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数据库基础 学习要点 1、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及分类 2、信息的三个领域 3、实体联系模型、数据模型 4、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1章 数据库基础 学习要点 1、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及分类 2、信息的三个领域 3、实体联系模型、数据模型 4、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1章数据库基础 1.1数据库基础 12数据库系统方法 13现实世界的数据描述 14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 1.5数据库管理系统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 数据库基础 1.1 数据库基础 1.2 数据库系统方法 1.3 现实世界的数据描述 1.4 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 1.5 数据库管理系统 习题及参考答案
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加工 存储、抽取、传播等工作。其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 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 来说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数据,为进一步的活动提供决策的 依据。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等工作。 所以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基本环节。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电 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特别是高效率存储设备的出现,使数据 处理工作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不仅加快了处理速度,而且扩 大了数据处理的规模和范围。这时把电子计算机进行的数据处 理称为电子数据处理,简称为EDP(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加工、 存储、抽取、传播等工作。其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 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 来说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数据,为进一步的活动提供决策的 依据。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等工作。 所以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基本环节。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电 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特别是高效率存储设备的出现,使数据 处理工作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不仅加快了处理速度,而且扩 大了数据处理的规模和范围。这时把电子计算机进行的数据处 理称为电子数据处理,简称为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11.1EDP技术的发展阶段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EDP技术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程序管理方式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大约在1960 年以前)为程序管理方式阶段。 该阶段数据处理的主要特点是: (1)数据不保存。 (2)数据不能独立,它是程序的组成部分,即数 据和程序完全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不同应用的数据之间是 相互独立、彼此无关的
1.1.1 EDP技术的发展阶段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EDP技术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程序管理方式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大约在1960 年以前)为程序管理方式阶段。 该阶段数据处理的主要特点是: (1)数据不保存。 (2)数据不能独立,它是程序的组成部分,即数 据和程序完全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不同应用的数据之间是 相互独立、彼此无关的
11.1EDP技术的发展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的背景是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 还大量用于经济管理。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1)文件的组织方式既可以是顺序的,也可以是 随机的。 (2)数据的物理结构不再等同于数据的逻辑结构 (3)计算机的文件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的存取方 法余 (4)数据可以共享,但数据仍存在相当程度的冗
1.1.1 EDP技术的发展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的背景是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 还大量用于经济管理。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1)文件的组织方式既可以是顺序的,也可以是 随机的。 (2)数据的物理结构不再等同于数据的逻辑结构。 (3)计算机的文件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的存取方 法。 (4)数据可以共享,但数据仍存在相当程度的冗 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