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ADAS分析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水平的决定理论 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宏观短期均衡的调整过程 ▲财政政策对甜均衡变量的影响: ▲财政政策在三大模型中的效力比较 ▲货币政策对短期均衡变量的影响 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均衡变量变化的比较; ▲相机抉择的宏观稳定政策: 财政、货和由政策谁优谁劣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织 ▲利用AD-AS解释现实经济生活 ▲AD一AS模型的长期均衡; ▲总需求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短期总供给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安排: 10.1AD_AS模型的短期均衡 、价格水平的决定 AD一AS模型的首要职能便是研究价格水平的决定。图10.1介绍了价格水平的形成过 程 宏观经济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定理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价格总水 平之上,如果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另一价格水平上,如果总 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价格水平有下降的压力,直至实现均衡价格。此时,总需求量等于总 供给量。我们称之为“宏观价格定理”。 根据上述重要定理,当P=Po时,AD>AS,价格水平上升;当P=P1时,AS>AD,价格 水平下降,只有当P=PE时,AD=AS,实现了宏观均衡。PE为均衡价格水平,YE为均衡国 内生产总值。参见图10.1 、宏观短期均衡 AD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出清,而短期AS曲线上的 任意一点并不一定代表着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确切地说,短期AS曲线只有一点才隐含 着劳动力市场出清,这就是短期AS曲线与充分就业产量曲线的交点。在图102中,该交点 为B点。 如果AD2曲线经过B点,那么,B点就代表了三重市场的(短期)均衡。第一,B点 为AS和YF的交点,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第二,B点在AD2曲线之上,它代 表了商品和货币两重市场的均衡。因此,三重市场均衡是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 场的同时均衡。 图102AS和充分就业 YF和YL分别代表充分就业量和极限产量,B点隐含了劳动力市场均衡,而在A点 劳动力市场出现失业,C点代表着劳动力过度就业。 如果AD1曲线与AS相交于A点,那么,A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
第十章 AD—AS 分析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水平的决定理论; ▲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宏观短期均衡的调整过程; ▲财政政策对甜均衡变量的影响; ▲财政政策在三大模型中的效力比较; ▲货币政策对短期均衡变量的影响; ▲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均衡变量变化的比较; ▲相机抉择的宏观稳定政策; ▲财政、货和由政策谁优谁劣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织; ▲利用 AD—AS 解释现实经济生活; ▲AD—AS 模型的长期均衡; ▲总需求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短期总供给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安排: 10.1 AD—AS 模型的短期均衡 一、价格水平的决定 AD—AS 模型的首要职能便是研究价格水平的决定。图 10.1 介绍了价格水平的形成过 程。 宏观经济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定理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价格总水 平之上,如果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另一价格水平上,如果总 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价格水平有下降的压力,直至实现均衡价格。此时,总需求量等于总 供给量。我们称之为“宏观价格定理”。 根据上述重要定理,当 P=P0 时,AD>AS,价格水平上升;当 P=P1 时,AS>AD,价格 水平下降,只有当 P=PE 时,AD=AS,实现了宏观均衡。PE 为均衡价格水平,YE 为均衡国 内生产总值。参见图 10.1。 二、宏观短期均衡 AD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出清,而短期 AS 曲线上的 任意一点并不一定代表着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确切地说,短期 AS 曲线只有一点才隐含 着劳动力市场出清,这就是短期 AS 曲线与充分就业产量曲线的交点。