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货币 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外化的产物,是商品价值的独立化表现形式.商品货币构成商 品经济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在认识商品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货币范畴.主 要分析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因素决定了它具有二重的表现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商品的自然形式是商品自身,就是使用价值的存在飛式。使用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 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它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孤立的一个商品,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只有在交换过程中,通过 所交换的商品相对地表现出来。一种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在交换中通过别的商品来表现其价 值的形式。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就都通过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用货币来表现了。 要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就必须研究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的最初形态,也是价值形式的基本形态。它 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用等式表示为: 1只羊 2把斧子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主动 被动 这是一只绵羊的价值形式。在这个价值形式中,等式两边的商品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 用是完全不同的。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它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斧子则处于被动地位,它 只是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绵羊的价值借助于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它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 值,或曰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斧子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是充当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证明绵 羊有同自己相等的价值,它起着等价物的作用,或曰处于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极,它们既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又互相对立、 互相排斥。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价值形式,没有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无所谓等价形式,两 者谁也离不开谁,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但是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同一商品只能处在价值形式的一极,它不能同时既处于相 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而只能是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或者处于等价形式,因此 两者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 (2)相对价值形式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察。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飛式 从质的规定性看,绵羊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其中凝结着般人类劳动,具有价值。在这一点 上,它同斧头具有同质性,因而它们可以相等,可以比较。但是绵羊的价值属性不能通过自
1 第二节货币 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外化的产物,是商品价值的独立化表现形式.商品货币构成商 品经济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在认识商品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货币范畴.主 要分析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因素决定了它具有二重的表现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商品的自然形式是商品自身,就是使用价值的存在形式。使用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 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它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孤立的一个商品,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只有在交换过程中,通过 所交换的商品相对地表现出来。一种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在交换中通过别的商品来表现其价 值的形式。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就都通过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用货币来表现了。 要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就必须研究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的最初形态,也是价值形式的基本形态。它 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用等式表示为: 1 只羊 = 2 把斧子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主动 被动 这是一只绵羊的价值形式。在这个价值形式中,等式两边的商品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 用是完全不同的。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它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斧子则处于被动地位,它 只是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绵羊的价值借助于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它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 值,或曰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斧子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是充当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证明绵 羊有同自己相等的价值,它起着等价物的作用,或曰处于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极,它们既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又互相对立、 互相排斥。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价值形式,没有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无所谓等价形式,两 者谁也离不开谁,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但是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同一商品只能处在价值形式的一极,它不能同时既处于相 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而只能是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或者处于等价形式,因此 两者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 (2)相对价值形式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察。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从质的规定性看,绵羊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具有价值。在这一点 上,它同斧头具有同质性,因而它们可以相等,可以比较。但是绵羊的价值属性不能通过自
