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10.2.1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1.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 为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就是收集雨水地面径流量。 2.径流系数 径流量 降雨量 降雨量<地面渗水量,雨水被地面吸收 降雨量>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 开始积水,产生地面径流
10.2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10.2.1 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1.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 为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就是收集雨水地面径流量。 2.径流系数 1 降雨量 径流量 =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雨水被地面吸收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 开始积水,产生地面径流
入渗率_地面渗水量 时间 余水率。余水量 时间 降雨强度q大,地面径流量也大 降雨强度q=入渗率,余水率=0,由于地面积水, 仍有地面径流。 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汇水面积的地面覆 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大小、路面 铺砌等。此外,还与降雨历时、暴雨强度及暴雨雨 型有关。要精确确定φ值,难度较大。目前在雨水 管渠设计中,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 数值
时间 余水量 余水率 时间 地面渗水量 入渗率 = = 1 降雨强度q大,地面径流量也大 降雨强度q=入渗率,余水率=0, 由于地面积水, 仍有地面径流。 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汇水面积的地面覆 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大小、路面 铺砌等。此外,还与降雨历时、暴雨强度及暴雨雨 型有关。要精确确定ψ 值,难度较大。目前在雨水 管渠设计中,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 数值
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径流系 数φ值见下表: 径流系数ψ值 地面种类 y值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0.90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 0.60 路面 级配碎石路面 0.45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0.40 非铺砌土路面 0.30 公园或绿地 0.15
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径流系 数ψ 值见下表: 径流系数ψ值 地面种类 ψ值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0.90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 路面 0.60 级配碎石路面 0.45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0.40 非铺砌土路面 0.30 公园或绿地 0.15
在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 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 化,φ值也各异。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 采用平均径流系数,其值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 均法计算求得,即: ∑Fv F 式中F一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y;一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一全部汇水面积(ha)
在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 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 化,ψ 值也各异。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 采用平均径流系数,其值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 均法计算求得,即: av Fi i F = av Fi i F = 式中 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 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全部汇水面积(ha)
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 合径流系数φ=0.5~0.8,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 0.4~0.6。 10.2.2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 1.集水时间一—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 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 2. I=t+mt 式中——设计降雨历时(min); 地面集水时间(min);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折减系数
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 合径流系数ψ=0.5~0.8,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 =0.4~0.6。 10.2.2 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 1.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 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 2. 式中 —— 设计降雨历时(min); t1 —— 地面集水时间(min); t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 折减系数。 1 mt2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