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毒性分级: ID5或ED3环境化学物毒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欧共体有害物毒性分级指标 毒性等级 LDso mg/kg 吸收途径: 极毒 白鼠口 50 皮肤接触 <0.5mg/l/4h 呼吸吸入 有毒 25-200 白鼠口 50-400 皮肤接触 0.5-2 呼吸吸入 有 200-2000 白鼠口 服 400-2000 皮肤接触 2-20 呼吸吸入
2、毒性分级: LD50或ED50:环境化学物毒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毒性等级 LD50 mg/kg 吸收途径: 极毒 <25 白鼠口服 <50 皮肤接触 <0.5 mg/l/4h 呼吸吸入 有毒 25-200 白鼠口服 50-400 皮肤接触 0.5-2 呼吸吸入 有害 200-2000 白鼠口服 400-2000 皮肤接触 2-20 呼吸吸入 欧共体有害物毒性分级指标
四、毒性作用的类型 、局部和全身毒作用: ●局部毒作用:在接触部位引起局部性直接损伤。 全身性毒作用:化学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而 呈现的毒作用,主要危害靶组织和靶器官。 速发和迟发毒作用: 速发毒作用:在一次性接触化学物后短时间内出现毒害作 用。 ●迟发毒作用:接触化学物后在较长时间内才呈现的毒作用
四、毒性作用的类型 1、局部和全身毒作用: ⚫ 局部毒作用:在接触部位引起局部性直接损伤。 ⚫ 全身性毒作用:化学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而 呈现的毒作用,主要危害靶组织和靶器官。 2、速发和迟发毒作用: ⚫ 速发毒作用:在一次性接触化学物后短时间内出现毒害作 用。 ⚫ 迟发毒作用:接触化学物后在较长时间内才呈现的毒作用
3、可逆和不可逆毒作用 可逆:停止接触化学物后,毒性危害可逐步减轻或消失; 不可逆:毒害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加重 与毒物性质和危害组织的再生能力有关。 4、变态反应(过敏性反应): 通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 化学物作为半抗原→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激发抗体 形成。抗体+抗原→过敏反应 5、特异体质反应特发性反应) 由遗传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
3、可逆和不可逆毒作用: ⚫ 可逆:停止接触化学物后,毒性危害可逐步减轻或消失; ⚫ 不可逆:毒害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加重。 与毒物性质和危害组织的再生能力有关。 4、变态反应(过敏性反应): 通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 化学物作为半抗原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激发抗体 形成。抗体+抗原过敏反应。 5、特异体质反应(特发性反应): 由遗传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
五、毒性作用的机制 毒害作用过程涉及多个步骤: 接触→吸收→转运→>靶部位→分子结构变化, 功能紊乱→>修复→修复失调→>毒性效应
五、毒性作用的机制 毒害作用过程涉及多个步骤: 接触→吸收→转运→靶部位→分子结构变化, 功能紊乱→修复→修复失调→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