身来表现,绵羊在同斧头相交换的关系中,斧头的使用价值成了绵羊价值的表现形式,从而 取得了一个与其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即相对价值形式。从量的规定性看,处于相 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量只能通过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相对地表现岀来。因 为处在等价飛式一方商品的价值量,同处在相对价值形式-方的商品的价值量都要由社会必 要来动时间决定,它们能构成—个等式,说明它们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由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商品价值量的相 对表现也会发生变化。其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1)绵羊的价值发生变化而斧头的价值 不变时,绵羊的相对价值同其自身价值变动成正比;(2)绵羊的价值不变而斧头的价值发生 变化时,绵羊的相对价值会同斧头价值的变动成反比;(3)绵羊和斧头的价值按同方向,同 比例变化时,绵羊的相对价值不变;(4)绵羊和斧头的价值按同方向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向不 同程度变化时,其各种不同组合可依上述三种情况类推。 可见,一个商品的价值量与它的相对价值量是有区别的,商品内在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的相对价值量是由不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决定的, 它是商品价值量的外在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3)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一种商品充当等价物并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即用这种商品的 使用价值直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形式。 等价形式具有的直接交换性质,决定了它有如下特点 ①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斧头自然形式成为绵羊价值的表现 材料。绵羊的价值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在通过斧头而表现出来了。所以斧头的使用 价值成为绵羊价值的表现形式 ②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斧头,本来是制造斧头的劳动 者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在它和绵羊相交换时,它所处的地位,使它以抽象劳动的化身而显 示出来。因此,生产斧头的具体劳动在这里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绵羊通过和斧头相交换,表明 在绵羊身上耗费的劳动为社会所承认。斧头本来是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斧头具有能够直 接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性质,所以制造斧头的私人劳动,就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4)优缺点 简单价值形式中,一件商品的价值属性虽然通过另一件商品表现出来了,但是这种表现 是不充分的,它只表现出商品作为价值是不同于它的使用价值形态的,但是,商品价值作为 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属性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在量上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也只是
2 身来表现,绵羊在同斧头相交换的关系中,斧头的使用价值成了绵羊价值的表现形式,从而 取得了一个与其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即相对价值形式。从量的规定性看,处于相 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量只能通过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相对地表现出来。因 为处在等价形式一方商品的价值量,同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一方的商品的价值量都要由社会必 要来动时间决定,它们能构成一个等式,说明它们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由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商品价值量的相 对表现也会发生变化。其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1)绵羊的价值发生变化而斧头的价值 不变时,绵羊的相对价值同其自身价值变动成正比;(2)绵羊的价值不变而斧头的价值发生 变化时,绵羊的相对价值会同斧头价值的变动成反比;(3)绵羊和斧头的价值按同方向,同 比例变化时,绵羊的相对价值不变;(4)绵羊和斧头的价值按同方向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向不 同程度变化时,其各种不同组合可依上述三种情况类推。 可见,一个商品的价值量与它的相对价值量是有区别的,商品内在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的相对价值量是由不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决定的, 它是商品价值量的外在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3)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一种商品充当等价物并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即用这种商品的 使用价值直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形式。 等价形式具有的直接交换性质,决定了它有如下特点: ①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斧头自然形式成为绵羊价值的表现 材料。绵羊的价值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在通过斧头而表现出来了。所以斧头的使用 价值成为绵羊价值的表现形式。 ②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斧头,本来是制造斧头的劳动 者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在它和绵羊相交换时,它所处的地位,使它以抽象劳动的化身而显 示出来。因此,生产斧头的具体劳动在这里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绵羊通过和斧头相交换,表明 在绵羊身上耗费的劳动为社会所承认。斧头本来是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斧头具有能够直 接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性质,所以制造斧头的私人劳动,就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4)优缺点 简单价值形式中,一件商品的价值属性虽然通过另一件商品表现出来了,但是这种表现 是不充分的,它只表现出商品作为价值是不同于它的使用价值形态的,但是,商品价值作为 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属性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在量上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也只是
偶然地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相等。因此,价值要求充分表现自己性质和简单价值形式不能充 分表现这一性质的矛盾推动着价值形式从简单价值形式向着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 简单价值形式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共同体之间偶然的交换关系。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表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分离出来,有 些部落主要从事畜牧业,有些部落则主要从事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可用于交换的剩余 产品逐渐增加,商品交换也就进一步发展起来。有些商品不是偶然地和个别商品相交换,而 是经常地和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这样,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 品的自然形式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的自然形式上,于是简单价值形式便发 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其等式是: 在这里,绵羊不仅与斧子交换,而且与粮食、布、黄金及其他任何种商品相交换,绵羊 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表现在一系列其他种商品的自然形式上。价 值被表现的这种商品,就取得了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作为等价物的已经不是一种商品,而 是许多种不同的商品。谷、布、斧子、黄金等等商品,则都处于等价形式上,都是绵羊的特 殊等价物,充当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 这样,绵羊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才第一次得到真正的体现。因为现在 它不是只和某一种具体劳动创造的商品建立相等的关系,而是和各种具体劳动创造的商品建 立相等关系;同时,由于绵羊按不同的比例和各种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量的比例也就同它 所包含的劳动的比例更加接近,商品交换的比例由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决定这一关系也得 到充分地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来 但扩大的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局限性,扩大的价值形式所反映的商品交换,仍然是直接 的物物交换,中间没有媒介物。尽管每种商品现在都有了一个扩大的价值形式。但是不同的 商品是由不同系列的特殊等价物来表现它们的价值的,商品的价值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 表现。