在图 10.2 中,该交点 为 B 点。 如果 AD2 曲线经过 B 点,那么,B 点就代表了三重市场的(短期)均衡。第一,B 点 为 AS 和 YF的交点,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第二,B 点在 AD2 曲线之上,它代 表了商品和货币两重市场的均衡。因此,三重市场均衡是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 场的同时均衡。 图 10.2 AS 和充分就业 YF 和 YL 分别代表充分就业量和极限产量,B 点隐含了劳动力市场均衡,而在 A 点, 劳动力市场出现失业,C 点代表着劳动力过度就业。 如果 AD1 曲线与 AS 相交于 A 点,那么,A 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
它隐含着劳动力市场没有实现阶段充分就业均衡。准确地说,它隐含着失业的存在。因此, A点仅仅代表着两重市场的均衡,而非三重市场的均衡 D一AS模型分析的就是研究三重市场的均衡问题,ADAS曲线的交点就是宏观短期 均衡。凯恩斯本人着重要解决的是失业问题,即是如何将图10.2中的A点移动到B点的问 题。由此可知,凯恩斯的分析是“两重市场的宏观均衡”,而不是“三重市场的宏观均衡”。 如果要把“宏观均衡”严格界定为“三重市场同时均衡”的话,那么,凯恩斯的分析就是“凯 恩斯非均衡分析”。 再回到图10.2。如果AD3曲线与AS曲线相交于C点,那么,C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的均衡,同时隐含着劳动力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或者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过度 的充分就业。 结论:从短期看,宏观均衡可能隐含着失业或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 三、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图10.3有利于说明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我们已知,给出图(a)的劳动力供需曲线,它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实际工资(W/P) E和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 给定一个短期总生产函数,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便会决定一个均衡的总产量YE。同时, 也决定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AS,分别见图(b)、(c)和(d) 图10.3宏观短期均衡变量 上5个直接决定的均衡变量有:①NE:②(W/P)E:③YE;④P:⑤Re:间接决定 的变量有:①(MP)E;②CE:③lE;④NXE:⑤LE;⑥L2E 图(e)为IS-LM模型。从第三篇的分析中已知,它决定了以下变更:①均衡的利率r ②均衡的产量YE:③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④均衡的消费量CE:⑤均衡的投资量 lE;⑥均衡的国外净需求NXE:⑦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L;⑧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L32。同 时,它决定了AD曲线 给定AS和AD曲线,它直接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价格水平P和均衡产量YE。同 时,从劳动力市场所推导出的YE与IS-LM模型中所推导的YE在数量上一定要相等。否则, 就没有实现三重市场的同时均衡 归纳起来说,图10.3所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②均衡的实际工 资(W/P)E:③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YE:④均衡的价格水平P:⑤均衡的 实际利率rE;同时,它所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②均衡的 消费费CE:③均衡的投资量l;④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NXE:⑤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LE' ⑥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LE2。 总之,从AE一N模型拓展到ISLM模型,进而拓展到AD一AS模型,它们共决定 了以上11个变量。 10.2宏观经济政策与短期均衡的变动 10.2.1一般分析 我们已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导致AD曲线向右平行地移动。现以扩 张性财政政策为例作为一般分析 如果政府增加政府支出,那么,总需求曲线便从AD平移至AD1。如果价格水平P 不变,增加政府支出之后,使得经济从A点移到B点,即总需求量从Y0变化到Y1。从A
