高度。 3.2.1.2 污染因子筛选与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 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 大气污染物)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 P1 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 其次,应选择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 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 5 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其污染因子 数可适当增加。 3.2.1.3 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大气污染源调查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现场实测 对于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例如,由排气筒排放的 SO2、NOx 或颗粒物等,可根据实测 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按下式计算: Qi= QN·Ci×10-6 (3.2-1) 式中 Qi—— 废气中 i 类污染物的源强,kg/h; QN——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3 /h; Ci——废气中污染物 i 的实测浓度值。mg/m3。 废气体积流量及浓度的测量方法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和分析方法”。 ②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一些无法实 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法计算污染物的源强,其公式如下: ΣG 投入=ΣG 产品+ΣG 流失 (3.2-2) 式中,G 投入——投入物料量总和; G 产品——所得产品量总和; G 流失——物料和产品流失量总和。 式(3.2-2)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生产过程中任何工艺过程某一 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同时,通过物料衡算,明确进入环境中气相、液相、固相 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分 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 按排放形式分 按几何高度分 点源 线源 面源 体源 连续源 瞬时源 间歇源 有组织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源 高架源 地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