这样就会经常使商品交换发生困难。随着交换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某种商品最易交 换,人们都愿意拿物品与其交换,这种物品就自发分离出来,专门充当一般等价物 3、一般价值形式 专门充当等价物的商品,不是人们主观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交换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随 着交换的发展,会有一种商品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所有商品的共同等价物,这种商品, 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直接需要它,但却可以用它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商品,这样,人们就 都愿意用自己的商品先与这种商品相交换,然后再用它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这种商品就成了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直接的物物交换逐渐过渡到通过媒介物的交换,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这 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来表现,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假定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 般价值形式用等式可表示为: 人在这里,一切商品的价值现在都表现在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的唯一的、同一种商品(绵 羊)上,马克思说:“现在,商品价值的表现:1.是简单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唯一的商品上; 2.是统一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同一的商品上,它们的价值形式是共同的,因而是一般的。” 由扩大的价值形式到一般价值形式,不是简单的等式位移,而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 化。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有许多等价物,没有一种统一的等价物;而在一般价值 形式中,出现了共同的统一的等价物。过去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现在由于从商品 界分离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交换成为通过媒介物而进行的交换。这样,不仅使商 品的价值是一种社会属性得到进一步地表现,而且可以对商品价值量进行统一的比较和衡量 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 商品交换的发展
3 偶然地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相等。因此,价值要求充分表现自己性质和简单价值形式不能充 分表现这一性质的矛盾推动着价值形式从简单价值形式向着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 简单价值形式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共同体之间偶然的交换关系。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表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分离出来,有 些部落主要从事畜牧业,有些部落则主要从事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可用于交换的剩余 产品逐渐增加,商品交换也就进一步发展起来。有些商品不是偶然地和个别商品相交换,而 是经常地和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这样,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 品的自然形式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的自然形式上,于是简单价值形式便发 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其等式是: 在这里,绵羊不仅与斧子交换,而且与粮食、布、黄金及其他任何种商品相交换,绵羊 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表现在一系列其他种商品的自然形式上。价 值被表现的这种商品,就取得了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作为等价物的已经不是一种商品,而 是许多种不同的商品。谷、布、斧子、黄金等等商品,则都处于等价形式上,都是绵羊的特 殊等价物,充当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 这样,绵羊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才第一次得到真正的体现。因为现在 它不是只和某一种具体劳动创造的商品建立相等的关系,而是和各种具体劳动创造的商品建 立相等关系;同时,由于绵羊按不同的比例和各种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量的比例也就同它 们所包含的劳动的比例更加接近,商品交换的比例由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决定这一关系也得 到充分地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来。 但扩大的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局限性,扩大的价值形式所反映的商品交换,仍然是直接 的物物交换,中间没有媒介物。尽管每种商品现在都有了一个扩大的价值形式。但是不同的 商品是由不同系列的特殊等价物来表现它们的价值的,商品的价值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 表现。这样就会经常使商品交换发生困难。随着交换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某种商品最易交 换,人们都愿意拿物品与其交换,这种物品就自发分离出来,专门充当一般等价物。 3、一般价值形式 专门充当等价物的商品,不是人们主观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交换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随 着交换的发展,会有一种商品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所有商品的共同等价物,这种商品, 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直接需要它,但却可以用它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商品,这样,人们就 都愿意用自己的商品先与这种商品相交换,然后再用它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这种商品就成了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直接的物物交换逐渐过渡到通过媒介物的交换,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这 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来表现,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假定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 一般价值形式用等式可表示为: 人在这里,一切商品的价值现在都表现在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的唯一的、同一种商品(绵 羊)上,马克思说:“现在,商品价值的表现:1.是简单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唯一的商品上; 2.是统一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同一的商品上,它们的价值形式是共同的,因而是一般的。” 由扩大的价值形式到一般价值形式,不是简单的等式位移,而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 化。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有许多等价物,没有一种统一的等价物;而在一般价值 形式中,出现了共同的统一的等价物。过去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现在由于从商品 界分离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交换成为通过媒介物而进行的交换。这样,不仅使商 品的价值是一种社会属性得到进一步地表现,而且可以对商品价值量进行统一的比较和衡量。 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 商品交换的发展