它隐含着劳动力市场没有实现阶段充分就业均衡。准确地说,它隐含着失业的存在。因此, A 点仅仅代表着两重市场的均衡,而非三重市场的均衡。 AD—AS 模型分析的就是研究三重市场的均衡问题,AD-AS 曲线的交点就是宏观短期 均衡。凯恩斯本人着重要解决的是失业问题,即是如何将图 10.2 中的 A 点移动到 B 点的问 题。由此可知,凯恩斯的分析是“两重市场的宏观均衡”,而不是“三重市场的宏观均衡”。 如果要把“宏观均衡”严格界定为“三重市场同时均衡”的话,那么,凯恩斯的分析就是“凯 恩斯非均衡分析”。 再回到图 10.2。如果 AD3 曲线与 AS 曲线相交于 C 点,那么,C 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的均衡,同时隐含着劳动力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或者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过度 的充分就业。 结论:从短期看,宏观均衡可能隐含着失业或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 三、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图 10.3 有利于说明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我们已知,给出图(a)的劳动力供需曲线,它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实际工资(W/P) E 和均衡的劳动力数量 NE. 给定一个短期总生产函数,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便会决定一个均衡的总产量 YE。同时, 也决定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 AS,分别见图(b)、(c)和(d)。 图 10.3 宏观短期均衡变量 以上 5 个直接决定的均衡变量有:①NE;②(W/P)E;③YE;④PE;⑤Re;间接决定 的变量有:①(M/P)E;②CE;③IE;④NXE;⑤L 1 E;⑥L 2 E 图(e)为 IS-LM 模型。从第三篇的分析中已知,它决定了以下变更:①均衡的利率 rE; ②均衡的产量 YE;③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④均衡的消费量 CE;⑤均衡的投资量 IE;⑥均衡的国外净需求 NXE;⑦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 LE;⑧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3 2。同 时,它决定了 AD 曲线。 给定 AS 和 AD 曲线,它直接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价格水平 PE 和均衡产量 YE。同 时,从劳动力市场所推导出的 YE 与 IS—LM 模型中所推导的 YE 在数量上一定要相等。否则, 就没有实现三重市场的同时均衡。 归纳起来说,图 10.3 所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劳动力数量 NE;②均衡的实际工 资(W/P)E;③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YE;④均衡的价格水平 PE;⑤均衡的 实际利率 rE;同时,它所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②均衡的 消费费 CE;③均衡的投资量 IE;④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 NXE;⑤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 LE 1 ; ⑥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E 2。 总之,从 AE—NI 模型拓展到 IS—LM 模型,进而拓展到 AD—AS 模型,它们共决定 了以上 11 个变量。 10.2 宏观经济政策与短期均衡的变动 10.2.1 一般分析 我们已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导致 AD 曲线向右平行地移动。现以扩 张性财政政策为例作为一般分析。 如果政府增加政府支出,那么,总需求曲线便从 AD0 平移至 AD1。如果价格水平 P0 不变,增加政府支出之后,使得经济从 A 点移到 B 点,即总需求量从 Y0 变化到 Y1。从 A
点到B点,就是“收入一支出调整过程”,其含义是收入如何对支出作出调整的过程。它度 量的实质上就是AD曲线的平移的水平距离 但是,在B点,在原有价格水平Po上,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 势。由于价格调整,总需求量也会有所调整。在图104(a)中,由于价格水平从Po上升到P1, 总需求量便从Y1下降到Y2 这时,由于价格水平上升,短期总供给从Y0上升到Y2。在价格水平P1上,总需求量 恰好等于总供给量。因此,C点为新的均衡点。经济从B移动到C点便是“收入一价格调 整过程”,其含义是收入如何对价格的变化作出调整的过程。它度量的实质就是新的总需求 曲线上的移动,参见图10.4(b)。AD1曲线势必经过B、C两点,并与AS曲线相交于C点 总结上述讨论:经济初始均衡为A点,增加政府支出后,如果价格水平不变,该经济 从A点到B点,这一调整过程就是“收入一支出调整过程”:价格水平上升使经济从B点 移动到C点,这一调整过程就是“收入一价格调整过程”。 但是,经济不是像图中所描述的从A点到B点再到C点的调整过程,而是从A点“直 接”到C点,因此,这是一个“收入一支出”和“收入一价格”的同时调整过程。 