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图7·2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凝胶体结构在水肿时的液体交换示意图 1.毛细血管;2.毛细淋巴管;3.组织间隙凝胶体网状物 (五)全身水肿的分布特点 常见的全身水肿是心性、肾性和肝性水肿,它们的分布各有特点,后者有助于鉴别诊断。 右心衰竭时水肿先出现于低垂部,立位时以下肢尤其足踝部最早出现且较明显,然后向上扩 展;肾性水肿先出现于面部,尤以眼睑部明显,然后向下扩展;肝性水肿多以腹水最显著,躯 体部不明显。这些不同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于:①组织结构特点:组织致密度和伸展性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水肿液积聚的早晚和程度。有些部位(如眼睑部)的皮下组织很疏松,皮肤伸展性 大,容易容纳水肿液积聚,在不受重力影响尤其平卧时,水肿较早在这些部位显露而易被发 觉,故肾性水肿病人晨起时眼脸水肿比较明显;另一些部位(如手指、足趾尤其掌侧)因皮下 组织比较致密,皮肤较厚而伸展性小,故不易容纳水肿液,因而水肿不易显露和被发觉;②重 力和体位: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受重力效应的影响,故离心脏水平面向下垂直距离越远的部位, 外周静脉血压及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就越高,因而立位或坐位的低垂部比平卧时的同部位,存在明 显的差别。例如手部静脉血压的这种差别,可达0.49~0.98kPa(50~100mmH20)。这种重 力效应在全身体循环静脉於血时就更明显。因此,右心衰竭的水肿病人,低垂部比较容易和较 早出现水肿。③局部血液动力因素:如有特定的局部因素,使某一体部或器官的毛细血管流体 静压增高的程度,比重力效应更为显著,以致该部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明显高于低垂部,则 该部水肿液的积聚,可比低垂部更早出现和更明显,因而肝性水肿时,由于肝静脉回流受阻, 腹水往往比下肢水肿明显得多。 四、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一)水肿的有利效应 1因为当血容量迅速增长时,大量液体及时转移到组织间隙中,可防止循环系统压力急剧 上升,从而减免引起血管破裂和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故可把水肿看成人体调节血容量的一种 重要“安全阀”。 2炎症性水肿的有利效应炎症性水肿至少有下列保护效应:①水肿液能稀释毒素;②水 肿液的大分子物质能吸附有害物质,阻碍其入血;③水肿液中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之后
图7-2 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凝胶体结构在水肿时的液体交换示意图 1.毛细血管;2.毛细淋巴管;3.组织间隙凝胶体网状物 (五)全身水肿的分布特点 常见的全身水肿是心性、肾性和肝性水肿,它们的分布各有特点,后者有助于鉴别诊断。 右心衰竭时水肿先出现于低垂部,立位时以下肢尤其足踝部最早出现且较明显,然后向上扩 展;肾性水肿先出现于面部,尤以眼睑部明显,然后向下扩展;肝性水肿多以腹水最显著,躯 体部不明显。这些不同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于:①组织结构特点:组织致密度和伸展性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水肿液积聚的早晚和程度。有些部位(如眼睑部)的皮下组织很疏松,皮肤伸展性 大,容易容纳水肿液积聚,在不受重力影响尤其平卧时,水肿较早在这些部位显露而易被发 觉,故肾性水肿病人晨起时眼睑水肿比较明显;另一些部位(如手指、足趾尤其掌侧)因皮下 组织比较致密,皮肤较厚而伸展性小,故不易容纳水肿液,因而水肿不易显露和被发觉;②重 力和体位: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受重力效应的影响,故离心脏水平面向下垂直距离越远的部位, 外周静脉血压及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就越高,因而立位或坐位的低垂部比平卧时的同部位,存在明 显的差别。例如手部静脉血压的这种差别,可达0.49~0.98kPa(50~100mmH2O)。这种重 力效应在全身体循环静脉於血时就更明显。因此,右心衰竭的水肿病人,低垂部比较容易和较 早出现水肿。③局部血液动力因素:如有特定的局部因素,使某一体部或器官的毛细血管流体 静压增高的程度,比重力效应更为显著,以致该部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明显高于低垂部,则 该部水肿液的积聚,可比低垂部更早出现和更明显,因而肝性水肿时,由于肝静脉回流受阻, 腹水往往比下肢水肿明显得多。 四、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一)水肿的有利效应 1.因为当血容量迅速增长时,大量液体及时转移到组织间隙中,可防止循环系统压力急剧 上升,从而减免引起血管破裂和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故可把水肿看成人体调节血容量的一种 重要“安全阀”。 2.炎症性水肿的有利效应 炎症性水肿至少有下列保护效应:①水肿液能稀释毒素;②水 肿液的大分子物质能吸附有害物质,阻碍其入血;③水肿液中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之后