在一般价值形式中担任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开始起着货币的作用。不过,这时一般 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因而仍然有碍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起过货币作用,在我们,最早的是贝壳,以后用 铜帛、玉,在古俄罗斯,牲畜充当过。所以王公的财产库叫做“畜圈”,掌管财库(财政大臣 叫看畜员,以用皮毛,非洲用象牙,蒙古用茶,因时因地而异,因而又阻碍了各地区的商品 交换。 4、货币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与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不断 扩大,商品交换的种类不断增加,这就越来越要求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当贵金 属从商品界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就成了货币,价值形式就从一般价值形式 发展到货币形式。货币形式用等式可表示为 从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所不同的只是现在一般等价物 己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或白银来充当。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所以最后落到贵金属 (金、银)身上,那是因为贵金属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 会腐烂、便于保存等一系列其他任何商品都不具有的特点,就是说贵金属的这些自然属性使 其成为很理想的货币材料,而不在于贵金属本身有什么神秘的性质。所以,马克思说,“金 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说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货币的出现克服了一般价值形式的缺陷,大大促进了商 品交换的发展。同时,货币的出现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因为货币出现后,使整个 商品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实现其价值:一极是货币 它直接以等价物的形式出现,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一切商品要实现其价值,都必须先转化 为货币。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从简单价值形式时商品与商 品的外部对立。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货币的出现,使直接的商品交换变成了以货 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使得商品交换现在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分为买和卖两个环节,这样就 可能使买和卖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脱节,从而使商品的内在矛盾更进一步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的起源,货币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不是“圣 人”的创造、发明。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为商品,它和其他一般商 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金可以镶牙,作装饰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总之,它有 多种具体的用途或使用价值。而作为货币的金银又是花费了人的劳动的(开掘、加工等),是 劳动产品,具有价值。货币作为固定地充当商品世界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除了具有上述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外, 它又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点 其一,它是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而存在,它本身直接体现社会劳动,而其他一般商品要 通过与货币相交换才能表现其价值 其二,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而产生了形式上的使用价值,即它固定地充当一切 商品价值的代表,而其他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某种特殊的具体的使用价值。 货币出现后,商品价值的实现,具体劳动能否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 会劳动,都以能否实现向货币转化为标志。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 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和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联系,也就是说 它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三、货币的职能(金属货币)
4 在一般价值形式中担任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开始起着货币的作用。不过,这时一般 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因而仍然有碍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起过货币作用,在我们,最早的是贝壳,以后用 铜帛、玉,在古俄罗斯,牲畜充当过。所以王公的财产库叫做“畜圈”,掌管财库(财政大臣) 叫看畜员,以用皮毛,非洲用象牙,蒙古用茶,因时因地而异,因而又阻碍了各地区的商品 交换。 4、货币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与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不断 扩大,商品交换的种类不断增加,这就越来越要求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当贵金 属从商品界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就成了货币,价值形式就从一般价值形式 发展到货币形式。货币形式用等式可表示为: 从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所不同的只是现在一般等价物 己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或白银来充当。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所以最后落到贵金属 (金、银)身上,那是因为贵金属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 会腐烂、便于保存等一系列其他任何商品都不具有的特点,就是说贵金属的这些自然属性使 其成为很理想的货币材料,而不在于贵金属本身有什么神秘的性质。所以,马克思说,“金 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①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说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货币的出现克服了一般价值形式的缺陷,大大促进了商 品交换的发展。同时,货币的出现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因为货币出现后,使整个 商品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实现其价值;一极是货币, 它直接以等价物的形式出现,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一切商品要实现其价值,都必须先转化 为货币。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从简单价值形式时商品与商 品的外部对立。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货币的出现,使直接的商品交换变成了以货 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使得商品交换现在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分为买和卖两个环节,这样就 可能使买和卖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脱节,从而使商品的内在矛盾更进一步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的起源,货币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不是“圣 人”的创造、发明。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为商品,它和其他一般商 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金可以镶牙,作装饰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总之,它有 多种具体的用途或使用价值。而作为货币的金银又是花费了人的劳动的(开掘、加工等),是 劳动产品,具有价值。货币作为固定地充当商品世界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除了具有上述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外, 它又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点。 其一,它是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而存在,它本身直接体现社会劳动,而其他一般商品要 通过与货币相交换才能表现其价值; 其二,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而产生了形式上的使用价值,即它固定地充当一切 商品价值的代表,而其他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某种特殊的具体的使用价值。 货币出现后,商品价值的实现,具体劳动能否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 会劳动,都以能否实现向货币转化为标志。