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港卷 安卷 江西卷 厂东卷 (30分) (30分) I(36分) (33分) (12分) (15分) (12分) 1.字音 字形 1.字音 1字音 字形 2.成语 2.字形 2.字形 3.成语 语病 3.近义词 3.成语 4.语病 4.得体 4.标点 4.语病 二(9分) 二(9分) 5.语病 自科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 二(9分) 二(9分) 自科文阅读 社科文阅读57 三(9分) (9分) 68 三(12分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2分) 文言文阅读 8.实词 8.实词 文言文阅读 8.实词 词 9.虚词 9.实词 9.虚词 10.分析括 10.分析理解 10.虚词 10.句式 11.信息整合 11.分析括 12.分析概括 Ⅱ(120分)Ⅱ(108分) Ⅱ(114分) Ⅱ(117分) 四(23分) 四(23分) 四(21分) 四(21分) 11.文译10 文译10分13.文译9分 12.文译9分 12古诗8分 16.古诗8分 14.古诗6分 13.古诗6分 13.默写5分 17.默写5分 15.默写6分 14.默写6分 五(22分) 五(20分) 五(21分) 五(21分)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六(15分) 六(15分) 六(12分) 六(15分) 18.靓括文段3分2.文段压缩3分18.文句4分 19.关键词4分 19.文句仿写6分24.句式6分 19.文段4分 20.图文5分 24.情境语6分25人物评述6分20.仿写4分 21.提示语6分 七(60分) 七(60分) 七(60分) 七(60分) 25.作文 26.作文 21.作文 22.作文 “隘琢心中的天使
比较分析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对于 探究和把握2007年高考命题改革走向,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 比较分析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对于 探究和把握2007年高考命题改革走向,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复习备考的整体思路 (一)转变教学观念 1.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 令在全面推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下,高考命题一定对此会有所反 映,因而必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复习备考中也要相应地改变教法, 用好新教材,研究新教法。 2.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 今高改蔓,总是要朝羞有利全面提亮学告的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遵 考素质。高者复习应以培养和升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主,全面提升 的语文基本素质,。不可首自搞 拟大 题海大战 3.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 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不忽视 “工具性”的前提下,大力增强文学和人文内涵,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 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考生在高考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问题 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 二、复习备考的整体思路 ❖ (一)转变教学观念 ❖ 1.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 ❖ 在全面推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下,高考命题一定对此会有所反 映,因而必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复习备考中也要相应地改变教法, 用好新教材,研究新教法。 ❖ 2.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 ❖ 高考改革,总是要朝着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遵 照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来进行。高考命题是以能力立意,重在考能力, 考素质。高考复习应以培养和升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主,全面提升 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不可盲目搞“模拟大战”、“题海大战”。 ❖ 3.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 ❖ 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不忽视 “工具性”的前提下,大力增强文学和人文内涵,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 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考生在高考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问题 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2.命题范围 因2005年“考纲”取消了*号,命题范围有所扩大。修 辞、文学常识、文言句式、文言语法、均见于考卷之中。 3.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更趋于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试验田 语 言运用部分:写关键词,写对仗句,文句仿写,文句续写, 图文转换,文句改写,句式变换,概括段意,写广告告词, 写对联,写导语,写演讲词,写贺卡,语言的简明、连贯、 得体,加标点,改病句等
❖ 2.命题范围 ❖ 因2005年“考纲”取消了*号,命题范围有所扩大。修 辞、文学常识、文言句式、文言语法、均见于考卷之中。 ❖ 3.命题形式 ❖ 命题形式更趋于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试验田”——语 言运用部分:写关键词,写对仗句,文句仿写,文句续写, 图文转换,文句改写,句式变换,概括段意,写广告告词, 写对联,写导语,写演讲词,写贺卡,语言的简明、连贯、 得体,加标点,改病句等
(二)全面统筹安排 令两大板块、三个阶段。 们把信训练行第二轮总爱马上第并进行第二轮8复习(专题训 我们把高三的教学分为两大板块、三个阶段:所谓两大板块,一是五六册的教 所谓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学期,上第五册,并开始第 总复习 练) 第三防段 不可忽视五、六册的教学。现在,有不少学校,很忽视五、六册的教学,有的 只讲几 冷篇文言文,有的走马观花式地过一次就算完。一到高三就全力投入高考复习。 这做,其实是得不偿失。因为五大册的内并不是可有可无,他们和前四册是 中语文教材体系就被打乱。很清楚,五六册的内容,本身就具有总复习的功用。 忽视五六册的教学,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划算的。 本资料、三种考杏 °菊好一本资料,也只选一种资料,组好三种方式的考含,即月考、调考,联
❖ (二)全面统筹安排 ❖ 两大板块、三个阶段。 ❖ 我们把高三的教学分为两大板块、三个阶段:所谓两大板块,一是五六册的教 学;二是总复习。所谓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学期,上第五册,并开始第一 轮总复习(考点训练);第二阶段;上第二册,并进行第二轮总复习(专题训 练);第三阶段;进行第三轮总复习(实战演练),迎接高考。 ❖ 不可忽视五、六册的教学。现在,有不少学校,很忽视五、六册的教学,有的 只讲几 ❖ 篇文言文,有的走马观花式地过一次就算完。一到高三就全力投入高考复习。 这样做,其实是得不偿失。因为五六册的内并不是可有可无,他们和前四册是 一个完整的体系。忽视了五六册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有缺陷,完整的高 中语文教材体系就被打乱。很清楚,五六册的内容,本身就具有总复习的功用。 忽视五六册的教学,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划算的。 ❖ 一本资料、三种考杳。 ❖ 选好一本资料,也只选一种资料。组织好三种方式的考杳,即月考、调考、联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