在组织间隙中形成网状物或堵塞淋巴管腔,能阻碍细菌扩散,又有利于吞噬细胞游走;④通过 渗出液可把抗体或药物运输至炎症灶。 3水肿对某些病灶的可能有利效应传统上认为水肿液的积聚可引起组织、细胞的营养不 足。但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对缺血(因血管内血栓形成)的组织(例如在冻伤时),水肿液的 短时间积聚,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营养液的作用,可能延缓组织坏死和有利于细胞修复 (二)水肿的有害效应 1水肿造成细胞组织的营养不良水肿液大量积聚使组织间隙扩大,可致细胞与毛细血管的 距离延长,增加了营养物质向细胞弥散的距离。受骨壳或坚实包,膜限制的器官或组织,急速发 展的重度水肿可压迫微血管,使营养血流减少;慢性水肿促进水肿区纤维化,对血管也有压迫 作用,可引起水肿区细胞营养不良,以致皮肤容易发生溃疡,伤口难以修复。水肿区对感染的 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 2水肿对器官组织机能活动的影响水肿对器官组织机能活动的影响,视水肿发展速度及 程度而定。急速发展的重度水肿,因来有及适应或代偿,故比绶慢发展的水肿引起更加严重的 机能障碍。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器官组织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例如严重肢体水肿对整个生命 活动无大妨碍;但咽部尤其声门的水肿,则可引起气道阻塞甚至室息致死。此外,各种器官组 织发生水肿时,将引起各自的特殊机能的活动紊乱或减弱。例如肠粘膜水肿引起消化吸收障碍 和腹泻;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疝及脑功能紊乱。 第二节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一、心性水肿 心性水肿的分布与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有关,左心衰竭主要引起肺水肿(心源性肺水 肿),右心衰竭主要引起全身水肿。肺水肿有专节论述(参阅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学)。 (一)临床特点 右心衰竭时水肿的曲型表现是皮下水肿,常先出现于低垂部。在立、坐位时,一般以内踝 和胫前区较明显;若卧床日久,则以骶部最明显。水肿可波及躯体各部,严重时还可有腹水、 胸水和心包积水。 (二)发病机制 右心衰竭时水肿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首推钠水滞留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1.钠水滞留右心衰竭时体液总量明显增多,严重时可超过原体重的1/2。体液增多是由于钠 水滞留。但血清钠的浓度可不增高,甚或偏低,这是因为过多体液的稀释作用、低钠饮食或服 用利尿药造成利钠的缘故。当病人摄入较大量钠盐时体液滞留迅速加快,临床症状加重:而当 控制钠盐摄入时水肿就明显消减. 心力衰竭时钠水滞留的基本机能是肾排出减少,主要成因是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和肾小管重 吸收钠水增多。心力衰竭时肾血流减少可超过心排血量减少的程度,表明肾血管发生收缩,入
在组织间隙中形成网状物或堵塞淋巴管腔,能阻碍细菌扩散,又有利于吞噬细胞游走;④通过 渗出液可把抗体或药物运输至炎症灶。 3.水肿对某些病灶的可能有利效应传统上认为水肿液的积聚可引起组织、细胞的营养不 足。但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对缺血(因血管内血栓形成)的组织(例如在冻伤时),水肿液的 短时间积聚,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营养液的作用,可能延缓组织坏死和有利于细胞修复。 (二)水肿的有害效应 1.水肿造成细胞组织的营养不良水肿液大量积聚使组织间隙扩大,可致细胞与毛细血管的 距离延长,增加了营养物质向细胞弥散的距离。受骨壳或坚实包膜限制的器官或组织,急速发 展的重度水肿可压迫微血管,使营养血流减少;慢性水肿促进水肿区纤维化,对血管也有压迫 作用,可引起水肿区细胞营养不良,以致皮肤容易发生溃疡,伤口难以修复。水肿区对感染的 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 2.水肿对器官组织机能活动的影响 水肿对器官组织机能活动的影响,视水肿发展速度及 程度而定。急速发展的重度水肿,因来有及适应或代偿,故比绶慢发展的水肿引起更加严重的 机能障碍。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器官组织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例如严重肢体水肿对整个生命 活动无大妨碍;但咽部尤其声门的水肿,则可引起气道阻塞甚至窒息致死。此外,各种器官组 织发生水肿时,将引起各自的特殊机能的活动紊乱或减弱。例如肠粘膜水肿引起消化吸收障碍 和腹泻;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疝及脑功能紊乱。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一、心性水肿 心性水肿的分布与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有关,左心衰竭主要引起肺水肿(心源性肺水 肿),右心衰竭主要引起全身水肿。肺水肿有专节论述(参阅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学)。 (一)临床特点 右心衰竭时水肿的曲型表现是皮下水肿,常先出现于低垂部。在立、坐位时,一般以内踝 和胫前区较明显;若卧床日久,则以骶部最明显。水肿可波及躯体各部,严重时还可有腹水、 胸水和心包积水。 (二)发病机制 右心衰竭时水肿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首推钠水滞留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1.钠水滞留右心衰竭时体液总量明显增多,严重时可超过原体重的1/2。体液增多是由于钠 水滞留。但血清钠的浓度可不增高,甚或偏低,这是因为过多体液的稀释作用、低钠饮食或服 用利尿药造成利钠的缘故。当病人摄入较大量钠盐时体液滞留迅速加快,临床症状加重;而当 控制钠盐摄入时水肿就明显消减。 心力衰竭时钠水滞留的基本机能是肾排出减少,主要成因是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和肾小管重 吸收钠水增多。心力衰竭时肾血流减少可超过心排血量减少的程度,表明肾血管发生收缩,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