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 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和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联系,也就是说 它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三、货币的职能(金属货币)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之中,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 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所谓价值尺度,就是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 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正象衡量长度的尺、衡量重量的砝码本身具有长度和 重量一样,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并不是因为有了货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都是 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只是因为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这样商品 的价值量才必须以货币来衡量。因此,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外 部的衡量器。 (2)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其特点是 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只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必须以现实货币为基础。 (3)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主要有三个:商品的价值(成正比)、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和供求关系 判断题:商品价值的变动,必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由于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价格形式本身就包含着价格与价值在量上不一致的可能性。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还可能出现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不一致。所谓价格与价值质上的不 致,或者说在质上与价值的背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下,没有凝结人类劳动从而 没有价值的客体也具有了价格的外观,例如,土地、证券等。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背离是虚 拟资本以及泡沫经济产生的基础。 (4)价格标准 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叫价格标准。如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等分 为角、分等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其区别是: 第一,价值尺度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则是代表一定 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第二,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第三,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 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第四,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而价格标准则不是, 2、流通手段 (1)含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商品流通。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即商一一商品(W一W)。货 币出现后,一切商品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即商品一一货币一一商品(W一G一W),货币在这 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 (3)货币流通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现 实货币的运动形成货币流通,它由商品流通引起,且与商品流通交织在一起,但与商品流通 有区别。在商品流通中,商品岀卖以后,就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货币则不是这样。 货币在充当一次交换的媒介以后,接着又去充当另一次媒介,这样不断地由买者手中转到卖 者手中,始终停留在流通领域。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 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 (4)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虽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非要足值的货币不可
5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之中,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 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 所谓价值尺度,就是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 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正象衡量长度的尺、衡量重量的砝码本身具有长度和 重量一样,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并不是因为有了货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都是 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只是因为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这样商品 的价值量才必须以货币来衡量。因此,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外 部的衡量器。 (2)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其特点是 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只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必须以现实货币为基础。 (3)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主要有三个:商品的价值(成正比)、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和供求关系。 判断题:商品价值的变动,必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由于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价格形式本身就包含着价格与价值在量上不一致的可能性。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还可能出现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不一致。所谓价格与价值质上的不 一致,或者说在质上与价值的背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下,没有凝结人类劳动从而 没有价值的客体也具有了价格的外观,例如,土地、证券等。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背离是虚 拟资本以及泡沫经济产生的基础。 (4)价格标准。 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叫价格标准。如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等分 为角、分等。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其区别是: 第一,价值尺度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则是代表一定 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第二,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第三,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 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第四,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而价格标准则不是。 2、流通手段 (1)含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商品流通。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即商——商品(W 一 W)。货 币出现后,一切商品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即商品——货币——商品(W 一 G 一 W),货币在这 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 (3)货币流通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现 实货币的运动形成货币流通,它由商品流通引起,且与商品流通交织在一起,但与商品流通 有区别。在商品流通中,商品出卖以后,就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货币则不是这样。 货币在充当一次交换的媒介以后,接着又去充当另一次媒介,这样不断地由买者手中转到卖 者手中,始终停留在流通领域。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 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 (4)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虽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非要足值的货币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