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min) t 在工程上统计的降雨多属暴雨性质,故称暴雨 强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 (L/s·ha)表示。q与i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q=167i 式中167——换算系数
i H t = (mm/min) 在工程上统计的降雨多属暴雨性质,故称暴雨 强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 q (L/s·ha)表示。q与 i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q=167i 式中 167-—换算系数
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确 定雨水设计流量的重要依据。在任一场暴雨中,暴 雨强度是随降雨历时变化的。所取的降雨历时长, 则与该历时相对应的暴雨强度将小于短历时对应的 暴雨强度。在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时,降雨历时常采 用5、10、15、20、30、45、60、90、120min9个 时段。在分析暴雨资料时,必须选用对应各降雨历 时的最大降雨量。由于在各降雨历时内每个时刻的 暴雨强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计算出的各历时的暴雨 强度称为最大平均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确 定雨水设计流量的重要依据。在任一场暴雨中,暴 雨强度是随降雨历时变化的。所取的降雨历时长, 则与该历时相对应的暴雨强度将小于短历时对应的 暴雨强度。在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时,降雨历时常采 用5、10、15、20、30、45、60、90、120 min 9个 时段。在分析暴雨资料时,必须选用对应各降雨历 时的最大降雨量。由于在各降雨历时内每个时刻的 暴雨强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计算出的各历时的暴雨 强度称为最大平均暴雨强度
4.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1)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 的范围。 (2)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用F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 单位(ha或km2)。 任一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 等的,但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 水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0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 点的集水时间不超过60min到120min,这种较小的 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 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 相等
4.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1)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 的范围。 (2)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用 F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 单位(ha或km2)。 任一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 等的,但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 水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0 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 点的集水时间不超过60 min到120 min,这种较小的 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 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 相等
5.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 (1)暴雨强度的频率 某一大小的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是不能预知的, 只能通过对以往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其发 生的频率,才能推求其今后发生的可能性。 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 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 分数,即: P、m ×100% n——观测资料总项数 m—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
5.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 (1)暴雨强度的频率 某一大小的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是不能预知的, 只能通过对以往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其发 生的频率,才能推求其今后发生的可能性。 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 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 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 n之比的百 分数,即: P m n n = 100 % n——观测资料总项数 m——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
若每年只选一个雨样,称为年频率式 n= N ×100% N—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 若平均每年选入M个雨样数,称为次频率式。 n=N·M,P ×100 NM M—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
若每年只选一个雨样,称为年频率式 n = N, P m N n = 100 % N——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 若平均每年选入 M个雨样数,称为次频率式。 n = N·M, P m NM n = 100 M——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