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交通运输:磁悬浮列车 ■两个互相平行的线圈的电 日本山梨县 流同向时,互相吸引;反 之互相排斥 ■把许多对电流方向相反的 线圈分别安装在列车和轨 。 道上,列车会悬浮起来 同样,在列车和轨道的适 食巾超 当位置分别安装许多对电 流方向相同的线圈,由于 互相吸引,使列车前进 ■将上述线圈改用超导线圈 悬浮实验车诞生周年 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 就得到一种能耗小,功率 大的超导磁浮列车了。 000-200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Man-Loading HTS Maglev Vehicle in the World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pdffactory.com
日本山梨县 550 km/h 4、交通运输:磁悬浮列车 两个互相平行的线圈的电 流同向时,互相吸引;反 之互相排斥。 把许多对电流方向相反的 线圈分别安装在列车和轨 道上,列车会悬浮起来。 同样,在列车和轨道的适 当位置分别安装许多对电 流方向相同的线圈,由于 互相吸引,使列车前进。 将上述线圈改用超导线圈 就得到一种能耗小,功率 大的超导磁浮列车了
5、生物体和植物磁悬浮 在032mm超导磁体产生16T磁场中的悬浮,动画来自 FNijmegen High Field Magnet Laboratory. 悬浮力F=MVB,M=XVB F=XVVB2/2 重力 mg=pVg 如果 F>mg,即VB2>2pg%,物体被悬浮。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pdffactory.com
在Ø32mm 超导磁体产生16T磁场中的悬浮,动画来自 于Nijmegen High Field Magnet Laboratory. 5、生物体和植物磁悬浮 悬浮力F = MÑB, M = cVB F =cVÑB2/2 重力 mg = rV g 如果 F>mg,即ÑB2>2rg/c,物体被悬浮
6、材料工程 晶体生长 材料变性 无磁场分子排列无序:有磁场分子排列有序 强磁场在材料性能的提高上具有重要作用 在坩埚区加一横向磁场, 强磁场对材料分子,特 则会抑制熔融单晶的表面 别是液晶高分子材料、 波动,有效控制氧含量及 功能材料和工程塑料的 减小由于杂质和涡旋条纹 分子具有取向作用。 而产生的缺陷
晶体生长 在坩埚区加一横向磁场, 则会抑制熔融单晶的表面 波动,有效控制氧含量及 减小由于杂质和涡旋条纹 而产生的缺陷。 材料变性 强磁场对材料分子,特 别是液晶高分子材料、 功能材料和工程塑料的 分子具有取向作用。 6、材料工程
与磁场有关的新现象、新发现枚不胜举。获诺贝尔奖的工 作有许多(至少16项)! 或多或少与磁场条件的运用有关: 1.1902年: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2.1939年:发明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3.1943年:发现质子磁矩 4.1944年:核磁共振法(物理奖) 5.1952年: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物理奖) 6.1955年: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 了核理论 7.1966年:发明并发展用于研究原子内光、磁共振的双 共振方法 8.1970年: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关于反磁 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pdffactory.com
1. 1902年: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2. 1939年:发明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3. 1943年:发现质子磁矩 4. 1944年:核磁共振法 (物理奖) 5. 1952年: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物理奖) 6. 1955年: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 了核理论 7. 1966年:发明并发展用于研究原子内光、磁共振的双 共振方法 8. 1970年: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关于反磁 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 与磁场有关的新现象、新发现枚不胜举。获诺贝尔奖的工 作有许多(至少16项)或多或少与磁场条件的运用有关:
9.1977年: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 10.1985年: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 术 11.1991年: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 (化学奖) 12.1998年: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3.2002年: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核磁 共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化学奖) 14.2003年: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生理或医学奖) 15.2003年: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6.2007年: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pdffactory.com
9. 1977年: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 10. 1985年: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 术 11. 1991年: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 (化学奖) 12. 1998年: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3. 2002年: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核磁 共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 (化学奖) 14. 2003年: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生理或医学奖) 15. 2003年: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6. 2007年: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