由于C点为最后的均衡点,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产量从Yo上升到YE,均衡 价格从Po上升到P1 10.2.2财政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在IS-LM和ADAS两个模型中的讨论 请参见图10.5,并注意以下分析步骤 (1)由LM(P1)和IS1决定了ISLM模型中的初始均衡点E1,并可推导出一条总 需求曲线AD (2)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总生产函数可以推导出图a)中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AS。 (3)图a)中的AD1与AS共同决定了以下变量,即:①均衡的实际产量Y1;②均衡 的价格水平P1:③均衡的实际利率n:④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⑤均衡的实际工资(W/P) E或名义工资WE;⑥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1);⑦均衡的消费量CE;⑧均衡的投资量 lE;⑨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NXε:⑩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Lεl;(11)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图10.5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1)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产量、价格水平、利率均上升,但均衡的实际货币减少, (4)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扩大政府购买),导致IS曲线由IS1平衡至IS2。它与 LM(P1)相交于A点(参见图(a)),表明从IS一LM模型来看,均衡利率上升至r2,均衡产 量上升至Y3。请注意:这里产生了部分挤出效应,即利率上升导致投资需求下降 (5)固定IS2和IM(P1),可以推导出一条经过A点(P1,Y3)总需求曲线AD2,见 图(a) (6)图a)中的AD2与AS曲线相交于E2点,即最后的均衡点为E2点,相对于初始均 衡点E1而言,均衡价格水平上升至P2,均衡产量仅仅上升到Y2 (7)IS-LM模型的产量增量(Y1Y3)要大于AD一AS模型的产量增量(Y1Y2),第 ·个模型考虑了“收入一支出调整过程”,而第二个模型扣除了因价格上涨导致的总需求减 少(Y3Y2),即扣除了“收入一价格调整”因素。换言之,AD一AS模型考虑了“价格效应”, 而IS_LM却没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ADAS模型要优越于IS_LM模型
点到 B 点,就是“收入—支出调整过程”,其含义是收入如何对支出作出调整的过程。它度 量的实质上就是 AD 曲线的平移的水平距离。 但是,在 B 点,在原有价格水平 P0 上,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 势。由于价格调整,总需求量也会有所调整。在图 10.4(a)中,由于价格水平从 P0 上升到 P1, 总需求量便从 Y1 下降到 Y2。 这时,由于价格水平上升,短期总供给从 Y0 上升到 Y2。在价格水平 P1 上,总需求量 恰好等于总供给量。因此,C 点为新的均衡点。经济从 B 移动到 C 点便是“收入—价格调 整过程”,其含义是收入如何对价格的变化作出调整的过程。它度量的实质就是新的总需求 曲线上的移动,参见图 10.4(b)。AD1 曲线势必经过 B、C 两点,并与 AS 曲线相交于 C 点。 总结上述讨论:经济初始均衡为 A 点,增加政府支出后,如果价格水平不变,该经济 从 A 点到 B 点,这一调整过程就是“收入—支出调整过程”;价格水平上升使经济从 B 点 移动到 C 点,这一调整过程就是“收入—价格调整过程”。 但是,经济不是像图中所描述的从 A 点到 B 点再到 C 点的调整过程,而是从 A 点“直 接”到 C 点,因此,这是一个“收入—支出”和“收入—价格”的同时调整过程。 由于 C 点为最后的均衡点,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产量从 Y0 上升到 YE,均衡 价格从 P0 上升到 P1。 10.2.2 财政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一、在 IS—LM 和 AD—AS 两个模型中的讨论 请参见图 10.5,并注意以下分析步骤: (1)由 LM(P1)和 IS1 决定了 IS—LM 模型中的初始均衡点 E1,并可推导出一条总 需求曲线 AD1。 (2)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总生产函数可以推导出图(a)中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AS。 (3)图(a)中的 AD1 与 AS 共同决定了以下变量,即:①均衡的实际产量 Y1;②均衡 的价格水平 P1;③均衡的实际利率 r1;④均衡的劳动力数量 NE;⑤均衡的实际工资(W/P) E 或名义工资 WE;⑥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1);⑦均衡的消费量 CE;⑧均衡的投资量 IE;⑨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 NXE;⑩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 LE 1;(11)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E 2。 