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标准为计算机(或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各个模块的 互连接提供一个标准界面。该界面对界面两侧的模块而 言都是透明的,界面的任一方只需根据总线标准的要求 来实现接口的功能,而不必考虑另一方的接口方式。 釆用总线标准为计算机接口的软硬件设计提供方便。 使硬件接口芯片设计相对独立,为接口软件的模块 的设计带来方便。 总线标准包括 机械结构规范; 功能规范; 电气规范
总线标准为计算机(或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各个模块的 互连接提供一个标准界面。该界面对界面两侧的模块而 言都是透明的,界面的任一方只需根据总线标准的要求 来实现接口的功能,而不必考虑另一方的接口方式。 采用总线标准为计算机接口的软硬件设计提供方便。 使硬件接口芯片设计相对独立,为接口软件的模块 的设计带来方便。 总线标准包括∶ 机械结构规范; 功能规范; 电气规范
912总线的负载能力 负载能力即驱动能力,指总线上接上负载(接口 设备)后必须不影响总线输入输出的逻辑电平,以流 过负载的电流大小表示。 总线输出信号的情况 输出低电平:要吸收电流(由负载流入信号源)以 IOL表示。负载能力指:吸收规定电流后,仍保持 逻辑低电平; 2.输出高电平:要流出电流(由信号源流向负载的输 出电流)以IOH表示。当输出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输 出逻辑电平会降低。负载能力指:输出电流达规定 电流后仍保持逻辑高电平
9.1.2 总线的负载能力 负载能力即驱动能力,指总线上接上负载(接口 设备)后必须不影响总线输入/输出的逻辑电平,以流 过负载的电流大小表示。 总线输出信号的情况 1. 输出低电平:要吸收电流(由负载流入信号源)以 IOL表示。负载能力指:吸收规定电流后,仍保持 逻辑低电平; 2. 输出高电平:要流出电流(由信号源流向负载的输 出电流)以IOH表示。当输出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输 出逻辑电平会降低。负载能力指:输出电流达规定 电流后仍保持逻辑高电平
总线输入信号情况 1.输入低电平总线向插件板灌入电流以I表示。 负载能力是指:灌入规定电流后,仍保持输入低电 2.输入高电平:插件板向总线输入电流以IH表示。 负载能力是指:输入规定电流后,仍保持高电平。 负载能力以保持高、低电平在阈值范围内的最大电 流表示之。 注意:对总线而言,流入为“+”;流出为“2 当总线上所接负载超过负载能力时(即超过规定电流 IOL/IOH/LH必须在总线和负载之间加接“缓冲器 ( Buffer)2或“驱动器( Driver)
总线输入信号情况∶ 1. 输入低电平∶总线向插件板灌入电流以IIL表示。 负载能力是指∶灌入规定电流后,仍保持输入低电 平。 2. 输入高电平∶插件板向总线输入电流以IIH表示。 负载能力是指∶输入规定电流后,仍保持高电平。 负载能力以保持高、低电平在阈值范围内的最大电 流表示之。 注意∶对总线而言,流入为“+”;流出为 “-” 。 当总线上所接负载超过负载能力时(即超过规定电流 IOL/IOH /IIL/IIH)必须在总线和负载之间加接“缓冲器 (Buffer)”或“驱动器(Driver)
913总线仲裁概述( bus arbitration) 1总线主设备(总线主控器)( bus master) 具有控制总线能力的模块,通常是CPU或以CPU为中 心的逻辑模块;在获得总线控制权之后能启动数据信息的 传输。 所谓启动即发出地址信息以及相应的控制信息给要进 行信息传输的设备,使其按主设备的要求进行信息传输。 2总线从设备(总线受控器)( bus slave) 能对总线上的数据请求(即主设备发出的地址信息和控 制信息)作出相应,但本身不具备总线控制能力的模块。 所谓总线控制能力是指,能发出地址信息、控制信息 以启动总线上的数据传输
9.1.3总线仲裁概述(bus arbitration) 1.总线主设备(总线主控器) (bus master) 具有控制总线能力的模块,通常是CPU或以CPU为中 心的逻辑模块;在获得总线控制权之后能启动数据信息的 传输。 所谓启动即发出地址信息以及相应的控制信息给要进 行信息传输的设备,使其按主设备的要求进行信息传输。 2.总线从设备(总线受控器) (bus slave) 能对总线上的数据请求(即主设备发出的地址信息和控 制信息)作出相应,但本身不具备总线控制能力的模块。 所谓总线控制能力是指,能发出地址信息、控制信息 以启动总线上的数据传输
3.总线仲裁 总线仲裁是在多处理机环境中提出来的。 多处理机中,每个处理机都可作为总线主设备。都 要共享系统中的资源(总线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 多个主设备必须通过系统总线才能访问其他资源 每个主设备都会随即地提出对总线控制使用的要求,这 样就可能发生总线竞争现象。 为了防止主设备同时控制总线,就要在总线上设立 个处理上述总线竞争的机构,按优先级次序,合理地 分配资源,此即总线仲裁问题
3.总线仲裁 总线仲裁是在多处理机环境中提出来的。 多处理机中,每个处理机都可作为总线主设备。都 要共享系统中的资源(总线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 多个主设备必须通过系统总线才能访问其他资源。 每个主设备都会随即地提出对总线控制使用的要求,这 样就可能发生总线竞争现象。 为了防止主设备同时控制总线,就要在总线上设立 一个处理上述总线竞争的机构,按优先级次序,合理地 分配资源,此即总线仲裁问题