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案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有限的。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4、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案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如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案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案准备 课时准备:1课时 教案过程 导入新课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婴儿第一声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气。)婴儿第一声啼哭标 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 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那么,我们睡觉后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睡觉 也要进行呼吸。)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 的知识。(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 二、讲授新课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说。 (2)大家说得对不对呢?指导学生阅读识图 (3)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它们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44-45页的内容,分析每段资料的内容,并观看图中呼吸道的结构特 点,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组织各组有效地进行讨论,分析如下问题 ①、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 1/8
1 / 8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案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有限的。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4、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案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如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案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案准备: 课时准备:1 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婴儿第一声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气。)婴儿第一声啼哭标 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 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那么,我们睡觉后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睡觉 也要进行呼吸。)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 的知识。(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 二、讲授新课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说。 (2)大家说得对不对呢?指导学生阅读识图。 (3)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它们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44—45 页的内容,分析每段资料的内容,并观看图中呼吸道的结构特 点,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组织各组有效地进行讨论,分析如下问题。 ①、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
②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 特点?为什么要用鼻呼吸? ③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④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 点?为什么? (3)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图,以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展 开热烈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互相补充、评价,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整 理归类,分别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答。 (①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使呼吸道内的气体通畅,此外,鼻腔前的鼻毛、鼻腔 表面的黏液,也在保证气体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②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有温 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黏液能阻挡和 粘住吸入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所以要用鼻呼 吸。③呼吸道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 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自觉的维护空气的新鲜、清洁。④ 与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较,北欧人的鼻子显得大一些,鼻腔也相应地长一些,这有利于预 热寒冷的空气。) 4)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 湿润、清洁 知识延伸 同学们,你平常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让学生通 过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讲讲边吃边笑的危害,让学生观察课文漫画并阅读有关内容。) 2、学生思考总结后指名答。(吃饭时说笑,会剧烈咳嗽,并咳出进入气管的食物:.严重的还 引起呼吸障碍,到医院做手术,把进入食道的食物取出: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食不言”的习 惯。) 2、认识发声,爱护嗓子:阅读46页的知识 四、巩固练习 完成46页的练习。学生思考,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五、课堂小结 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本节知识内容。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8
2 / 8 ②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 特点?为什么要用鼻呼吸? ③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④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 点?为什么? (3)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图,以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展 开热烈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互相补充、评价,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整 理归类,分别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答。 (①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使呼吸道内的气体通畅,此外,鼻腔前的鼻毛、鼻腔 表面的黏液,也在保证气体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②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有温 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黏液能阻挡和 粘住吸入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所以要用鼻呼 吸。③呼吸道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 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自觉的维护空气的新鲜、清洁。④ 与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较,北欧人的鼻子显得大一些,鼻腔也相应地长一些,这有利于预 热寒冷的空气。) (4)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 湿润、清洁。 三、知识延伸: 1、同学们,你平常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让学生通 过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讲讲边吃边笑的危害,让学生观察课文漫画并阅读有关内容。) 2、学生思考总结后指名答。(吃饭时说笑,会剧烈咳嗽,并咳出进入气管的食物;.严重的还 引起呼吸障碍,到医院做手术,把进入食道的食物取出;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食不言”的习 惯。) 2、认识发声,爱护嗓子:阅读 46 页的知识。 四、巩固练习。 完成 46 页的练习。学生思考,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五、课堂小结 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本节知识内容。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喉气体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 能力。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 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好处。 、教案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三、教案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四、教案准备: 五、课时准备:2课时 六、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 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2、学生猜测并假设 3、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呼吸 (1)教师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 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2)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 何变化? (3)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 小 2、测量胸围差 (1)教师: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 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3/8
3 / 8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 能力。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 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好处。 二、教案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三、教案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四、教案准备: 五、课时准备:2 课时 六、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 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2、学生猜测并假设 3、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呼吸 (1)教师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 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 16 次。 (2)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 何变化? (3)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 小。 2、测量胸围差 (1)教师: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 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2)学生思考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如果吸气时长度变 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 3)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 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 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 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4)学生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 师汇报 (5)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完成48页的讨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 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3、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 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2)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 (3)讨论: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4)学生交流讨论小结: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 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 (5)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 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6)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7)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⑧8)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 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4、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 (1)教师: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 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2)交流小结: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 舒张时,气球回缩。(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 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 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三)、巩固知识 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四)、课堂小结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 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 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 七、作业布置:预习课本第4951页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4/8
4 / 8 (2)学生思考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如果吸气时长度变 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 (3)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 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 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 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4)学生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 师汇报。 (5)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完成 48 页的讨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 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3、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 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2)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 (3)讨论: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4)学生交流讨论小结: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 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 (5)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 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6)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7)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8)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 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4、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 (1)教师: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 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2)交流小结: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 舒张时,气球回缩。(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 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 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三)、巩固知识 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四)、课堂小结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 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 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 七、作业布置:预习课本第 49—51 页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收缩一→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大 肋间肌 肺内压缩小 膈肌 肺缩 舒张一胸腔容积缩小(肺内压扩大)呼气 九、教案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吸入气体的过程及原理,那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 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学习新知 1、气体扩散的原理: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 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 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在肺泡和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来进 行交换的。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资料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的目的和要说明 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第50页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讨论50页的问题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起到对比的作用。 3.从数据表中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 用一样的过程。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2)为什么会在肺部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肺的结构特点吧。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让学生仔细观察肺 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 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图,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肺部的 气体变化是否是因为气体的扩散作用。 学生认真观看课件并讨论补充,得出结论: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 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便 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扩 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 么部位被利用的?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血液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 的氧和各组织器官进行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互扩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后作答 5/8
5 / 8 九、教案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吸入气体的过程及原理,那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 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二、学习新知 1、气体扩散的原理: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 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 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在肺泡和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来进 行交换的。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资料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的目的和要说明 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第 50 页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讨论 50 页的问题。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起到对比的作用。 3.从数据表中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 用一样的过程。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2)为什么会在肺部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肺的结构特点吧。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让学生仔细观察肺 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 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图,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肺部的 气体变化是否是因为气体的扩散作用。 学生认真观看课件并讨论补充,得出结论: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 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便 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扩 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 么部位被利用的?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血液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 的氧和各组织器官进行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互扩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后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