图 10.5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1)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产量、价格水平、利率均上升,但均衡的实际货币减少。 (4)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扩大政府购买),导致 IS 曲线由 IS1 平衡至 IS2。它与 LM(P1)相交于 A 点(参见图(a)),表明从 IS—LM 模型来看,均衡利率上升至 r2,均衡产 量上升至 Y3。请注意:这里产生了部分挤出效应,即利率上升导致投资需求下降。 (5)固定 IS2和 LM(P1),可以推导出一条经过 A 点(P1,Y3)总需求曲线 AD2,见 图(a)。 (6)图(a)中的 AD2 与 AS 曲线相交于 E2 点,即最后的均衡点为 E2 点,相对于初始均 衡点 E1 而言,均衡价格水平上升至 P2,均衡产量仅仅上升到 Y2。 (7)IS—LM 模型的产量增量(Y1Y3)要大于 AD—AS 模型的产量增量(Y1Y2),第 一个模型考虑了“收入—支出调整过程”,而第二个模型扣除了因价格上涨导致的总需求减 少(Y3Y2),即扣除了“收入—价格调整”因素。换言之,AD—AS 模型考虑了“价格效应”, 而 IS—LM 却没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AD—AS 模型要优越于 IS—LM 模型
(8)由于价格水平上升,图(b中的A点不再代表双重市场的均衡。现在,仅仅注意 IS2和LM(P1),由于P2>P1,均衡的实际货币减少,LM曲线必须左移且相交于IS2于E21 点,因而均衡利率再度攀高至r3,均衡产量从Y3下降到Y2。图(a)中的E2与图b)中的E2点 相互对应 总结上述讨论:当增加政府支出后,从AD-AS模型看:①均衡产量上升(但比lS LM模型中产量增加得少些):②均衡利率上升(比IS一LM模型中的利率上升得要高些) ③均衡价格水平上升:④均衡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名义货币供给量未变)。 图10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价格水平上升,进而,劳动力需求曲线从ND(P1)右移到 ND(P2),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要小一些。因此,均衡就业量上升,均衡名义工资也 上升。 图106的纵轴为名义工资率。在初始均衡价格P。水平上,有两条劳动力需求曲线N (P1)和劳动力供给曲线N(P1),其初始的均衡名义工资为W1,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为N1 增加政府开支导致均衡价格从P1上升为P2,相应地,劳动力的供需曲线也要发生变化。 价格水平的上升,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的话,实际工资下降。因而,劳动力的需求量在 每一个名义工资水平上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即劳动力需求曲线从N(P1)右移至ND (P2) 同时,劳动力的供给者因为实际工资下降而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量,因而劳动力供给 曲线从N(P1)左移到Ns(P2) 请注意: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要小于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的幅度。为什么呢? 从产品市场看,增加政府支出短期内导致均衡产量增加,那么,从劳动力市场看,在总生产 函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劳动力的使用量才能增加其产量。如果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等幅 上升和下降,势必造成均衡就业量不变,因而均衡产量不变,均衡实际工资不变。 现对上述讨论作一小结:增加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导致均衡就业量上升,均衡名义工 资亦上升,由于价格上涨的幅度要大于名义工资上涨的幅度,所以,均衡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正是因为均衡工资水平下降,才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进而均衡产量上升。 我们花了相当长的篇幅讨论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现将上述全部讨 论总结于表10 表10.1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短期的影响 财政政策 扩张性(G↑ 紧缩性(G↓) 1.均衡产量YE 2.均衡价格水平PE 3.均衡利率水平rE 4.均衡就业量N 5.均衡消费量CE 6.均衡货币的交易需求LE 7.均衡名义工资W 8.均衡的投资量IE 9.均衡的货币数量(MP)E 10.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L 11.均衡的国外净需求NXE 不确定,或下降 不确定,或上升
(8)由于价格水平上升,图(b)中的 A 点不再代表双重市场的均衡。现在,仅仅注意 IS2 和 LM(P1),由于 P2>P1,均衡的实际货币减少,LM 曲线必须左移且相交于 IS2 于 E2 1 点,因而均衡利率再度攀高至 r3,均衡产量从 Y3 下降到 Y2。图(a)中的 E2 与图(b)中的 E2 点 相互对应。 总结上述讨论:当增加政府支出后,从 AD—AS 模型看:①均衡产量上升(但比 IS— LM 模型中产量增加得少些);②均衡利率上升(比 IS—LM 模型中的利率上升得要高些); ③均衡价格水平上升;④均衡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名义货币供给量未变)。 图 10.6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价格水平上升,进而,劳动力需求曲线从 ND(P1)右移到 ND(P2),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要小一些。因此,均衡就业量上升,均衡名义工资也 上升。 图 10.6 的纵轴为名义工资率。在初始均衡价格 P0 水平上,有两条劳动力需求曲线 ND (P1)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NS(P1),其初始的均衡名义工资为 W1,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为 N1。 增加政府开支导致均衡价格从 P1 上升为 P2,相应地,劳动力的供需曲线也要发生变化。 价格水平的上升,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的话,实际工资下降。因而,劳动力的需求量在 每一个名义工资水平上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即劳动力需求曲线从 ND(P1)右移至 ND (P2) 同时,劳动力的供给者因为实际工资下降而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量,因而劳动力供给 曲线从 NS(P1)左移到 NS(P2)。 请注意: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要小于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的幅度。为什么呢? 从产品市场看,增加政府支出短期内导致均衡产量增加,那么,从劳动力市场看,在总生产 函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劳动力的使用量才能增加其产量。如果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等幅 上升和下降,势必造成均衡就业量不变,因而均衡产量不变,均衡实际工资不变。 现对上述讨论作一小结:增加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导致均衡就业量上升,均衡名义工 资亦上升,由于价格上涨的幅度要大于名义工资上涨的幅度,所以,均衡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正是因为均衡工资水平下降,才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进而均衡产量上升。 我们花了相当长的篇幅讨论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现将上述全部讨 论总结于表 10.1。 表 10.1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短期的影响 财政政策 扩张性(G↑) 紧缩性(G↓) 1.均衡产量 YE ↑ ↓ 2.均衡价格水平 PE 3.均衡利率水平 rE 4.均衡就业量 NE 5.均衡消费量 CE 6.均衡货币的交易需求 LE 7.均衡名义工资 WE 8.均衡的投资量 IE 9.均衡的货币数量(M/P)E ↑ ↓ 10.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E 2 11.均衡的国外净需求 NXE 不确定,或下降 不确定,或上升
三大模型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整个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三大模型基础之上的,它们是AE-NI(总支出一国民收入) 模型、IS-LM(投资储蓄一货币供需)模型、AD-AS(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在每个 模型中,我们都分别讨论了财政政策,现在,我们拟就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产出、价格、利率 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 图10.7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就产量而言,AE一N模型增幅最大,IS_LM模型次之,AD-AS最小;就利率而言, S-LM模型增幅较小,AD_AS模型增幅较大。 现假定宏观短期均衡为图(c)的标有“1”的点,现在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图10.7(a)为AE一N模型,该模型假定了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都不起作用。现增加G>0, 导致AE曲线向上平移G个单位,均衡点为2。因此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 就是政府 支出乘数 图(b)为IS-LM模型。其中,IS曲线收集了AE-N模型的所有信息。增加政府支出 使得IS向右平行移动YY4个单位。给定LM1曲线,均衡点为3。因此利率从r上升到r2, 均衡产量增量为Y1Y3。请注意,Y3Y4为挤出效应 图(c)为AD一AS模型。其中,AD曲线汇集了ISLM模型的所有信息。给定AS曲线, 由于产加政府支出G,使得AD曲线向右平移Y1Y3个单位。因此,均衡点为4,均衡价格 和产量分别为P2和Y2。Y2Y3为价格效应。 由于价格上涨至P2,这便反逼LM曲线从LM1左移至LM,进而进一步拉动利率上升 至r3,均衡产量只增加Y1Y2,这样,IS-IM模型的结论就与AD-AS模型的结论相互 致了 现在我们来看图(a)中的AE-NI模型是如何变化的。 一开始增加政府支出G,使得AE曲线从AE1向上平移G个单位至AE2,新的均衡产 量为Y4,新的均衡产量为Y4。但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一开始上升至r2(见图b),均衡产量只 有Y3。这样,AE曲线相应地要从AE2下降为AE3。这到目前为止,与IS2和LM1交点的结 论相互一致了。但在AD_AS模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价格变化的影响,所以LM曲 线还要左移,利率进一步上升为r3,总支出中对利率有反应的那一部分(如投资)要进一步 下降,这便使得AE曲线进一步从AE3下降至AE4。最后,从三重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看, 均衡产量为Y2,均衡利率为rs,均衡价格水平为P2。这样也和AD_AS模型的结论相互 致了 大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重增重 格水平变化利息变化就业量度变化 AE-MI 最大 最大 IS-LM 不变 较小 D-AS 最小 上升 较大
二、三大模型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整个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三大模型基础之上的,它们是 AE—NI(总支出—国民收入) 模型、IS—LM(投资储蓄—货币供需)模型、AD—AS(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每个 模型中,我们都分别讨论了财政政策,现在,我们拟就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产出、价格、利率 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 图 10.7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就产量而言,AE—NI 模型增幅最大,IS—LM 模型次之,AD—AS 最小;就利率而言, IS—LM 模型增幅较小,AD—AS 模型增幅较大。 现假定宏观短期均衡为图(c)的标有“1”的点,现在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图 10.7(a)为 AE—NI 模型,该模型假定了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都不起作用。现增加 G>0, 导致 AE 曲线向上平移 G 个单位,均衡点为 2。因此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 就是政府 支出乘数。 图(b)为 IS—LM 模型。其中,IS 曲线收集了 AE—NI 模型的所有信息。增加政府支出 使得 IS 向右平行移动 Y1Y4 个单位。给定 LM1 曲线,均衡点为 3。因此利率从 r1 上升到 r2, 均衡产量增量为 Y1Y3。请注意,Y3Y4 为挤出效应。 图(c)为 AD—AS 模型。其中,AD 曲线汇集了 IS—LM 模型的所有信息。给定 AS 曲线, 由于产加政府支出 G,使得 AD 曲线向右平移 Y1Y3 个单位。因此,均衡点为 4,均衡价格 和产量分别为 P2 和 Y2。Y2Y3 为价格效应。 由于价格上涨至 P2,这便反逼 LM 曲线从 LM1 左移至 LM2,进而进一步拉动利率上升 至 r3,均衡产量只增加 Y1Y2,这样,IS—LM 模型的结论就与 AD—AS 模型的结论相互一 致了。 现在我们来看图(a)中的 AE—NI 模型是如何变化的。 一开始增加政府支出 G,使得 AE 曲线从 AE1 向上平移 G 个单位至 AE2,新的均衡产 量为 Y4,新的均衡产量为 Y4。但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一开始上升至 r2(见图 b),均衡产量只 有 Y3。这样,AE 曲线相应地要从 AE2 下降为 AE3。这到目前为止,与 IS2 和 LM1 交点的结 论相互一致了。但在 AD—AS 模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价格变化的影响,所以 LM 曲 线还要左移,利率进一步上升为 r3,总支出中对利率有反应的那一部分(如投资)要进一步 下降,这便使得 AE 曲线进一步从 AE3 下降至 AE4。最后,从三重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看, 均衡产量为 Y2,均衡利率为 r3,均衡价格水平为 P2。这样也和 AD—AS 模型的结论相互一 致了。 三大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模型 产量增量 价格水平变化 利息变化 就业量度变化 AE—MI 最大 不变 不变 最大 IS—LM 中 不变 较小 中 AD—AS 最小 上升 较大 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